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军级干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1150
颗粒名称: 〈一〉省军级干部
分类号: F426;D261;D262
页数: 12
页码: 3-14
摘要: 巴岱 又名浩·巴岱,男,蒙古族,1930年6月5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尤鲁都斯草原。中共党员。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年仅7岁时,离开了家乡到和静县巴仑台,在土尔扈特部落茶腾旗旗长才仁扎布处识字读书,1940年由土尔扈特汗王福晋乌静彬倡导,从和静、焉耆农牧民子弟中,选派近200名少儿去迪化市上学,他是其中之一,居住在汗王满楚克扎布在迪化的公馆内,分散在迪化市各小学上课,他被分到迪化市第一小学上学(乌市民德路第一小学前身)。
关键词: 党委常委 新疆维 和静县 自治区 中国共产党

内容

巴岱 又名浩·巴岱,男,蒙古族,1930年6月5日出生于新疆和静县尤鲁都斯草原。中共党员。原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民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年仅7岁时,离开了家乡到和静县巴仑台,在土尔扈特部落茶腾旗旗长才仁扎布处识字读书,1940年由土尔扈特汗王福晋乌静彬倡导,从和静、焉耆农牧民子弟中,选派近200名少儿去迪化市上学,他是其中之一,居住在汗王满楚克扎布在迪化的公馆内,分散在迪化市各小学上课,他被分到迪化市第一小学上学(乌市民德路第一小学前身)。1944年新疆爆发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尤鲁都斯地区的蒙古牧民也积极响应,革命取得胜利,1945年成立尤鲁都斯县政府。1946年巴岱参加三区革命,在尤鲁都斯县公安队当兵。1947年9月在伊宁市“毕里慕尤尔特学校”读书。后回尤鲁都斯县,1950年先后在尤鲁都斯县小学、和静县第一小学任教,参加和静县和焉耆专区地方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和静县减租反霸工作团,去和静县哈尔莫敦和开泽区参加减租反霸运动,历任工作组组长兼翻译、哈尔莫敦区民政助理员。1953年任和静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副书记,1954年任巴州团委书记,后任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期间被派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校和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基本懂得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发展和胜利的科学道理。1963年在巴州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长。“文革”期间遭受打击迫害。1973年在中共巴州第二次党代会上当选巴州党委副书记,不久任巴州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当选自治区副主席,期间兼任自治区文办主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自治区工农教育委员会主任,自治区电视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地方病领导小组成员,自治区地方病领导小组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雄史诗《江格尔》搜集、整理、出版领导小组组长,新疆《民族问题五丛书》编写小组组长,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组长。1985年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区党委政法委书记。1988年任自治区政协主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十年动乱,把中国拉到了崩溃的边缘,新疆是重灾区之一,各族各界的广大知识分子被打成所谓牛鬼蛇神、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等,自治区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遭到了摧残,要正本清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各项工作,问题成堆,开展工作极其困难。当时巴岱在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各级党委、各级干部领导的支持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其积极性,恢复教育,特别是恢复民族教育,恢复体育、卫生事业等工作。他是草原上的一位孤儿,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中国劳苦大众的解放,也就没有他的今天。巴岱曾当选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第六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七、八、九届委员,全国八届政协常委,九届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党和国家给予了他很大的荣誉。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蒙古文学三大高峰之一(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还是一部国际性的学科。他担任自治区《江格尔》研究整理领导小组组长,参与了《江格尔》翻译出版的全过程。特别是他担任中国《江格尔》研究会会长之际,多次主持召开了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从而推动了《江格尔》搜集、整理、出版工作。而且曾一度为中国三大史诗搜集、整理、出版牵头,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对卫拉特蒙古语言文字和历史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卫拉特蒙古专用的托忒蒙文,这种文字在创立300多年以来,对卫拉特蒙古的文化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面对各民族的大统一,新疆蒙古族人民感觉到托忒蒙文有局限性,为此巴岱等人提出了在新疆蒙古族中推广全国蒙古族统一使用的文字——胡都木蒙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数次全疆蒙古族各方面代表人物参加的专门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产生了会议纪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全疆使用蒙古文字群众中推行了全国通用文字——胡都木蒙文,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疆蒙古族中、小学中普遍都使用了全国统用的蒙文教材,新疆蒙古族青壮年已普遍统用胡都木文字,对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对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50多年来新疆蒙古族中、小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是蒙古族高中毕业生在新疆用自己的母语升学困难,对此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升学困难的问题尚未解决。