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关徽金灿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584
颗粒名称:
关徽金灿灿
分类号:
F426;I267;F832
页数:
16
页码:
19-34
摘要:
这一天,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回家刚迈进屋门,屁股还没坐稳,妻子张玉芳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出,着急地说:
关键词:
中国海关
霍尔果斯
羚羊角
霍尔果斯口岸
海关关员
内容
这一天,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回家刚迈进屋门,屁股还没坐稳,妻子张玉芳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出,着急地说:
“人家都在告你的状,你还蒙在鼓里呀?”
“告什么状?”
“压港呗。”
“噢,我知道。”库甫放下了悬着的心。
妻子看这事未能引起丈夫的注意,严肃地警告说:“我说库甫呀,你可是个才提起来的年轻关长,压港之事,可不能大意!”
“我正与几个老海关商量解决呢。”库甫平静地说。
妻子听罢,“哦”了一声,又钻进了厨房。
库甫看着妻子的背影,十分感慨:每到关键时刻,妻子总是给予提醒,他为有这样的好妻子感到幸福。
可是,压港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沉重地压在他的心上。
外运公司告急:压港!口岸管理委员会告急:压港!!自治区告急:压港!!!
压得刚上任的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喘不过气来。
1983年11月16日口岸重新开放后,客货量越来越大,形势发展很快。中苏贸易除国家贸易外,1986年又开展了地方贸易,进口货物一年达10万吨以上。然而,条件还是原来的条件,监管方式还是从前的方式。库甫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两幅画面:
货场。
1万平方米的一个露天货场,除去过车的8条通道,全是堆积如山的钢材、化肥、水泥和进口的汽车;600平方米的5个大型货仓、650平方米的3个敞篷也被电冰箱、萨码瓦、汽车零件和出口的轻工产品塞满。他几乎天天到货场察看,指导监管员工作,帮助处理问题,然而,验收速度还是没法加快。
一天,他和外运公司严副经理在货场商讨货物的堆放问题。他指着正在卸钢材的几辆苏联货车对严副经理说:“老严啊,那堆钢材刚验完,还未放行;这车钢材离这么近卸,很容易出差错呀。”接着,他又指着正在卸的另一车钢材问道:“这两车钢材是同一批吧?”
严副经理说:“是的。”
“那这两车钢材卸在一起,监管时就用不着东跑西颠了。不仅节约时间,还可减轻业务员、监管员的工作强度。”
严副经理坦诚地说:“这个问题,我们迅速纠正。不过,你们海关的验收速度是不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尽管你们很辛苦。如果明年贸易额再大一些,你们怎么办?”
一句话把他给问住了。
验放速度是压港的重要原因。然而,验放慢的原因又是外运公司报关环节拖得太长。外运公司离海关半公里,货管室设在海关驻地。一批货从报关到报关单退到报关员手中,需要一周时间。如出现报关不实,再通知报关员拿去订正,一来一去又得几天。如此程序,岂能不压港。
“下雨了!下雨了!”有人叫了起来。
他们拔腿就跑。雨来得快,人还未到办公室,衣服早淋透了。
唉!报关员,货管员,一年四季泡在货场,要经受多少风雨霜雪酷暑严寒!
旅检厅。1986年8月23日。
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大厅里还有十几位旅客没有检查。
大小行李摆了一地。库甫和关员们在紧张地细查细验。6月的高温把他烘烤得汗流浃背,疲惫的旅客焦急不安,热得拽着衣襟当蒲扇。
“库关长!这个旅客昏过去了。”一个关员叫道。
他急忙撂下笔,奔到昏倒的旅客身边。
病人是位老太太,脸色蜡黄,两眼紧闭。他立即组织了抢救。
老太太是中暑,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她是苏籍华人,哈萨克族。随同她回国的50多岁的儿子似有所怨地说:“我们在两个口岸折腾一天了,没吃没喝。老太太本来身体不好,非要在死之前回祖国看看。中苏两口岸检查这么长时间,天气又热,年轻人都觉得够呛,老太太咋受得了?”
……
从货场、旅检现状,库甫深切感受到,现在的指导思想、查验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了。改革势在必行。经过深思熟虑,他把一份改革草案提交党支部、关务会议讨论。
没想到,草案一出台,海关炸锅了:
“我们是海关,干嘛把货管室搬到货场?”
