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支援团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二十八团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8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方支援团场
分类号: F326;F324;F323
页数: 1
页码: 383-383
摘要: 建场初期,博古西湖农场白手起家,地无寸土,房无一间,艰苦创业。库尔勒县上户公社、恰尔巴格公社、和什里克公社的党政干部和社员群众为团场划拨土地,共用渠道并支援大车农具、腾出房舍,热情支援农场建家立业。农场初建,畜牧业的精粗饲料都感匮乏。库尔勒地委和专区为团场划拨马扎沟山区草场13.56万亩,支援农场发展畜牧业。
关键词: 运输工具 盐碱地 畜牧业 家庭农场 库尔勒

内容

建场初期,博古西湖农场白手起家,地无寸土,房无一间,艰苦创业。库尔勒县上户公社、恰尔巴格公社、和什里克公社的党政干部和社员群众为团场划拨土地,共用渠道并支援大车农具、腾出房舍,热情支援农场建家立业。农场初建,畜牧业的精粗饲料都感匮乏。库尔勒地委和专区为团场划拨马扎沟山区草场13.56万亩,支援农场发展畜牧业。
  农场早期职工来自河南,语言不通,缺乏治理盐碱地的经验。当地维吾尔族老农,粗通汉语,主动教职工学习维吾尔常用语,并为农场建设献计献策,传授秋春两季筑埂洗盐经验和操作程序,提高了职工治理盐碱地的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围三乡领导及生产队和团场连队缔结了共建两个文明的对子,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村乡青年也与团场连队开展了联谊活动,密切了场乡关系。
  1985年春,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组建了家庭农场。春耕期间运输工具缺乏,肥料不能及时运到地里,上户乡大墩子一队的群众看到八连各家庭农场缺乏运输工具,便主动将30多辆毛驴车交给八连职工使用,解决备耕工作的难题。

知识出处

二十八团志

《二十八团志》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2000

几十年来,二十八团的军垦战士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为屯垦戍边事业献身的人物和感人事迹。《二十八团志》忠实记载了这段历史和这个英雄群体,宏观地记述了二十八团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