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2 轮台风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岑参西域诗新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3685
颗粒名称: 附文2 轮台风光
分类号: F426;I267;TU
页数: 3
页码: 60-62
摘要: 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中,诗人以“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之句,将轮台之风写得浑浑噩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白草折”之语,和轮台各诗中溢出的寒冷之气,将轮台之风烘托得更具风采。轮台之风,因岑参轮台诗作之盛,其威势也得大作,深及古今,使轮台之名得以大振。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准噶尔盆地 百里风区 柴窝堡盆地 乌鲁木齐

内容

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中,诗人以“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之句,将轮台之风写得浑浑噩噩,《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白草折”之语,和轮台各诗中溢出的寒冷之气,将轮台之风烘托得更具风采。轮台之风,因岑参轮台诗作之盛,其威势也得大作,深及古今,使轮台之名得以大振。
  古称轮台的一方地域,今称乌拉泊,位乌鲁木齐的南郊。乌鲁木齐因处于山口地带,素有“风库”之说,初春、深秋季节之风,令人惊愕。而乌拉泊之风,在乌鲁木齐来说又可堪称一最。在风季里,电台、电视台几乎天天预报乌鲁木齐南郊的风情;风能公司的几十台风力发电机高架当空,大叶片风扇慢悠悠地互比长翼地飞动着,均是其风威之言的物证。
  着实而言,风季里乌拉泊之风确也可畏。诗中写出的“满地石乱走”,确是风天的常情,不将石子、砂粒刮得如飞似跑,哪里还算刮风呢!乌拉泊位于柴窝堡盆地西端,盆地东西长114公里,一马平川,属戈壁地,地表植被稀少,大风天,地表砂石被风吹起来,打在手、脸上,颇有痛感。60年代,笔者初到乌拉泊时,举目四望:没有植树,没有建筑物,没有开垦地,几乎处于原始状态。那时的风最盛,在风中行走,得猫着腰,用手护着脸。当今,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也许是适应了的关系,倒不觉其风有多少不适之感了。
  诗中渲染的“平沙莽莽黄入天”,则更是一大真实景观。每年秋冬之交季风的头几场风,因一冬一夏的积存,大风一起,将尘土卷刮飞扬起来,便形成这样的天气。而大气候形成的这种气象,更为浑厚。1993年5月6日的一场沙尘暴,席卷西北甘肃、宁夏、青海三省,该风8日、9日抵乌鲁木齐地区,漫天昏黄,致使火车迫停在燎墩至鄯善间,有些车窗被飞砂走石打破。哈密至吐鲁番素有百里风区之称,达坂城的后沟至三个泉素有三十里风区之称,该地大风骤起,形成的沙尘天气必然地殃及柴窝堡盆地。由大气候和小气候所致,每年都要有几场黄风天气。
  “轮台九月风夜吼”所述及的是当地风势的日变化规律。该地之风是受吐鲁番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高空气压梯度影响而成(请见《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诗附文《“按胡俗”解析》。风天,过午后两股高空气压差逐渐趋于平衡,风力逐渐减弱,至五六点钟时(北京时间)近于平息。入夜,吐鲁番盆地气温变化缓慢,而准噶尔盆地天山北麓地带,气温骤降,扩大了两盆地间气压梯度,所以形成“夜风吼”之势。夜风到后半夜便渐渐地减弱下来,至次日上午十时左右,风势加大,大风又起。
  至于酿成风灾的天气并不多见。1979年春季一场暴风雪成灾,天山北麓牧场多有羊只被冻死,归队的汽车如同喷过砂一般,漆被剥掉,露出金属颜色,木制车箱板,被风沙打出深沟,成木纹状。这些并不限于柴窝堡盆地内。
  但是,过了风季,既或在冬天,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出现。出现这样天气的当天,必然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是一种霜雪景观,着实令人欣喜。最当述的是,自四月至九月,该地或无风,或微风习习,因为当地地势高数百米,又开阔,盛夏季节,气温较乌鲁木齐偏低摄氏四五度,一出山口,便有一种清新凉爽感觉,当地人乐道其地为老百姓的避暑山庄。
  从实际情形而言,在新疆境内,乌拉泊之风哪能与阿拉山口、七角井、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之风相比;在国内,又哪能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海风相比。与这些大风区之风相比较,风季里的乌拉泊(轮台)之风,只能是可赏的风光,更可在风中诵几首岑参之诗作,使其风之情趣更浓烈些。该地之风,又可以称为好风知时节之风,春末即消退,留给人们一个清新凉爽的夏天。

知识出处

岑参西域诗新释

《岑参西域诗新释》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岑参以将军诗人之笔创作了诸多“神、精、气”浑为一体的诗作,成为中国古诗坛的泰斗之一。著者以在唐轮台故地30年的生活阅历,以唯物史观全新地释解评析了这些诗作,阐述了其爱国主义的高扬格调和民族融合的社会价值,开创了西域诗文学与史学研究相辉映的一代新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