“《旅客登记簿》取消了,旅客的基本情况怎么掌握?”
“这样一改,海关的威严不就削弱了吗?”
“海关本来就是管他们的嘛!”
一句话,海关是管人的,货主、旅客是被管的,被管的就应该承受一些磨难。压港,责任根本不在海关,而在于货主和旅客。
库甫心情沉重。多少年来形成的观念,能在一个早晨改变吗?关键时刻,老海关、副关长、共产党员关忠英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数同志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乌鲁木齐海关也批准了他的方案。于是,货管室从海关驻地搬到了货场,在现场办理审单、查验和放行。经过一段实践,又把征税、统计放到现场完成,建立了联合办公一条龙。
与此同时,严密监管环节,内部简化手续,按货物种类进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解决报关环节上的“老大难”,他组织外运公司的进出口货物交接承运代理人,进行报关业务培训,提高了报关员业务素质。这样,过去从审单、验货、征税到放行七八天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一天就完成了。旅检,首先取消了实际意义不大而又容易引起旅客反感的《旅客登记簿》,仅此一项就大大缩短了旅客在海关接受检查的时间。同时,又针对旅客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来第一次回国,携带物品多的情况,从不查不放心转为注重察颜观色,加强现场调研。一般只要申报清楚,即可放行。检查一名旅客只需两三分钟,速度比原来加快了七八倍。旅客减轻了负担,货主争得了效益,改革冲开了路子,客货畅流。
关长办公室。
库甫坚守在他的指挥岗位上。面前的几部电话和对讲机,把他和货场、旅检厅以及每个关员都联了起来。
电话铃响了。
他抓起话筒。哈萨克族青年、货管科副科长叶尔江报告:“库关长,新疆石油管理局从联邦德国进口的40多辆沙漠专用车刚到,他们就急着提货。可是,一时又不能提交海关所需的全部单证。你看咋办?”
“放!让他们先提货,后补交单证。”他回答得很果断。
老关员、共产党员张通勇报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贸公司向苏联出口的4200箱啤酒和4.8万瓶酱油季节性很强,如不及时出口,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只是单证不全,请你指示。”
“放!老办法,后补证。”他决断干脆。
叶尔江又报告:“自治区地贸公司进口的2000吨农用化肥,因无许可证,货物不能及时送往春耕第一线——”
“放!让货主先出具保函,后补证。”
放!放!放!库甫呀库甫,你真是胆大包天!
其实,库甫是个很审慎的人。
贯彻海关总署关于把“防范为主”变“促进为主”的方针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促进开放,库甫根据国家规定和进出口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大胆设想,让关员们反复认真讨论,而后提请乌鲁木齐海关批准。他大胆而心细,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看似有悖规定,其实是把国家规定执行活了。
1987年初,苏联海关放宽了验放尺度,由以前每个人携带馈赠品总值100卢布增加到500卢布。随之,旅客携带的物品明显增加。
旅检科科长、共产党员彭生显报来入境旅客携带物品情况:一旅客带进各种衣物100件、布料100米、钐镲20把、手表7只、香烟10盒及一部分零星物品。这种情况,视其首次入境,国内亲属多,均是馈赠物,库甫指示予以放行。一旅客带进重点物品电冰箱、照相机2件,本应一件征税放行,但视其首次入境,都是馈赠品,而且其他物品少,所带物品总值与前类旅客物品总值基本相同,库甫也指示做免税放行。一旅客重点物品超出限量,价值也远远超出前两个旅客所带物品总值,库甫指示征收超出限量部分的税费,不做退运处理。这样做,合情合理,又坚持了原则,旅客欢天喜地。
对外开放如打开江海闸门,奔涌之水势必夹杂污浊。
镜头一:
1988年4月19日上午,旅检科科长、共产党员彭生显正在紧张地为出境旅客检查行李。
苏籍探亲旅客××××·×××,男,50岁,乌孜别克族,退休工人。其妻××××·××,51岁,乌孜别克族,家庭妇女。1988年4月19日来中国新疆喀什探亲。
他俩拿出衣袋内的208克珍珠报验,显然知道中国海关对携带珍珠的限额规定。
彭科长询问:“行李中还有珍珠吗?”
