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徽金灿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584
颗粒名称: 关徽金灿灿
分类号: F426;I267;F832
页数: 16
页码: 19-34
摘要: 这一天,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回家刚迈进屋门,屁股还没坐稳,妻子张玉芳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出,着急地说:
关键词: 中国海关 霍尔果斯 羚羊角 霍尔果斯口岸 海关关员

内容

这一天,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回家刚迈进屋门,屁股还没坐稳,妻子张玉芳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出,着急地说:
  “人家都在告你的状,你还蒙在鼓里呀?”
  “告什么状?”
  “压港呗。”
  “噢,我知道。”库甫放下了悬着的心。
  妻子看这事未能引起丈夫的注意,严肃地警告说:“我说库甫呀,你可是个才提起来的年轻关长,压港之事,可不能大意!”
  “我正与几个老海关商量解决呢。”库甫平静地说。
  妻子听罢,“哦”了一声,又钻进了厨房。
  库甫看着妻子的背影,十分感慨:每到关键时刻,妻子总是给予提醒,他为有这样的好妻子感到幸福。
  可是,压港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沉重地压在他的心上。
  外运公司告急:压港!口岸管理委员会告急:压港!!自治区告急:压港!!!
  压得刚上任的霍尔果斯海关关长库甫喘不过气来。
  1983年11月16日口岸重新开放后,客货量越来越大,形势发展很快。中苏贸易除国家贸易外,1986年又开展了地方贸易,进口货物一年达10万吨以上。然而,条件还是原来的条件,监管方式还是从前的方式。库甫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两幅画面:
  货场。
  1万平方米的一个露天货场,除去过车的8条通道,全是堆积如山的钢材、化肥、水泥和进口的汽车;600平方米的5个大型货仓、650平方米的3个敞篷也被电冰箱、萨码瓦、汽车零件和出口的轻工产品塞满。他几乎天天到货场察看,指导监管员工作,帮助处理问题,然而,验收速度还是没法加快。
  一天,他和外运公司严副经理在货场商讨货物的堆放问题。他指着正在卸钢材的几辆苏联货车对严副经理说:“老严啊,那堆钢材刚验完,还未放行;这车钢材离这么近卸,很容易出差错呀。”接着,他又指着正在卸的另一车钢材问道:“这两车钢材是同一批吧?”
  严副经理说:“是的。”
  “那这两车钢材卸在一起,监管时就用不着东跑西颠了。不仅节约时间,还可减轻业务员、监管员的工作强度。”
  严副经理坦诚地说:“这个问题,我们迅速纠正。不过,你们海关的验收速度是不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尽管你们很辛苦。如果明年贸易额再大一些,你们怎么办?”
  一句话把他给问住了。
  验放速度是压港的重要原因。然而,验放慢的原因又是外运公司报关环节拖得太长。外运公司离海关半公里,货管室设在海关驻地。一批货从报关到报关单退到报关员手中,需要一周时间。如出现报关不实,再通知报关员拿去订正,一来一去又得几天。如此程序,岂能不压港。
  “下雨了!下雨了!”有人叫了起来。
  他们拔腿就跑。雨来得快,人还未到办公室,衣服早淋透了。
  唉!报关员,货管员,一年四季泡在货场,要经受多少风雨霜雪酷暑严寒!
  旅检厅。1986年8月23日。
  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大厅里还有十几位旅客没有检查。
  大小行李摆了一地。库甫和关员们在紧张地细查细验。6月的高温把他烘烤得汗流浃背,疲惫的旅客焦急不安,热得拽着衣襟当蒲扇。
  “库关长!这个旅客昏过去了。”一个关员叫道。
  他急忙撂下笔,奔到昏倒的旅客身边。
  病人是位老太太,脸色蜡黄,两眼紧闭。他立即组织了抢救。
  老太太是中暑,很快就清醒了过来。她是苏籍华人,哈萨克族。随同她回国的50多岁的儿子似有所怨地说:“我们在两个口岸折腾一天了,没吃没喝。老太太本来身体不好,非要在死之前回祖国看看。中苏两口岸检查这么长时间,天气又热,年轻人都觉得够呛,老太太咋受得了?”
  ……
  从货场、旅检现状,库甫深切感受到,现在的指导思想、查验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了。改革势在必行。经过深思熟虑,他把一份改革草案提交党支部、关务会议讨论。
  没想到,草案一出台,海关炸锅了:
  “我们是海关,干嘛把货管室搬到货场?”
