鱼水相依五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5018
颗粒名称: 鱼水相依五十年
分类号: F426;F812;F832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阿克苏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这里的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很不发达。驻军某部队进疆以后,积极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为加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阿克苏市 军民共建 地方政府 阿克苏 全体官兵

内容

阿克苏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这里的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很不发达。驻军某部队进疆以后,积极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为加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十年代初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驻军某部队的前辈们就浩浩荡荡地开进荒无人烟的塔里木盆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年大生产运动,迈出了创业者的第一步。广大官兵发扬南泥湾精神,挖“地窝子”安家,节省口粮做种子,没有牛耕地就用人拉犁,在戈壁荒漠上开垦出片片良田,办起了农场(截止去年,这些土地、农场已全部移交给了地方政府)。部队体谅国家财政困难,全体官兵半年不领津贴和伙食费,支援新疆建起了“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拖拉机厂”,为新疆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代,这支部队帮助各族群众挖“坎儿井”,开发地下水利资源,为当地群众修建了一座库容400万立方米的柯克牙水库,还和地方一起修建了一条长100公里、宽5米的“胜利大渠”。随着大渠的延伸,又出现了一片片新的绿洲。
  从七十年代起,一代一代官兵风餐露宿,参加了修筑兰新铁路、库阿公路、新藏公路的建设,连续五年担负天山独库公路南段的修筑任务。部队终年在海拔3800米的天山深处施工,车上不去,他们靠人拉肩扛,把总计2600多吨的机械、水泥、工具等施工物资送上山。经过全体官兵五年的苦战,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家交通部领导的表扬。
  八十年代,部队又派两个营的兵力,两上昆仑山,在“氧气吃不饱”的高寒山区,修建了阿里边防公路,受到了总部和新疆军区的表扬。为了改造驻地的生态环境,从1986年起全团官兵积极参加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开垦荒地2700亩,植树26.4万株,挖沟打埂59.8万米,完成了工程总量的四分之一。
  九十年代以来,这支部队先后参加了南疆光缆工程、柯柯牙二期绿化工程、阿克苏城市改造工程、扶贫助学和多次抢险救灾。与地方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72个军民共建点,为阿克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积极配合阿克苏市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的奋斗目标。
  五十三年来,阿克苏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人民子弟兵,给予了部队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关爱。逢年过节,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慰问解放军的车队川流不息,把书籍、彩电、水果、肉菜等慰问品送到部队,把各族群众的拥军深情带给广大官兵。特别是“西部——99”演习和“西部——01”演习期间,阿克苏市委书记带着慰问团不远千里慰问官兵,把价值70万元的“拥军车”送到演习场,给参演官兵以极大的鼓舞。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正如一位军区领导所说:“阿克苏是沙漠中的绿洲、军民共建的热土、巩固边防的堡垒。”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出版者:中共阿克苏地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区“双拥”办公室

出版地:2002

“双拥”工作既是党和政府以及驻军(警)部队的工作,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只有全社会人人做工作,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由地委宣传部、地区“双拥”办收集整理的我区“双拥”工作部分小故事,编印成《阿克苏“双拥”故事集》。这些故事,虽然只是点滴事例,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区群众性“双拥”活动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