为此1990年在巴岱等人的倡导下,成立了“新疆蒙古族文化教育促进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10多年来,由基金会出面同各大院校协商办预科班,然后参加全国统考,先后解决了300多名学生的升学问题,而且以基金会的名义,同日本国和蒙古国联系送出十多名留学生,从而开辟了出国留学的民间渠道。巴岱还是一位文学家,1954年他创作的诗歌《阳光》和195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娇嫩的花朵》处女作,成功地塑造了翻身农民当德尔和争取婚姻自由的先进青年巴图尔的形象,这两个作品得到了读者好评。《娇嫩的花朵》在自治区评选中多次获奖。由于《娇嫩的花朵》在十年动乱中被诬蔑为毒草,他曾有一段时间保持沉默,80年代初,他又拿起笔墨,重新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和诗歌,到90年代写了长篇小说《命运》和《奔腾的开都河》,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有《浩·巴岱作品选》,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蒙文),中、短小说集《娇嫩的花朵》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托忒蒙文),诗歌集《马头琴之歌》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他还完成了《生活的足迹—浩·巴岱回忆录》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北京民族出版社分别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浩·巴岱主持了内蒙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合办的《卫拉特蒙古历史与文化》课题研究,并先后主持召开三次该课题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同时他同内蒙师范大学教授金峰和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艾尔德尼编写了《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集》,共3册。在这个基础上,主持编写了《卫拉特蒙古简史》上下两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用汉、蒙两种文字发行,填补了中国蒙古史上的空白。《浩·巴岱论文集》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他的《卫拉特蒙古历史与传统文化概论》一书正在编写中。由于浩·巴岱文学创作和科研方面的成就,先后被西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聘为名誉教授,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聘为荣誉博士。
  王立忠 出生年月不详。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将。1954年入伍,历任驻和静步兵十团战士、班长、参谋、副参谋长、四师副参谋长,新疆军区司令部通讯部长、副参谋长、南疆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段长金 男,汉族,1930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少将军衔。1945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王震将军参加了山西汾孝、晋西南战役,延安保卫战,青化砭至延安战斗、蟠龙、关泉战斗等向西部进军的十几次战役。进疆后服役于解放军步兵四师十团,曾参加了著名的西藏阿里地区平息叛乱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多次立战功。历任战士、学员、班长、排长、连长;十团进驻和静县后历任三营参谋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四师副师长、师长、东疆军区司令员、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正军级)。曾任巴州革委会副主任、州革委会核心小组成员。1992年离休,1999年4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乌鲁木齐去世,终年70岁。
  吴敦夫 男,汉族,1945年3月出生于河南汲县。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天律大学客座教授。1968年12月在驻和静步兵四师十团接受再教育。现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任叶城县革委会干事、喀什地区化肥厂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生技科副科长,地区供电所副科长、负责人,地区经委副主任;和田地委委员、和田市委书记,地委副书记、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
  周原 男,汉族,1947年8月出生于陕西乾县。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7月参加工作,1969年至197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乌拉斯台农场插队。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管理经济师,高级政工师。1999年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5014队任地质员、处党委秘书,新疆石油管理局政治部办公室秘书,地调处组干科副科长,党委副书记;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党委副书记兼南疆石油勘探公司党委书记,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纪检委书记,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纪检委常委,伊犁州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符强 男,汉族,1947年11月生于四川简阳。1969年2月参加工作,1969年至1972年在巴州乌拉斯台农场插队,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讲师。2001年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兼秘书长。曾任库尔勒市第五中学教师,乌鲁木齐七道湾医院子校教师,新疆大学党委组织部干部、副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吐鲁番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