  “《旅客登记簿》取消了,旅客的基本情况怎么掌握?”
  “这样一改,海关的威严不就削弱了吗?”
  “海关本来就是管他们的嘛!”
  一句话,海关是管人的,货主、旅客是被管的,被管的就应该承受一些磨难。压港,责任根本不在海关,而在于货主和旅客。
  库甫心情沉重。多少年来形成的观念,能在一个早晨改变吗?关键时刻,老海关、副关长、共产党员关忠英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数同志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乌鲁木齐海关也批准了他的方案。于是,货管室从海关驻地搬到了货场,在现场办理审单、查验和放行。经过一段实践,又把征税、统计放到现场完成,建立了联合办公一条龙。
  与此同时,严密监管环节,内部简化手续,按货物种类进行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为解决报关环节上的“老大难”,他组织外运公司的进出口货物交接承运代理人,进行报关业务培训,提高了报关员业务素质。这样,过去从审单、验货、征税到放行七八天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一天就完成了。旅检,首先取消了实际意义不大而又容易引起旅客反感的《旅客登记簿》,仅此一项就大大缩短了旅客在海关接受检查的时间。同时,又针对旅客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来第一次回国,携带物品多的情况,从不查不放心转为注重察颜观色,加强现场调研。一般只要申报清楚,即可放行。检查一名旅客只需两三分钟,速度比原来加快了七八倍。旅客减轻了负担,货主争得了效益,改革冲开了路子,客货畅流。
  关长办公室。
  库甫坚守在他的指挥岗位上。面前的几部电话和对讲机,把他和货场、旅检厅以及每个关员都联了起来。
  电话铃响了。
  他抓起话筒。哈萨克族青年、货管科副科长叶尔江报告:“库关长,新疆石油管理局从联邦德国进口的40多辆沙漠专用车刚到,他们就急着提货。可是,一时又不能提交海关所需的全部单证。你看咋办?”
  “放!让他们先提货,后补交单证。”他回答得很果断。
  老关员、共产党员张通勇报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贸公司向苏联出口的4200箱啤酒和4.8万瓶酱油季节性很强,如不及时出口,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只是单证不全,请你指示。”
  “放!老办法,后补证。”他决断干脆。
  叶尔江又报告:“自治区地贸公司进口的2000吨农用化肥,因无许可证,货物不能及时送往春耕第一线——”
  “放!让货主先出具保函,后补证。”
  放!放!放!库甫呀库甫,你真是胆大包天!
  其实,库甫是个很审慎的人。
  贯彻海关总署关于把“防范为主”变“促进为主”的方针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促进开放,库甫根据国家规定和进出口合同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大胆设想,让关员们反复认真讨论,而后提请乌鲁木齐海关批准。他大胆而心细,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看似有悖规定,其实是把国家规定执行活了。
  1987年初,苏联海关放宽了验放尺度,由以前每个人携带馈赠品总值100卢布增加到500卢布。随之,旅客携带的物品明显增加。
  旅检科科长、共产党员彭生显报来入境旅客携带物品情况:一旅客带进各种衣物100件、布料100米、钐镲20把、手表7只、香烟10盒及一部分零星物品。这种情况,视其首次入境,国内亲属多,均是馈赠物,库甫指示予以放行。一旅客带进重点物品电冰箱、照相机2件,本应一件征税放行,但视其首次入境,都是馈赠品,而且其他物品少,所带物品总值与前类旅客物品总值基本相同,库甫也指示做免税放行。一旅客重点物品超出限量,价值也远远超出前两个旅客所带物品总值,库甫指示征收超出限量部分的税费,不做退运处理。这样做,合情合理,又坚持了原则,旅客欢天喜地。
  对外开放如打开江海闸门,奔涌之水势必夹杂污浊。
  镜头一:
  1988年4月19日上午,旅检科科长、共产党员彭生显正在紧张地为出境旅客检查行李。
  苏籍探亲旅客××××·×××,男,50岁,乌孜别克族,退休工人。其妻××××·××,51岁,乌孜别克族,家庭妇女。1988年4月19日来中国新疆喀什探亲。
  他俩拿出衣袋内的208克珍珠报验,显然知道中国海关对携带珍珠的限额规定。
  彭科长询问:“行李中还有珍珠吗?”
