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自己的最佳位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577
颗粒名称: 奔向自己的最佳位置
分类号: I267;C913;F426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武警支队。
关键词: 支队长 年轻人 边防检查站 霍尔果斯 霍尔果斯口岸

内容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武警支队。
  一位高个头儿精瘦黧黑而又文静的青年军官来到范支队长办公室门口,礼貌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
  伏案看文件的范支队长抬起头来,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同自己共事6年的侦察员,严肃地说:“你的报告总队批下来了。”
  “调哪儿?”青年人眼里立刻放出了欣喜的光芒。
  范支队长并不正面回答转而反问道:“霍尔果斯听说过吗?”
  “听说过。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最西端的地方。”
  “是啊。那里离这里200多公里,你爱人又生孩子……”范支队长想起与他相处的友谊,禁不住眼圈红了,像是在挽留,又像自言自语。他舍不得这个长年工作在国境线深山老林智勇双全的侦察员啊!可他又想到,年轻人学的是俄语专业,目前学非所用,应该支持他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去。他暗自责备自己,一个军人,怎么婆婆妈妈起来了。于是,他抑制住自己的感情,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组织上答应你的请求,决定调你到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当俄语翻译。你看有什么意见?”
  “这太好了!太好了!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年轻人高兴地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在原地转了个圈,急不可待地说:“啥时报到?”
  “看把你高兴的!”范支队长假嗔地说,“家里的事就不管了?”顿了顿,“先去报到,后办手续。”
  “是!”年轻人兴奋地说。
  年轻人叫张明亮,与共和国同龄。他回到家里,妻子酣睡在床上,出生不久的小女儿睁着水灵灵的眼晴望着他,不觉心里一阵酸楚。他从家里走了出来,来到岳父家。岳父是40年代参加革命的老政工人员,深知女婿的心愿,听后连连赞同:“孩子,去吧。好男儿志在四方,应该到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去。家里的事有我们呢,放心去吧。”
  尽管妻子还在月子里,但她还是流着眼泪鼓励自己的丈夫尽快到用武之地去。他含着热泪,抽回了抚摸妻子的手,亲了亲襁褓中的女儿,义无反顾地转身离去。
  他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别离了亲人,抛开了熟悉的工作,去了偏远、荒凉、工作生疏、刚刚重新开放的口岸。
  他岂止一个人走了,他还带走了家里的欢乐——收录机和电视机。他要在新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地钻研俄语,收看苏联电视,熟练应用俄语。
  6年后的今天,他俄语应用自如,与苏交往大显身手,成长为边检处中校副处长。
  边检站的官兵和张明亮一样,抱定着共同的志向,一批批年轻人从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各大城市来到这里;一批批从廊坊、夏县等武警院校毕业的学员自愿奔赴到这里,使霍尔果斯边防检查站出色地完成了霍尔果斯口岸从1983年11月16日重新开放以来57826人次中外籍人员出入境的护照证件检查工作,以及运载进出口货物51.8万吨,价值45218.7万瑞士法郎的63952辆车子安全顺利通过的任务。1988年10月7日下午,由欧美7个国家123人组成的“丝绸之路东方快车旅游团”,途经8个国家后到霍尔果斯口岸,亲临中国的边防检查时,100多位客人无不满面春风,高兴地与欢迎的社火队伍一起载歌载舞。

知识出处

霍尔果斯的早晨

《霍尔果斯的早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本书是反映霍尔果斯口岸重新恢复开放后的报告文学集。包括“国门卫士”、“国门第一哨”、“国门一条街”、“西部北斗”等1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