  崔光华 男,汉族,1935年6月出生于天津市。1957年9月参加工作,196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曾任新疆农校教员、南山种羊场技术员、库尔勒专区农业科科员、巴州人委畜牧科科员,60年代至70年代十几年间,崔光华年年赴和静牧区进行牲畜品种改良,指导牧民科学养畜,为和静县畜牧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革”时期,先后是州“五七”干校学员、州农牧局干部、州畜牧局副局长、自治区党校学员等。1983年起,历任巴州副州长、州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书记。1993年4月兼任巴州政协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1996年4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退休。
  王建臻 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生于1941年,大学文化程度,1963年参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3月至1987年9月任和静县委副书记。还先后任州委农工部部长、副州长、州委副书记,农二师党委书记,政委,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纪检书记、副司令员。
  阿曼·哈吉 男,维吾尔族,1950年12月生于新疆塔城,祖藉新疆阿图什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工程师。1969年2月至197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乌拉斯台农场插队再教育。1972年11月至1973年9月在新疆旅客运输公司四队当工人,1973年9月至197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机专业学习,1976年12月至1979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宣传处当干部,1979年9月至1982年8月在新疆交通科研所任技术员(期间:1980年9月—1982年8月在新疆工学院进修),1982年8月至1984年10月在新疆交通科研所任助理工程师,1984年10月至1992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计划处任副处长,1992年2月至1992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计划处任处长,1992年8月至1995年3月在新疆高等级公路项目办任主任兼自治区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1995年3月至1996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管理局任党委书记、局长,1996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1999年9月至2003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兼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局长,2003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
  韩贵良 男,汉族,出生年月不详,陕西省人。中共党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1962年入伍,历任十团三营九连战士、班长、排长、团司令部军务股参谋、股长、作训股长、副团长、团长、国防大学学员、四师副师长、师长、南疆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史仲才 男,汉族,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成郊乡史家沟村。中共党员,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1965年12月入伍,任十团机枪二连战士、班长、排长,1972年3月任十团政治处宣传、组织干事,1973年9月任四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1978年12月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干部部调配科干事,1983年1月任乌鲁木齐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副处长,1984年12月任乌鲁木齐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处长,1985年10月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1990年9月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94年8月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钟发友 男,汉族,1938年出生于陕西省。中共党员,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1956年入伍,曾在十团司令部任战士、参谋、股长、陆军六师政委、新疆军区后勤部31分部政委、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南疆军区政委、四十七军政委、全国人大代表。
  李双江 男,汉族,1943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军级待遇、总政歌舞团主任。李双江从小就有歌唱天赋,7岁时被选送到市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一曲《放羊山歌》使他一举有了小名气,后来,李双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文工团服役,1966年下到和静步兵四师十团锻炼,1967年底回军区文工团,后调总政歌舞团。教授,歌唱家。
  赵继峰 男,汉族,1944年12月9日出生于河南,196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陆军学院政治理论研究室解放军专业四级、文职二级研究员、教授(正军级)。1968年在十团教革连接受再教育,1970年入伍,1975年先后在十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组织干事、秘书、新疆军区训练大队理论教研室研究员,新疆军区步校理论教研室研究员。
