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道教的衰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2111
颗粒名称: 天池道教的衰落
分类号: D669;F426;F323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1944年,福寿寺道教活动日趋衰落,三工东台子的旱地庙屋、兵戽道人庄子的果园、马车、牛羊等管理逐渐松弛,经营滑坡而下。
关键词: 长吁短叹 道教活动 初级合作社 乌鲁木齐 维持生活

内容

1944年,福寿寺道教活动日趋衰落,三工东台子的旱地庙屋、兵戽道人庄子的果园、马车、牛羊等管理逐渐松弛,经营滑坡而下。
  1949年春,福寿寺虽旧却完好,但香火早已中断,庙宇气氛冷落。当年秋,田、吕、许三位道人,陆续回了陕西。1950年春,甘肃其余道人、庙工,放弃了福寿寺,先后集中在兵戽道人庄子。该庄子有水浇地70多亩,他们自耕维持生活,便谈不上坐坛诵经。后来,福寿寺无人住宿看护,庙院内、大殿陪殿内牛羊出没,粪便满地,成了牧民的牲畜圈舍。门窗全部损坏,大庙设施破烂不堪,朱成发得知后,长吁短叹。
  1952年,乌鲁木齐专署六人上天池海子游览。当他们看到庙破人无,很是生气,专程去道人庄子询问。他们要求,寺庙有人保护。但政府又没有拿出具体可行的护庙措施,道家本身元气衰败,无心再去管护,专署的话也无人听从,保护寺庙便成了泡影。
  1953年土改结束,成立初级合作社,寺庙财产全部随道人入社。当时入社的寺庙财产有:水旱地300多亩、大车一辆、马四匹、牛五对、毛驴一头、房屋50多间、菜地果园两亩半、各种农具、箱、桌等物若干件。
  福寿寺的全部文物,没有很好地保存。在朱成发死前,他将经书、经图、庙账、木鱼、法铃、符件等物一大箱,在暗中掩埋在菜窖里,无人所知。其他经卷有魏成全道人保存,约有两大箱子。他一直在道人庄子做饭,后来进了敬老院。成捆经文在“文革”中,全部焚烧尽光。
  道教在天池海子由鼎盛到衰败,历尽沧桑,终于在兵戽道人庄子最终趋于结束。

知识出处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时光隧道:天山天池散文选》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系天山天池为核心视点的散文选,我们将以人文天池为起点,对大天山、大西域、乃至天山山脉两翼的整个中亚文化进行散射状的立体观照与解读。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发现,尽早在现有的自然天池景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精神的天池,一座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历史文化丰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