  “没有了。”夫妻俩摇头。
  彭科长在录音机内和一件行李中发现了藏匿的6本经书,夫妇俩慌张起来。
  彭科长向他们解释中国海关的有关规定,再三询问:“是否还有未报物品?”
  “没有了。”一口咬定。
  彭科长打开了一只皮箱,女旅客××××·××乘人不备,慌忙将一件散开的毛衣窝成一团抱在胸前。这一举动引起了彭科长的高度警惕,上前要过毛衣细看,发现他们将穿成串的珍珠,呈水波纹形状缝缀在毛衣的两襟上。他又查看其他3只皮箱,查出用珍珠缀成水波纹的毛衣15件。夫妇俩跺着脚长叹一声,抱头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
  镜头二:
  1990年4月12日下午。
  旅检科副科长、柯尔克孜族青年拜克·吐尔逊坐在桌后,迎接着涌进大厅的入境旅客。忽然,他发现3名体魄高大健壮的旅客神态有异:为什么填申报单时暗暗窥视桌后的关员呢?他决定亲自检查他们。
  他接过3名旅客递过来的申报单:×××××·××××,无国籍;××××××·×××××××、×××××·×××,苏联人。他看了看申报的物品,抬眼审视了一下他们的表情,×××××·××××躲闪似地把脸扭向一边,这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于是,单刀直入,问道:“你们带羚羊角了吗?”
  “没有。”3人异口同声。
  他嘴角向上一翘,把一丝甜甜的微笑投了过去。3人轻松了许多。随之,他发出了命令:“过机。”声音不大,3人却一惊。
  机检。荧光屏上出现了羚羊角图像。他嘴角又往上一翘,冷笑着问这3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带羚羊角了没有?”
  3人有点慌了。你看我,我看你。
  ×××××·××××定了定神,支支吾吾坦白了:“带……带了五六根。”
  “还有没有?”
  “没有了。”
  “开包检查。”
  一开包,真相大白,三四个大包和几只箱子里均有羚羊角,共查获135根,重量24.18公斤,价值人民币60450元。
  镜头三:
  旅检大厅。
  “海关同志,为什么没收我的书?”中籍复入境青年旅客××·××从苏联带进各类书350多本,其中《岁月的奥秘》、《艾尼·巴图》、《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土地上》和《新生活报》、《祖国报》等90余件印刷品被海关没收,他情绪十分抵触地质问。
  “因为这些书涉及我国政治、文化、历史以及有争议的中苏边界问题。”关员、共产党员张兆华解释说。
  “我不管什么政治,我研究的是科学文化。”他辩解道。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新疆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我们总不能让破坏祖国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煽动东土耳其斯坦独立的东西流进中国吧?再说,属于自然教科书、工具书以及古典诗歌之类的不是都放行了吗?”张兆华稳稳坐定,义正词严。
  ××·××无话可说,耷拉着脑袋呼呼地喘气……
  镜头四:
  从对面口岸反馈的消息。
  1990年5月11日,一个由3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回国。
  代表团顺利地通过了中国海关的检查。
  代表团团长×××,系其共和国体委主席,53岁,持外交护照;团员×××××·××××和×××××持公务护照。
  国际规定:持外交护照的物品实行免检。
  他们回到了自己国家口岸的海关检查大厅,心里踏实,高兴不已。
  可能是太兴奋了吧,×××××·××××把团长×××的物品放在了机检输送带上。
  机器“呜——”一声,输送带把物品送到了荧光屏前。输送带停住了。
  “这是您的东西吗?”荧光屏前的海关关员问。
  “是的。”×××××·××××不假思索地回答。
  “您带违禁品珍珠了吗?”关员又问。
  “啊?!”这句话惊得他张开了大嘴,吓得连话都说不成句了,“这……这……不是我的。”
  “谁的?”海关关员逼问。
  “是……是……”他吓得像犯了大错似地望了望站在跟前逼视着他的×××团长。
  “究竟是谁的?”海关关员紧逼。
  “是……是……是……×××团长的。”事到如今,不说不行了。他吓得筛糠似地出了一身大汗。他用拳头狠狠捶打自己的脑袋,连连咒骂自己:“我真昏!我真昏!”
