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学沙勒 修习大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教大师鸠摩罗什传》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55690
颗粒名称: (三)游学沙勒 修习大乘
页数: 7
页码: 19-24
摘要: 斗转星移,转眼就是两年。就在那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鸠摩罗什依依不舍地惜别高师盘头达多随母回国。母子二人由大月氏北上,走到一处山脚下,在一棵大树下歇息,然后准备翻山。这时有一位风度不凡的阿罗汉,从这里路过,见到鸠摩罗什心里一惊,觉得他是个绝人,定会超俗不群,又情不自禁地将鸠摩罗什端详了一番,问耆婆道:

内容

斗转星移,转眼就是两年。就在那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鸠摩罗什依依不舍地惜别高师盘头达多随母回国。母子二人由大月氏北上,走到一处山脚下,在一棵大树下歇息,然后准备翻山。这时有一位风度不凡的阿罗汉,从这里路过,见到鸠摩罗什心里一惊,觉得他是个绝人,定会超俗不群,又情不自禁地将鸠摩罗什端详了一番,问耆婆道:
  “阿弥陀佛,请问师母,这位沙弥(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贵庚几何?”
  “阿弥陀佛,回师父的话,小儿刚满12岁。”
  “请师母应当常守护这位小沙弥,假若35岁而不破戒,那么将会大兴佛法,度得无数众生,会超过优婆毱多尊者。优婆毱多度一个人,就用一根毛竹筹子(记数的用具)记数。他记数的筹子,居然把一间房间都装得满满的。后来他圆寂时,就用这些筹子为他举火化身。由此说明,他度的众生是很多的。如果这位沙弥破了佛制的戒法,那只能做一个才智聪慧的法师了。”
  “谢谢师父直言劝告,罗什,快谢谢这位阿罗汉”
  “阿弥陀佛,谢谢尊师。”
  耆婆和鸠摩罗什以非常敬重的心情目视着这位阿罗汉消失在地平线上,才携带上自己的东西,直奔上山的路。
  母子俩翻过山岭,又行程近两个月。这时秋风飒飒而起,吹拂得大地一片金黄。就在这金秋时节,母子来到沙勒(疏勒)国。沙勒国佛教非常盛行,国王和王子崇敬佛、法、僧三宝,寺庙颇多。母子俩就住在一所较有名气的寺庙里。鸠摩罗什毕竟是个孩子,自然也好玩。一天,在大殿前看到一顶铜磬,好奇地走向前,用双手一举,戴在头上。心里暗自忖道:“铜磬形体这么大,为什么这么轻呢?”
  刚有这个念头,即感到铜磬重量增大,他力气不够,一失手铜磬掉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响。耆婆听到声音,急忙跑过来问:
  看到地上的铜磬,“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她责怪地说,“不好好诵经,还这么淘气!伤着没有?”
  “妈妈,没事,不过通过这只铜磬我亲身体验到,只要孩儿的心里分别执著,铜磬就有轻重差别。”
  自此,鸠摩罗什悟到万法唯心的道理。
  冬,鸠摩罗什诵《阿毗昙》(说一切有部)、《十门》、《修智》诸论,不用请教,就能全都知其内容的奥妙;并诵《六足》、《赠一阿含经》,不论多少疑难问题,对他都无任何妨碍。
  鸠摩罗什聪明超群的举动,感动了本寺三藏法师,名喜见的方丈,特去沙勒国的王宫拜见了国王,向国王禀奏说:
  “鸠摩罗什这个沙弥,不可轻待,王应设高座,让其初开法门,这样做好处有二:其一能勉励本国之僧众;其二交好于龟兹国。”
  国王听了喜见法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不日即设大会,让鸠摩罗什升座,说《转法轮经》。果然,消息很快传到龟兹国王那里,龟兹王遣使酬其亲好。
  每次鸠摩罗什升座讲经,沙勒国王子达摩弗多必到场。一次,罗什讲经毕,他走向前对罗什说:“罗什师父,我想请你到鄙人宫中,向你引荐一位客人。”
  “阿弥陀佛,小僧愿听从王子旨意。”
  鸠摩罗什随王子来到宫中,直奔佛陀耶舌住处,进门向鸠摩罗什介绍说:
  “这位就是向你引荐的罽宾国客人佛陀耶舌。”
  鸠摩罗什见佛陀耶舌容服端雅,已近而立之年,很尊敬地两手合十连声道:“阿弥陀佛,久仰,久仰。”
  “这位是龟兹国王的外甥,佛教界后起之秀鸠摩罗什。”
  佛陀耶舌看到罗什,就觉得他是个异人,英俊少年,非常潇洒,敬重之心油然而生:
  “久闻大名,请多赐教。”
  两人性情有许多相通之处,一见如故,交谈非常投机。佛陀耶舌从罽宾到沙勒先于鸠摩罗什,为太子所尊敬,留在宫中。他博览群书,少时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有口才,善谈论。且学“五明”诸论,通世间法术,是个有才识有修养的人,只因性情傲气,不为诸僧所重视。鸠摩罗什愿从他受学,两人互相尊敬。由于鸠摩罗什受佛陀耶舌的影响和熏陶,于说法闲暇,常寻访外道经书,专心致志地读了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献《四韦陀舍多论》(简称《四韦陀》,即:《梨俱吠陀》、《波摩汰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及“五明”诸论(即:音韵学、医学、工程学、咒术、巫术)和占卜术,定要寻根追源地将问题研究得透彻明白。
  鸠摩罗什秉性率直豁达,在寺里不太注意仪表戒规,受到僧徒们的非议。但鸠摩罗什心胸大度,不管别人怎么说长道短,他不把世俗间的各种事物放在心上。
  耆婆认为鸠摩罗什学有所成,再说出国游学已几年了,罗什也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国,所以母子商量准备回国。可是事有不巧,天突然下起大雪,冰雪封山阻挡了归国之路,就只好东行,来到莎车国。莎车国流行大乘佛学。国王的两个儿子,兄须利耶跋陀、弟须耶利苏摩均崇尚佛法,且苏摩才技绝伦,专长大乘。罗什即拜苏摩为师。苏摩为罗什说《阿耨达经》,亦名《弘道广显三昧经》,此为大乘经典。听了此经的“阴(五阴)、界(十八界)、诸人(十二处)”、“一切皆空”的说法,罗什一时不能理解,就奇怪地问道:
  “此经有歧义,岂不是破坏了诸法?”
  罗什就以视觉器官“眼根”(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为例说明,并非一切虚幻不实;而苏摩也从分析“眼根”入手,说明一切“无实”。经过反复辩难,鸠摩罗什恍然大悟,终于放弃小乘立场,专务大乘经典,感叹地说:“我以前学小乘犹如一个不识黄金的人,把天然瑜石铜矿石,视为宝贝!”自此,他埋头研究大乘经典,认真诵读了印度龙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中观学派的经典。

知识出处

佛教大师鸠摩罗什传

《佛教大师鸠摩罗什传》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鸠摩罗什在中外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影响极为深远。自鸠摩罗什之后,封建王朝才把佛教翻译作为一项事业,组织专门人力,从事这项工作。他翻译的佛教典籍,对中国宗教哲学和教义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的大乘佛教说,成为中国各个佛教学派、宗派用来建立宗教理论体系重要思想的基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