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体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汉维民间文学比较》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56034
颗粒名称: 四、集体性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民间文学是集体的创作,但并不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凑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常常是先由个人创作出来,然后逐渐在流传中进行加工。它的流传过程就是创作过程,传播者自觉不自觉地参加到创作中来,这就使民间文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正是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根本保证。

内容

民间文学是集体的创作,但并不都是你一句我一句凑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常常是先由个人创作出来,然后逐渐在流传中进行加工。它的流传过程就是创作过程,传播者自觉不自觉地参加到创作中来,这就使民间文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正是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根本保证。
  集体和个人是辩证统一着的两个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体是群体的部分物质力量及其一切知识和一切精神能力的化身”②,创作者是集体而演唱者却常常是个人。在演唱中个人起重要作用,在集体成就的基础上,艺人、歌手总要进行个人的艺术创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集体性是鉴别民间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民间文学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了。我们认为: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的人民性和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等特征。这个定义概括了传统民间创作和社会主义时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我们目前划分民间文学同俗文学、大众文学、群众文艺等等范围界限的主要依据。因此,民间文学只是俗文学、大众文学、群众文艺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标志有二,缺一不可:
  第一,民间文学必须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人民性。这是划分民间文学范围的一个阶级标准,是思想内容方面的政治标准。
  第二,民间文学还必须是用人民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一般来说,它要具有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集体性。这是在形式上和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标准,是外部标志,但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一个作品是否能真正成为民间文学,主要还是要看它是否能被群众所接受,是否在群众中流传,即最终仍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来决定。

知识出处

汉维民间文学比较

《汉维民间文学比较》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地:2001

《汉维民间文学比较》一书是西北民族学院教材科并汉语系“十五规划”项目之一;它既是一部重要的研究生教材,也是汉维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的第一本专著。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汉维民间文学的范围、特性和价值,汉维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汉维历史文化概述,汉维民间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外来影响,汉维古代民间文学概述,汉维神话与传说的比较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