  他是昏了头脑。×××的物品是免检的。×××的提包和他的提包颜色、样式粗看是一样的。
  “×××团长,请您到这里来。”海关关员命令说。
  提包打开了,装的全是珍珠,一共10.6公斤,价值33.92万卢布。
  在事实面前,这位团长灰溜溜地低下了头。
  无独有偶。很快查出,这位团长5天前到中国出访时,走私羚羊角十几公斤,价值8万多卢布。
  外交官走私,在这个国家是一大新闻。
  这则新闻上了这个国家的《消息报》和《体育报》,轰动一时。
  这一案件反映到关长库甫那里,库甫脑海里像翻涌的大海,感慨万千。
  霍尔果斯口岸虽不曾发生重大案件,但随着旅客的不断往来,旅客逐渐认识到中苏两国市场物品差价的现实,探亲旅客的观念也在改变,所带的物品从多样化——馈赠品,向单一化——商品化发展。据旅客自己讲,一进一出能赚一大笔钱。铜臭诱惑着一些旅客头脑发昏,把羚羊角藏在取掉马达的空壳子吸尘器里、油箱里、车胎里、箱子夹层中;把珍珠藏在内裤、胸罩、松紧带、头巾和衣服夹层里,挖空心思,违法走私。走私的主要物品,入境以羚羊角为主,多则20多公斤,少则几公斤;出境主要是珍珠,多则10多公斤,少则六七百克。走私人员,从一般旅客发展到文化、体育、艺术、贸易、政府等各代表团成员,甚至高级干部。组织形式,从个体发展到团伙。1990年查获走私案131起,其中羚羊角32起×××公斤;珍珠86起×××公斤;其他案件13起。合计总值达30多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口岸开放以来6年走私总值的6倍。
  近年来,国际敌对势力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渗透活动,企图把颠覆分裂新疆,破坏祖国统一的《玛依木汗》、《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土地上》、《艾尼·巴图》、《火焰山》、《岁月的奥秘》、《东土耳其斯坦与中亚》、《火环》、《迁移》、《火球》等大量反动书刊、地图、唱片通过口岸流入新疆,海关均严格进行了把关,予以查禁没收,真正体现了海关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海关,在中国人面前是人民海关的威严。
  ××××年×月×日下午6时许,一辆“草上飞”急驰在霍尔果斯口岸至霍城县医院的路上。
  “哎——哟——”,库甫怀里躺着一位老者,老者难以抑制伤痛,不时发出呻吟。
  库甫不忍看老者血染的两腿,揪心地对司机说:“快点!快点!”车斗里还坐着抱胳膊捂脸的四五个受伤者,从长相、服饰看,显然分属不同民族、不同国籍。
  老者和其他人均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是离开祖国多年第一次回国探亲的苏联旅客。
  意想不到的是接客人的汽车在离口岸2公里的地方出了车祸:一老者双腿砸断,一青年断了胳膊,其他12人均不同程度受伤。老者父女俩本不坐此车,但因没人来接,又没钱租车,说了半天好话,才搭乘此车。
  库甫闻讯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迅速把伤者送到附近的团场医院抢救。团场医院条件有限,老者和几个伤重者必须尽快地送往霍城县人民医院。
  库甫的身上糊了一片片泥血,只有白色的大盖帽是洁净的。他的眼睛一刻不离地注视着老者的神情,可能是焦急的原因,他那红红的脸上汗水淋漓。
  一青年伤员不离眼地盯着库甫白色大盖帽上金色的关徽,看着老者苍白的面容,好像看到了什么不祥,用汉语忠告库甫:“海关同志,小心这老人死在您怀里,还是让他女儿抱着他吧。”
  库甫虽然心里咯噔一震,但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她胳膊伤了,还是我抱着他吧。我们中国人要尽到最大的努力。”
  “伊宁是我的故土——虽然我加入了苏联籍。故乡的人真好啊!”青年伤员喃喃自语。
  医院连夜抢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外事办公室主任宋炽增同志闻讯赶到医院看望。老者转危为安。几个月后,老者躺在担架上回国,路经口岸,老者、女儿、亲朋握住海关关员的手感激涕零,赞颂中国海关,赞颂祖国故土。
  海关的工作人员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代表着祖国。
  一次,一位苏籍老人入境后关员让他填写申报单,他像吃了枪药似地吼叫:“我没文化,不会写字!不让我走,我马上回去!”老人的无名之火从何而来?关员感到莫名其妙,细一打听,才弄清原因。原来,老人携带的礼品让苏联海关扣留了。哈萨克族青年关员马拉提没有计较老人的态度,耐心、和气地给他解释中国海关规定,替他填写表。老人见此,不好意思地拉着马拉提的手说:“孩子,原谅我这没文化的人吧。我在苏联海关受的气撒在你们身上,真是气糊涂了。”
  又一次,一位乌孜别克族农民搀扶着年愈八旬的老母亲从苏联探亲归来,身上没有分文,家人又没来接,食宿乘车发生了困难。关员们知道后,凑了100元钱给旅客,老人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
  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都有。中国海关的形象、祖国的文明,随着旅客的足迹,如繁星点点,撒向他国,光照人寰。
  一关员为购买紧俏物品,从关税收入的兑换券中换了点兑换券,被停职检查,免去副科长职务;另一关员从旅客那里买了辆摩托车,被严厉批评,退了摩托车。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员们议论起来:
  “这又不是倒卖外汇,干嘛那么无情?”