“没有了。”夫妻俩摇头。
彭科长在录音机内和一件行李中发现了藏匿的6本经书,夫妇俩慌张起来。
彭科长向他们解释中国海关的有关规定,再三询问:“是否还有未报物品?”
“没有了。”一口咬定。
彭科长打开了一只皮箱,女旅客××××·××乘人不备,慌忙将一件散开的毛衣窝成一团抱在胸前。这一举动引起了彭科长的高度警惕,上前要过毛衣细看,发现他们将穿成串的珍珠,呈水波纹形状缝缀在毛衣的两襟上。他又查看其他3只皮箱,查出用珍珠缀成水波纹的毛衣15件。夫妇俩跺着脚长叹一声,抱头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
镜头二:
1990年4月12日下午。
旅检科副科长、柯尔克孜族青年拜克·吐尔逊坐在桌后,迎接着涌进大厅的入境旅客。忽然,他发现3名体魄高大健壮的旅客神态有异:为什么填申报单时暗暗窥视桌后的关员呢?他决定亲自检查他们。
他接过3名旅客递过来的申报单:×××××·××××,无国籍;××××××·×××××××、×××××·×××,苏联人。他看了看申报的物品,抬眼审视了一下他们的表情,×××××·××××躲闪似地把脸扭向一边,这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于是,单刀直入,问道:“你们带羚羊角了吗?”
“没有。”3人异口同声。
他嘴角向上一翘,把一丝甜甜的微笑投了过去。3人轻松了许多。随之,他发出了命令:“过机。”声音不大,3人却一惊。
机检。荧光屏上出现了羚羊角图像。他嘴角又往上一翘,冷笑着问这3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带羚羊角了没有?”
3人有点慌了。你看我,我看你。
×××××·××××定了定神,支支吾吾坦白了:“带……带了五六根。”
“还有没有?”
“没有了。”
“开包检查。”
一开包,真相大白,三四个大包和几只箱子里均有羚羊角,共查获135根,重量24.18公斤,价值人民币60450元。
镜头三:
旅检大厅。
“海关同志,为什么没收我的书?”中籍复入境青年旅客××·××从苏联带进各类书350多本,其中《岁月的奥秘》、《艾尼·巴图》、《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土地上》和《新生活报》、《祖国报》等90余件印刷品被海关没收,他情绪十分抵触地质问。
“因为这些书涉及我国政治、文化、历史以及有争议的中苏边界问题。”关员、共产党员张兆华解释说。
“我不管什么政治,我研究的是科学文化。”他辩解道。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新疆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我们总不能让破坏祖国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煽动东土耳其斯坦独立的东西流进中国吧?再说,属于自然教科书、工具书以及古典诗歌之类的不是都放行了吗?”张兆华稳稳坐定,义正词严。
××·××无话可说,耷拉着脑袋呼呼地喘气……
镜头四:
从对面口岸反馈的消息。
1990年5月11日,一个由3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回国。
代表团顺利地通过了中国海关的检查。
代表团团长×××,系其共和国体委主席,53岁,持外交护照;团员×××××·××××和×××××持公务护照。
国际规定:持外交护照的物品实行免检。
他们回到了自己国家口岸的海关检查大厅,心里踏实,高兴不已。
可能是太兴奋了吧,×××××·××××把团长×××的物品放在了机检输送带上。
机器“呜——”一声,输送带把物品送到了荧光屏前。输送带停住了。
“这是您的东西吗?”荧光屏前的海关关员问。
“是的。”×××××·××××不假思索地回答。
“您带违禁品珍珠了吗?”关员又问。
“啊?!”这句话惊得他张开了大嘴,吓得连话都说不成句了,“这……这……不是我的。”
“谁的?”海关关员逼问。
“是……是……”他吓得像犯了大错似地望了望站在跟前逼视着他的×××团长。
“究竟是谁的?”海关关员紧逼。
“是……是……是……×××团长的。”事到如今,不说不行了。他吓得筛糠似地出了一身大汗。他用拳头狠狠捶打自己的脑袋,连连咒骂自己:“我真昏!我真昏!”
