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遏洪魔——乌什县驻军部队、武警官兵抗洪抢险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4950
颗粒名称: 砥柱中流遏洪魔——乌什县驻军部队、武警官兵抗洪抢险纪实
分类号: F426;D263;D261
页数: 3
页码: 82-84
摘要: 边陲古城—乌什县,坐落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麓。2002年7月份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山区积雪融化,加之托什干河流域普降暴雨,使乌什县境内托什干河洪水暴涨,亚曼苏大桥及卡拉玉尔滚渡槽先后五次发生险情。特别是8月2日洪水流量高达1860立方米/秒,超过历史1300立方米/秒的最高纪录,亚曼苏大桥、秋格尔水利枢纽频频告急,县城及全县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
关键词: 乌什县 立方米 抗洪抢险 托什干河 生命财产

内容

边陲古城—乌什县,坐落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麓。2002年7月份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山区积雪融化,加之托什干河流域普降暴雨,使乌什县境内托什干河洪水暴涨,亚曼苏大桥及卡拉玉尔滚渡槽先后五次发生险情。特别是8月2日洪水流量高达1860立方米/秒,超过历史1300立方米/秒的最高纪录,亚曼苏大桥、秋格尔水利枢纽频频告急,县城及全县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
  乌什驻军某部队今年入夏以来共参加三次抗洪抢险,出动官兵300余人次,车辆24余台次,行程200多公里,运填沙石500多立方米,为乌什人民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31日,某连奉命前往亚曼苏乡卡拉玉尔滚渡槽抢堵决口,加固堤坝。当时洪水漫溢,惊涛拍岸。受到威胁的不仅是全县巨额投资修建的渡槽,还有堤外下游万亩良田及万名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财产。指导员王景元心急如焚,立即进行紧急动员和分工,迅速地开展了各项抢救渡槽工作,有的负责装石头,有的负责打铅丝笼……像开足马力的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装石头的人手上起了泡,扛沙袋的人肩膀磨出了血,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疼。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加固了防堤,征服了洪水。
  乌什驻军抗洪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是8月2日下午在亚曼苏水电站。当日下午5点30分,团政委赵业祯接到乌什县政府的求援电话。险情就是命令,赵政委望着来队不久的妻儿,毅然拿起衣服冲门而出,与副团长侯满仓一起带着刚刚参加完军事考核的步兵连60余人,急速乘车向亚曼苏大桥驶去。赶到现场一看,汹涌的洪水正向大桥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向岸上的人群显示着淫威。离大桥不远处,有一段大堤已被洪水冲毁,需要迅速堵截,否则大桥一垮,下游乌什县城16万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巨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连长夏海把手一挥,喊声“跟我上”,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第一个跃进冰冷的洪水中。接着战友们一个跟着一个跳了进去,用身体筑起一道人墙,把石头、沙土迅速地投入溃塌处。第二天凌晨9点钟,终于战胜了洪魔,堵住了溃口,战士们个个都累的直不起腰,一趴下就不想起来。
  县人武部、武警边防大队、武警县中队官兵接到求援,立即集合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赶到救灾现场。在战斗中响亮提出“堤在人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战斗口号,奋不顾身,为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由于人力不足,武警阿克苏六支队300多名官兵连夜赶赴乌什。前来增援的武警六支队二大队的官兵们随着一声声“共产党员跟我来,为了人民跑起来,跑起来!”的口号声,与乌什县军民携手并肩装运沙石袋,加固堤坝。官兵们的手磨出了血泡,无人吭声,肩膀磨破了皮,无人停顿,一路小跑抢运沙石袋。凶猛的洪水卷起的巨大浪花,打在战士们的身上,战士们手挽手顽强战斗,汗水,洪水也不知多少次地把官兵的衣服打湿、浸透,又被火一般的太阳一次次地烤干……
  洪魔被制服了,乌什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天仍是那么蓝,山还是那么青,解放军、武警官兵也一如既往地驻守着这块大地。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阿克苏“双拥”故事集》

出版者:中共阿克苏地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区“双拥”办公室

出版地:2002

“双拥”工作既是党和政府以及驻军(警)部队的工作,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只有全社会人人做工作,才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由地委宣传部、地区“双拥”办收集整理的我区“双拥”工作部分小故事,编印成《阿克苏“双拥”故事集》。这些故事,虽然只是点滴事例,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区群众性“双拥”活动的轨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