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苦战黄洋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4977
颗粒名称: 官兵苦战黄洋滩
分类号: F426;TU621;I267
页数: 2
页码: 138-139
摘要: 1998年8月13日,一场持续20多小时的暴雨横扫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上游的温宿县,昔日,蛙声阵阵的台兰河突然决口,7米多高的洪峰犹如脱缰野马冲出堤坝,咆哮着扑向城镇、村庄和田野。
关键词: 温宿县 三角架 维吾尔族老人 铁丝网 塔里木河上游

内容

1998年8月13日,一场持续20多小时的暴雨横扫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上游的温宿县,昔日,蛙声阵阵的台兰河突然决口,7米多高的洪峰犹如脱缰野马冲出堤坝,咆哮着扑向城镇、村庄和田野。
  刚从阿克苏东城区抗洪归来的驻军部队官兵顾不得脱去满身泥浆的衣物,立即出动,奔向温宿县境内受灾最严重的黄洋滩。
  下午6点38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掉入水中,转眼间被湍急的洪水卷出几十米远,对岸的群众哭喊不停。连长黑勇扑入洪流奋力游向老人。几经拼搏,黑连长终于抓住老人的衣衫,老人得救了。黑连长肚中进水太多,晕倒在大堤上。红一连官兵刚把三角架放入河中,却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得摇晃不定,有的战士跳上架顶,将三角架死死压在河中,有的战士将铁丝网紧紧固定在架上,随后,官兵们用绳索相互把自己连接在一起,结成了人桥。风大浪急,官兵们不停地将石头投入铁丝网中,抢运,打桩,忙个不停。经过4个小时奋力拼搏,终于砌出一道长十多米,宽2.8米的截流堤。
  深夜12时许,战士们已在水中泡了5个多小时,起风了,阵阵寒意袭向官兵,浑身哆嗦的官兵们唱起了嘹亮的军歌。
  14日凌晨,同洪水整整拼搏了18个小时的官兵粒米未进,仍然坚持与洪水搏斗。上午10时3分,其它地段又出现险情,他们匆匆赶去支援,回来已经深夜。15日部队官兵多数只匆匆吃了些干馕,喝了点开水,又投入抢险工作。
  下午4时许,洪水再次暴涨,温宿县委、政府紧急调来了铲车、挖掘机、翻斗车、携手同子弟兵并肩作战。深夜10时,经两昼夜艰苦奋战,150米长的缺口终于合拢,保住了下游温宿县的安全。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出版者:中共阿克苏地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区“双拥”办公室

出版地:2002

“双拥”工作既是党和政府以及驻军(警)部队的工作,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只有全社会人人做工作,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由地委宣传部、地区“双拥”办收集整理的我区“双拥”工作部分小故事,编印成《阿克苏“双拥”故事集》。这些故事,虽然只是点滴事例,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区群众性“双拥”活动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