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岑参西域诗新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3716
颗粒名称: 注 释
分类号: F426;C55;F127
页数: 4
页码: 108-111
摘要: [1]“播仙”: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播仙镇,故且末城也,高宗上元中更名。”其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东北,位车尔臣河北岸。“破播仙”:唐时,吐蕃处于崛起阶段,多有对西域侵扰。播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在吐蕃自青海西进西域的路途中,是其势力控制区,播仙受控于吐蕃。封常清全权西域,为消除吐蕃的侵扰,发起了本次征战,并取得了全胜的战果。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李广利 安西四镇 封常清 博斯腾湖

内容

[1]“播仙”: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播仙镇,故且末城也,高宗上元中更名。”其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东北,位车尔臣河北岸。“破播仙”:唐时,吐蕃处于崛起阶段,多有对西域侵扰。播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在吐蕃自青海西进西域的路途中,是其势力控制区,播仙受控于吐蕃。封常清全权西域,为消除吐蕃的侵扰,发起了本次征战,并取得了全胜的战果。此次征役,史传失载,鉴于本诗所记,并另在诗人《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序》有记:“及破播仙,奏捷献凯,参乃作凯歌”,可佐证确有此役。
  播仙,在诗人二次使西域中,是所未到之处,对诗人而言,仅能说知有其地,而对其地自然状况是全然无知的。所以,诗句中全然未能反映成诗时间。关于其成诗时间,仅能从以下方面讨论。一则,从封常清领得西域全权,受命“天宝中,匈奴、回纥寇边,逾花门,略金山,烟尘相连,侵轶海滨。天子于是授钺常清,出师征之”,可见,匈奴、回纥是主要治理方面。就吐蕃对安西四镇的侵扰而言,自长寿元年(692),武威军总管王效杰大破吐蕃,于龟兹复设安西都护府,以三万唐军戍之后,至封常清治西域期间,吐蕃的侵扰趋缓,尚未构成必须迅速征伐的威胁。所以,此役只能在西征数役之后。二则,尽管诗中物候表征不甚清晰,但有一点颇值得探究,诗中未提及酷热气象。以今南疆气候看,夏季无雨,酷热,多热风沙暴之害。所以,此役当在夏、秋。诗中有“蒲海晓霜凝马尾”、“暮雨旌旗湿未干”句。据水文气象资料,该地年降水量仅十数毫米,多在初春季,夏秋季无滴雨。由此推论,此役当发生在天宝十四年早春,成诗在其后,估计在四五月份。
  [2]“汉将”:指封常清。“承恩”:接受朝廷恩德,指接受全权西域的使命。见本诗注[1]录入的《序文》,当特指受命平息匈奴、回纥的侵扰。“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泛称,不包括吐蕃。“西破戎”:说的是完成了朝廷的受命,平息了匈奴、回纥的侵扰,这些平息征战便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记述的征战。“末央宫”:汉宫名,此借指长安的朝廷宫殿。“奏”:向朝廷(皇帝)呈报。“先奏”:早些时间(先期)已经将破戎战绩向朝廷呈报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受封鸿胪卿一事(见《奉陪封大夫宴》)。
  [3]“天子”:指唐玄宗皇帝。“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长安殿阁名。据《汉书·苏武传》载,汉宣帝曾在该阁中画霍光、苏武等11位功臣像,以示褒扬。“贰师”:指汉代李广利。据《汉书·李广利传》载,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击大宛(汉西域国名,位葱岭以西),获胜,得大宛马三千余匹,并在西域设使者校尉,屯田,发展了西域事业。本句意思:封常清所建树的功绩,李广利怎么能相比呢?皇帝将像汉代用在麒麟阁为功臣画像褒扬功绩那样,予以厚待。
  [4]“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唐时之前,由于风沙灾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河道被阻,其城已废,唐时已称该城为故城。其遗迹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罗布泊(古称蒲昌海)侧。“西出过楼兰”:说的是本次出师方向和途经地。就大方位而言,播仙、楼兰在北庭、西州、轮台的南面,鉴于诗人对楼兰知之甚少,古时无准确地图标注,多以记日数行程来记路程。自河西走廊向西计,至播仙日程显然多于至北庭,当可误认为在其西。自楼兰绕行塔克拉玛干,去播仙,方向为西南,引其为出师方向,也会以西出记述。两者合一,更产生方位误解。见于其后“月窟寒”,以为其地为月升起之处,更可认为诗人对其方位是不清晰的。近年,又见有以中原为方向本位说的,亦过于牵强。“营幕”:行军营帐。“傍临”:位于其侧。“月窟”:同月,语出《汉书·扬雄传》:“西厌月”。“月”,即月所生处。古时,以地心说解释宇宙,月自然有升起之处。诗中用以表示极西。本句意思:官军出征过楼兰,扎营在月亮升起的地方。
  [5]“蒲海”:即蒲昌海,今称罗布泊。“晓霜”:说的是清晨寒冷,其地为干旱地,偏南,气温较天山北高许多,11月份气温尚在零上,能不能结成霜,当为深疑。所以,本句只能理解为无时间背景作依据诗句。“葱山”:位于四镇以西,今称帕米尔,与且末相距千数里之遥,东辕西辙,非本次出征相关之地,纯为与蒲海对仗配句,没有实质性意义。
  [6]“辕门”,请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8]。“面缚”:即将手反绑于背后。本句说明此役到日落时问结束,并获全胜。
  [7]“洗兵”:打完仗后,清洗兵器。“鱼海”:未见其考,疑为“走马川”、“天山城”之类,为诗人对某一水域给出的别称。鉴于本诗未交待本次远征的出发地,大军由北庭出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很可能使用安西四镇军队由焉耆出发,战役结束,军队又返回焉耆。疑该水域即今博斯腾湖,因该湖产鱼,诗人以“鱼海”称之,当是恰当的。博斯腾湖位于焉耆之东,其更远的东部山区有今称“破城子”的古遗迹尚存,经此至楼兰是最近捷的道路。“秣马”:喂马。“秣”,牲口的饲料。“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南部库穆塔格沙漠,该地沙岗起伏,形如卧龙,古道通过此地,走此路段是十分艰苦的。
  由本句“鱼海”、“龙堆”,及第二章所说的“楼兰”、“蒲海”,可以论定本次出征是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路线抵播仙镇的,与西缘无关,也未见与天山北有关。
  [8]“暮雨”:交战夜前傍晚的雨。“湿未干”:清晨,战役仍在进行,昨夜淋湿的旗帜尚未干。见本诗注[1]。本役在有雨季节,傍晚下雨是可能的,但年雨量仅在十数毫米之地,淋湿旗帜,至次日晨尚不干,实为偏颇。写干旱地域之役,以雨烘托,也觉失当。“胡烟”:指播仙。播仙受辖于吐蕃。以“胡”称之,仅为避免与后句“蕃军”重复之讳的要求,是出于从作诗角度出发而用,也觉失当。
  [9]“连晓战”:说明战斗持续了一夜,至次晨尚未结束,见于本诗第四章“日落”句,说明此役进行至该日傍晚才结束。“蕃军只见马空鞍”:表明已获全胜。

知识出处

岑参西域诗新释

《岑参西域诗新释》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岑参以将军诗人之笔创作了诸多“神、精、气”浑为一体的诗作,成为中国古诗坛的泰斗之一。著者以在唐轮台故地30年的生活阅历,以唯物史观全新地释解评析了这些诗作,阐述了其爱国主义的高扬格调和民族融合的社会价值,开创了西域诗文学与史学研究相辉映的一代新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