他是昏了头脑。×××的物品是免检的。×××的提包和他的提包颜色、样式粗看是一样的。
“×××团长,请您到这里来。”海关关员命令说。
提包打开了,装的全是珍珠,一共10.6公斤,价值33.92万卢布。
在事实面前,这位团长灰溜溜地低下了头。
无独有偶。很快查出,这位团长5天前到中国出访时,走私羚羊角十几公斤,价值8万多卢布。
外交官走私,在这个国家是一大新闻。
这则新闻上了这个国家的《消息报》和《体育报》,轰动一时。
这一案件反映到关长库甫那里,库甫脑海里像翻涌的大海,感慨万千。
霍尔果斯口岸虽不曾发生重大案件,但随着旅客的不断往来,旅客逐渐认识到中苏两国市场物品差价的现实,探亲旅客的观念也在改变,所带的物品从多样化——馈赠品,向单一化——商品化发展。据旅客自己讲,一进一出能赚一大笔钱。铜臭诱惑着一些旅客头脑发昏,把羚羊角藏在取掉马达的空壳子吸尘器里、油箱里、车胎里、箱子夹层中;把珍珠藏在内裤、胸罩、松紧带、头巾和衣服夹层里,挖空心思,违法走私。走私的主要物品,入境以羚羊角为主,多则20多公斤,少则几公斤;出境主要是珍珠,多则10多公斤,少则六七百克。走私人员,从一般旅客发展到文化、体育、艺术、贸易、政府等各代表团成员,甚至高级干部。组织形式,从个体发展到团伙。1990年查获走私案131起,其中羚羊角32起×××公斤;珍珠86起×××公斤;其他案件13起。合计总值达30多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口岸开放以来6年走私总值的6倍。
近年来,国际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渗透活动,企图把颠覆分裂新疆,破坏祖国统一的《玛依木汗》、《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土地上》、《艾尼·巴图》、《火焰山》、《岁月的奥秘》、《东土耳其斯坦与中亚》、《火环》、《迁移》、《火球》等大量反动书刊、地图、唱片通过口岸流入新疆,海关均严格进行了把关,予以查禁没收,真正体现了海关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海关,在中国人面前是人民海关的威严。
××××年×月×日下午6时许,一辆“草上飞”急驰在霍尔果斯口岸至霍城县医院的路上。
“哎——哟——”,库甫怀里躺着一位老者,老者难以抑制伤痛,不时发出呻吟。
库甫不忍看老者血染的两腿,揪心地对司机说:“快点!快点!”车斗里还坐着抱胳膊捂脸的四五个受伤者,从长相、服饰看,显然分属不同民族、不同国籍。
老者和其他人均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是离开祖国多年第一次回国探亲的苏联旅客。
意想不到的是接客人的汽车在离口岸2公里的地方出了车祸:一老者双腿砸断,一青年断了胳膊,其他12人均不同程度受伤。老者父女俩本不坐此车,但因没人来接,又没钱租车,说了半天好话,才搭乘此车。
库甫闻讯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迅速把伤者送到附近的团场医院抢救。团场医院条件有限,老者和几个伤重者必须尽快地送往霍城县人民医院。
库甫的身上糊了一片片泥血,只有白色的大盖帽是洁净的。他的眼睛一刻不离地注视着老者的神情,可能是焦急的原因,他那红红的脸上汗水淋漓。
一青年伤员不离眼地盯着库甫白色大盖帽上金色的关徽,看着老者苍白的面容,好像看到了什么不祥,用汉语忠告库甫:“海关同志,小心这老人死在您怀里,还是让他女儿抱着他吧。”
库甫虽然心里咯噔一震,但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她胳膊伤了,还是我抱着他吧。我们中国人要尽到最大的努力。”
“伊宁是我的故土——虽然我加入了苏联籍。故乡的人真好啊!”青年伤员喃喃自语。
医院连夜抢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外事办公室主任宋炽增同志闻讯赶到医院看望。老者转危为安。几个月后,老者躺在担架上回国,路经口岸,老者、女儿、亲朋握住海关关员的手感激涕零,赞颂中国海关,赞颂祖国故土。
海关的工作人员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代表着祖国。
一次,一位苏籍老人入境后关员让他填写申报单,他像吃了枪药似地吼叫:“我没文化,不会写字!不让我走,我马上回去!”老人的无名之火从何而来?关员感到莫名其妙,细一打听,才弄清原因。原来,老人携带的礼品让苏联海关扣留了。哈萨克族青年关员马拉提没有计较老人的态度,耐心、和气地给他解释中国海关规定,替他填写表。老人见此,不好意思地拉着马拉提的手说:“孩子,原谅我这没文化的人吧。我在苏联海关受的气撒在你们身上,真是气糊涂了。”
又一次,一位乌孜别克族农民搀扶着年愈八旬的老母亲从苏联探亲归来,身上没有分文,家人又没来接,食宿乘车发生了困难。关员们知道后,凑了100元钱给旅客,老人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
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都有。中国海关的形象、祖国的文明,随着旅客的足迹,如繁星点点,撒向他国,光照人寰。
一关员为购买紧俏物品,从关税收入的兑换券中换了点兑换券,被停职检查,免去副科长职务;另一关员从旅客那里买了辆摩托车,被严厉批评,退了摩托车。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员们议论起来:
“这又不是倒卖外汇,干嘛那么无情?”
