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保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二十八团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408
颗粒名称: 一、植保组织
分类号: F426;S436;S435
页数: 1
页码: 144-144
摘要: 建场初期,农场未配备专门植保人员。1961年,兵团第二中级农业技术学校将高粱面积扩大到12807.64亩,高粱蚜严重为害,农校指令水土改良试验站的董延年组织临时植保队,用工农-16喷雾器,喷施1095农药。蚜害消灭后,植保队随之解散。1962年,农校二支干以西地区1000多亩棉花发生了角斑病、立枯病和根腐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棉苗达50%,遂耕翻改种高粱。同年董延年调生产室,当技术参谋,兼管植保工作。
关键词: 农业技术学校 改良试验 喷雾器 技术员 发病率高

内容

建场初期,农场未配备专门植保人员。1961年,兵团第二中级农业技术学校将高粱面积扩大到12807.64亩,高粱蚜严重为害,农校指令水土改良试验站的董延年组织临时植保队,用工农-16喷雾器,喷施1095农药。蚜害消灭后,植保队随之解散。1962年,农校二支干以西地区1000多亩棉花发生了角斑病、立枯病和根腐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棉苗达50%,遂耕翻改种高粱。同年董延年调生产室,当技术参谋,兼管植保工作。1963年,孔雀第一农场于各分场配备技术员兼管植保。分场撤销,各生产连设置植保班(或组)。1965年,场生产股配专职植保参谋,连队每千亩地配专职植保员1名,由连技术员统管。同时,场为生产连队配备了牵引式喷雾器东方红-18、工农-16等植保机械,改善了植保设施。这种组织形式沿用至今。

知识出处

二十八团志

《二十八团志》

出版者:新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2000

几十年来,二十八团的军垦战士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为屯垦戍边事业献身的人物和感人事迹。《二十八团志》忠实记载了这段历史和这个英雄群体,宏观地记述了二十八团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