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从反右倾保守思想到首届党代会总结经验教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农二师三十一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5554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从反右倾保守思想到首届党代会总结经验教训
页数: 7
页码: 29-35
摘要: 建场之初,场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上到下都配有政工干部,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组织本着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程序,层层深入地进行教育。

内容

建场之初,场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从上到下都配有政工干部,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组织本着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程序,层层深入地进行教育。
  1958年10月,全场开展“反右倾保守思想、反个人主义残余”为中心的“双反”运动,在部队中进行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取得很大成绩,前后破获偷盗、诈骗、贪污、强奸等大小案件130余起,打击了违法乱纪分子,批判了腐化部队战斗力的歪风邪气,同时也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以及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大放“卫星”。通过“双反”运动,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总路线的精神实质,对保守思想和浪费现象进行了彻底批判。
  1958年12月1日至1959年1月20日,全场在各党团基层组织中,结合共产主义解放运动,进行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行“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1959年春季之后,全国上下“左”倾错误的后果逐渐显露出来,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困难。在1959年7月党的庐山会议后,全国开展一场反右倾运动。1959年10月,兵团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9月扩大会议精神,部署了反右倾斗争。农二师党委于1959年11月10日,分片召开了管理处级和团厂级党委扩大会议和团、营、连、排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上级会议精神。
  共青团农场有些干部认识到1958年只强调了速度,忽视了质量,造成1959年农场建场后第一年生产完不成任务,亏损严重,没有完成师、场的播种计划和产量计划,因而对1958年共青团农场大跃进的成绩持怀疑态度。
  1959年12月6~13日,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在认真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之后,结合本场实际,重点揭发、批判和斗争了一分场场长樊环、指导员张玉峰,二分场五队指导员徐东海、队长庞乘龙,畜牧队指导员沈保才、队长吴奖生等6人的右倾思想。批判樊环、张玉峰所犯的主要错误是1959年夏收时,有收割机不用,而用人海战术,延误农时,浪费了机力,也浪费了麦子。而当时条田麦子地碱片大,麦子长得既浅又稀,地里苇草多,长得比麦子高,无法发挥收割机的作用,如果用收割机收麦,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批判徐东海、庞乘龙在收割闯田时,未把粮食全部收回来,造成浪费,有人在批判会上算了一笔账,播种时下种25千克麦子,一粒种子发一个芽,出一棵苗,应收20万千克左右麦子,实际收了几千千克麦子,这是对人民的极大犯罪。而当时在从未耕种的土地上种小麦,土地没有肥力,经过一段时间,原来出苗整齐、生长旺盛的麦苗逐渐枯死,到收割时,有的一束麦穗只结一粒麦子,五队干部职工头顶烈日,露营在沙包里,喝碱水,没有青菜吃,在麦田里干了几个月,才收了几千千克粮食,就这样结束了收割,真正造成损失浪费的不是执行者。这6名同志虽然受到场里的批判,但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完成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樊环同志更是这样,由于他工作出色,1962年被树为“场干部标兵”。1964年场党委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实事求是地给这6名同志平反。
  在反右倾运动开展前,场党委建立了反右倾领导小组,组成了庞大的宣传队伍,全场组织了15个宣传队,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在场党委领导下,层层深入的进行细致摸底工作,将场所有干部职工都分别个个过筛,人人排队,摸出了现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对在干部中摸出的典型人、典型事,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和要求,在场党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对照和检查,并开展了批判斗争,在此基础上,又把运动引导到职工中开展“反右倾、鼓干劲、增产节约”运动。由于运动的深入,全场还揪出反坏、地分子14人。
  这次反右倾斗争,多以“左”的思想为指导,没有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用政治帽子压人,错误地打击了一批敢于讲真话的同志,把一些正确的东西当成右倾保守思想进行批判,伤害了一些同志。这样,本来就没有彻底纠正的“左”倾错误再度泛滥起来,使全场党内民主生活遭受严重损害,场的经济建设也受到严重破坏。