  宫明·江巴曲日木活佛新疆乌苏县人,男,蒙古族。幼时,因其生辰与八世宫明活佛圆寂之日相同,被认定为转世灵童,为安建库热(昂嘉恩寺)的九世活佛。1932年,五世生钦活佛被金树仁杀害后,宫明·江巴曲日木于1935年,被迎进巴仑台黄庙任主持。由于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深明大义,在土尔扈特蒙古族僧俗中有很高的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接触了许多新事物,进步很快。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他主动捐献50匹马、3支枪、100块银元和1两黄金,并向群众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在他的带动下,在蒙古族中很快出现一个积极捐献的群众性热潮,土尔扈特南部落各寺庙也踊跃捐献。1951年8月23日,他代表和静县各族群众和上层人士,赴乌鲁木齐到省人民政府大礼堂,向省政府送去锦旗一面,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民主改革。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宫明活佛积极兴办民族教育事业,他于1952年9月在老巴仑台创办一所蒙古族小学,费用全部由各寺庙捐付,他还从伊犁雇请工人为学生修建浴室,腾出二层楼共72间房屋的八世活佛宫邸作为校舍。经过他的多次宣传,许多牧民子女都报名入学。在他的带动下,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焉耆地区很快恢复和新建7所蒙古族小学。在喇嘛庙里,他领导大家成立识字班,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宫明活佛是一位积极要求上进的人,他关心时事,每天读报,坚持不懈地学习汉文,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掌握汉文常用词语。他经常说:“蒙古族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正飞跃地前进着,我们当喇嘛的也不应该落后,我也应该懂得科学和人民政府的政策。”1952年夏,宫明活佛出席新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会议期间,他热情洋溢地对《新疆日报》记者畅谈他的肺腑之言,他说:“解放后,我们蒙古族人民得到真正的平等,宗教信仰得到真正自由;政府大力地帮助蒙古族人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蒙古族人民可以有权讨论和决定自己的事。这一切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得到了实现。”民主改革时期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宫明活佛支持各个喇嘛教库热拿出寺庙牲畜成立公私合营牧场,发展畜牧业,支援国家建设。1959年实行宗教改革,宫明活佛响应,支持人民政府的号召,将土尔扈特南部部落分散的36座寺庙分片集中为5座。宫明活佛一生致力于民族宗教事业,他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毕生为党的统一战线大业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53年后,他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副会长,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委委员,自治区青联委员和全国青联委员,自治区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自治区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巴州政协二至四届副主席,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自治区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1987年3月28日,宫明活佛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在北京市圆寂,终年55岁。
  森钦·洛桑坚赞活佛 (六世森钦活佛)男,藏族,1934年出生于西藏仁布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扎什伦布寺名誉主持,森钦·洛桑坚赞活佛出生时彩虹高悬,出现了许多吉祥的征兆。1942年被寻访认定为第五世森钦活佛的转世灵童,在西藏江孜县重孜寺和扎布什伦寺学习藏文和佛教知识。1956年开始,历任日喀则专署宗教委主任、全国佛教常务理事、藏族自治区筹委会委员、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十世班禅灵童寻访领导小组成员。曾任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森钦·洛桑坚赞活佛是扎什布伦寺大活佛,有较高的宗教造诣,乐于行善,德高望重,在国内外信教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他一贯爱国爱教,拥护党的民族宗教自由政策,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在广大信教群众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贯彻党的统战、民族、宗教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森钦·洛桑坚赞活佛是中国共产党亲密忠诚的朋友,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他一贯坚持反帝爱国立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在西藏自治区担任领导,期间,工作勤恳认真,作风扎实,经常下基层视察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对促进西藏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巩固民族团结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西藏社会发展与稳定,为西藏人民的幸福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六世森钦活佛一直关心和静的各项事业发展,先后捐资捐物百余万元。他在广大教民中有一定的威望。六世森钦活佛1998年去世,终年64岁。

知识出处

和静不会忘记

《和静不会忘记》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3

本书记载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和静这片物华天宝的热土上,做出过突出贡献和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以及那些曾经在和静生活、工作后又到外地或出国,但一直十分关注和静县各项事业发展的仁人志士,即党政干部、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1000多人的生平简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