“买摩托车合理合法,小题大作。”
……
是“无情”、“小题大作”吗?
连续几个夜晚,会议室的灯火通明,党支部书记库甫痛心疾首检查自己忽视政治思想工作的过错。随后,接连召开支部大会、关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认识海关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坚决保持关风清正廉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旅检现场纪律》。
1989年4月2日黄昏,库甫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寒暄之后,陌生人道出了造访目的。原来前些日子,他从苏联探亲归来带进了父亲遗产——一辆卧车。由于手续不全,被海关暂扣。这时,他已办好手续,特地赶来缴纳税款。他是一名个体业主,为了少缴些关税,把装有2000元人民币的信封放在了关长家的玻璃茶几上。关长见此,给他讲党风,讲政策,讲海关规定,陌生人惭愧地低下了头,羞愧地把2000元现金收了起来。第二天,陌生人看到关长和副关长及估价关员,根据卧车的新旧程度认真估价,让他缴了新车关税的一半,心里不无感动,逢人就讲:“在金钱万能的世界里,票子在海关面前却失灵了。”
关员张中新是税款征稽员。一天,一位在口岸工作的干部直言不讳大言不惭地对他说:“我亲戚带进的那辆卧车,你给你们领导说一说,少上一点税意思一下。事情办妥,我送你们5000元私分。”张中新含笑婉言拒绝。
一旅客急着返苏,趁检查混乱,把未检查的行李装上车,被关员拜克·吐尔逊发觉后扣留。旅客拿出金戒指、照相机想“私了”,拜克·吐尔逊坚决拒绝。
在外事活动中,外国人主动向库甫、关忠英、张中新他们赠送礼物,尽管向其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规定,仍难谢绝,就只好收了外国人的礼品。旅检中,众多旅客出于对海关关员文明服务的感激,真诚地向关员赠送花帽、头巾、手表、糖果、香烟之类的东西。不收,就会挫伤友人的一片诚意,不利国际交往。
不过,他们所收礼品并未装入私囊,而是造册登记,全部交公。
“我经过很多国家的海关,霍尔果斯海关是印象最好的一个。”香港《亚洲周刊》记者郑彼得先生1988年4月8日经霍尔果斯口岸去苏联时十分感慨地说。他这是为写长篇著作《丝绸之路》,沿“丝绸之路”采访第二次经过霍尔果斯。他指着宏伟的海关大楼对我说:“两年前,我第一次经过霍尔果斯口岸时,这里都是些破旧的平房。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在楼前庭院里建造了寿园、假山、小桥流水、草坪、蛟龙腾飞雕塑、花坛和高举金钥匙的巨手雕塑。两年,仅仅两年,霍尔果斯海关面貌一新。我要把你们,尤其是库甫关长写进我的著作中去,弘扬我们祖国海关的庄严。”
送走了郑彼得先生,我又来到了镶嵌关徽的管制门前。仰头看,金碧辉煌的关徽好像在熠熠闪光。
啊!霍尔果斯海关,愿你在改革的年代为金灿灿的关徽增添夺目的光彩。
(发表于《中国西部文学》1991年第5期)
知识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本书是反映霍尔果斯口岸重新恢复开放后的报告文学集。包括“国门卫士”、“国门第一哨”、“国门一条街”、“西部北斗”等1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