  “买摩托车合理合法,小题大作。”
  ……
  是“无情”、“小题大作”吗?
  连续几个夜晚,会议室的灯火通明,党支部书记库甫痛心疾首检查自己忽视政治思想工作的过错。随后,接连召开支部大会、关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认识海关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地位,坚决保持关风清正廉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旅检现场纪律》。
  1989年4月2日黄昏,库甫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寒暄之后,陌生人道出了造访目的。原来前些日子,他从苏联探亲归来带进了父亲遗产——一辆卧车。由于手续不全,被海关暂扣。这时,他已办好手续,特地赶来缴纳税款。他是一名个体业主,为了少缴些关税,把装有2000元人民币的信封放在了关长家的玻璃茶几上。关长见此,给他讲党风,讲政策,讲海关规定,陌生人惭愧地低下了头,羞愧地把2000元现金收了起来。第二天,陌生人看到关长和副关长及估价关员,根据卧车的新旧程度认真估价,让他缴了新车关税的一半,心里不无感动,逢人就讲:“在金钱万能的世界里,票子在海关面前却失灵了。”
  关员张中新是税款征稽员。一天,一位在口岸工作的干部直言不讳大言不惭地对他说:“我亲戚带进的那辆卧车,你给你们领导说一说,少上一点税意思一下。事情办妥,我送你们5000元私分。”张中新含笑婉言拒绝。
  一旅客急着返苏,趁检查混乱,把未检查的行李装上车,被关员拜克·吐尔逊发觉后扣留。旅客拿出金戒指、照相机想“私了”,拜克·吐尔逊坚决拒绝。
  在外事活动中,外国人主动向库甫、关忠英、张中新他们赠送礼物,尽管向其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规定,仍难谢绝,就只好收了外国人的礼品。旅检中,众多旅客出于对海关关员文明服务的感激,真诚地向关员赠送花帽、头巾、手表、糖果、香烟之类的东西。不收,就会挫伤友人的一片诚意,不利国际交往。
  不过,他们所收礼品并未装入私囊,而是造册登记,全部交公。
  “我经过很多国家的海关,霍尔果斯海关是印象最好的一个。”香港《亚洲周刊》记者郑彼得先生1988年4月8日经霍尔果斯口岸去苏联时十分感慨地说。他这是为写长篇著作《丝绸之路》,沿“丝绸之路”采访第二次经过霍尔果斯。他指着宏伟的海关大楼对我说:“两年前,我第一次经过霍尔果斯口岸时,这里都是些破旧的平房。如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在楼前庭院里建造了寿园、假山、小桥流水、草坪、蛟龙腾飞雕塑、花坛和高举金钥匙的巨手雕塑。两年,仅仅两年,霍尔果斯海关面貌一新。我要把你们,尤其是库甫关长写进我的著作中去,弘扬我们祖国海关的庄严。”
  送走了郑彼得先生,我又来到了镶嵌关徽的管制门前。仰头看,金碧辉煌的关徽好像在熠熠闪光。
  啊!霍尔果斯海关,愿你在改革的年代为金灿灿的关徽增添夺目的光彩。
  (发表于《中国西部文学》1991年第5期)

知识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霍尔果斯的早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本书是反映霍尔果斯口岸重新恢复开放后的报告文学集。包括“国门卫士”、“国门第一哨”、“国门一条街”、“西部北斗”等1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