  1959年,场在基南、基北(现六连后面5~6千米处)、坡堤湖(现七连),用洪水漫浇荒地1067公顷,进行种闯田,实播面积804公顷,为总播种面积的29%。这些地区过去多年来是洪水淹没的地方,大面积看起来好像很平,实际上也是高低不平,有数不清的小沙包,沙包上长着红柳,已被水淹死,场里用人工把它挖掉,就用拖拉机耕地播种。当时由五队担任种闯田任务。由于共青团场种闯田缺乏经验,播种前没有深入的对该地区生产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如调查水源、土壤、杂草,化验分析盐分和肥力情况,致使在播种时,前边播种,后边出苗,出苗很齐全,生长良好。但由于土壤瘦、沙性大、保水差,加之盐碱、杂草为害,使作物生长极端不良,经过一段时间,出的禾苗逐渐发黄枯死,到收割时仅有少数麦子。这年闯田种小麦599公顷,油菜152公顷,高粱53公顷,这些作物仅收小麦1400千克,油菜195千克,高粱颗粒无收,造成这年种闯田彻底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场领导单凭主观热情,认为可以种就种了,结果造成巨大损失浪费,留下了深刻经验教训。
  1960年1月11~14日,中共共青团农场首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场部召开,在国际歌声中,全体代表先向毛主席致敬,并向革命烈士致哀,然后选举出大会主席团。会上由一分场的一、二、三、四队,二分场的五、六、七队和林园队向大会报喜,机耕队、二分场、红专大学向大会献决心。参加这次大会的有选举出的63名正式代表(其中女代表5名),列席代表20名,大会的中心任务是选举产生中共共青团农场首届委员会,继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大会号召全场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掀起特“大跃进”,为开垦建设农场贡献力量。政治处主任张斌致开幕词,大会以八届八中全会“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的精神为指导,传达了中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场党委书记夏茂生作《建场以来党委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并选举产生新党委委员11人,夏茂生任党委书记,左兴起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委员:夏茂生、左兴起、张斌、王永富、王仕侠、苏绍询。最后,组织股股长赵鹏向师第七届党代表大会表决心,政治处主任张斌宣读给全场职工的一封信,夏茂生副政委致闭幕词。
  在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上,总结了建场以来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主要在农业方面及基本建设方面质量差,给1959年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次大会实质上是一次反右倾、鼓干劲、拥护总路线、坚持“大跃进”的大会,也是全场实现1960年特“大跃进”的一次誓师动员大会。
  首届党代会后,场根据上级党委的“三反整风”指示精神,首先集中了首批参加“三反整风”的干部职工代表深入到基层单位参加实际劳动,亲自体验职工生活,使干部们更清楚地看见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右倾保守思想。场里又专门组织了清算账目的机构,在见人见物的事实面前,吸收了工人代表参加,召开了首批三级干部会议,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场于8月下旬成立了以夏茂生为首的五人“三反整风”领导小组,通过摸底,找出干部职工中违法乱纪、损失浪费、贪污等行为。在新工人和刑满人员中主要摸清政治态度及动向,然后再深入群众充分征求群众对生产工作和各级干部的意见。在干部中共摸出了大小问题85个,其中表现最突出官僚主义作风者4人,右倾保守者7人,军阀残余者1人,贪污者8人(共计5405元),有问题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3%。在职工中共摸出大小问题229个,属一般思想问题的133人,有问题的职工占总数的16.5%。为使“三反整风”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场党委发动群众,深入教育,充分调动积极因素,绝大部分职工放弃原有的自私观点,如越冬工作,当时场里有很多新职工和部分老职工,缺乏越冬棉衣和被褥,场里无法解决,经过场里统一进行实际教育后,多数不困难的和困难不大的干部职工都自觉地把布票捐献出来,救济困难户,从而解决了全场职工的越冬问题,对场里的生产起着很大促进作用。
  共青团农场在“大跃进”三年里,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怎样才是“多”,怎样才算“快”,怎样才为“好”,怎样叫做“省”,标准是什么,都没有科学的依据,更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充分的宏观调控与客观掌握,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为了“多”与“更多”、“更快”,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造成浮夸成风。尽管有一批以场长康秉仁为首的实事求是、严把质量关的干部,但无法顶住全国刮起的“冒进风”、“浮夸风”,当时全场开展了三次“放卫星”竞赛活动,开荒造田竟出现个别职工日“放卫星”达3.3公顷的“奇迹”,导致筑渠、开荒造田质量差,无法按基建程序办事。1958年上报开荒造田3523公顷,总投资24.5万元,平均每亩开荒造价4.63元,无法达到场提出的“造田破二、四”的要求,而上报的大部分土地高低不平,且灌、排渠系不配套,因此造成灌不上水,压不了碱,使土地根本不能播种。1959年投入生产,勉强播种1393公顷农作物,年底有800公顷无收获。有收获的土地粮食(主要是小麦)单产352.5千克/公顷,棉花单产99.8千克/公顷,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造成无法播种生产的大量土地撂荒,为日后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知识出处

农二师三十一团简史

《农二师三十一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农二师三十一团简史》记述了三十一团近50年的开发建设、发展壮大的创业史。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史》是三十一团5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