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地方志史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地方志工作手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550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国地方志史简述
页数: 33
页码: 1-33
摘要: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国内现存各类旧志1万多种,11万多卷,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强。

内容

中国地方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国内现存各类旧志1万多种,11万多卷,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强。
  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志”一词,最早出现在《周官》一书中。《周官》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由西汉河间王刘德于公元2世纪搜集整理。这是一部记载周代官吏制度的政书。书中记载了许多官吏的职务和职责。如“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外史掌四方之志,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方志”一词由此而出。
  “方志”一词的含义,学者们多以顾名思义的思路去理解和诠释。方,就是地方,具有一定区域范围的意思;志,就是记,也有识的意思。方志,就是研究和记载一定区域范围内自然与社会情况的书。《秦汉文化志·导论》说:“志者,记也。记事的书和文章都可以叫志。”
  中国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和进步紧密相连。一方面,地方志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地方志的政治观点要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地方志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地方志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受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当政者对社会的了解和研究,需要地方志积累和提供地情资料,当政者管理社会的科学决策需要地方志提供信息咨询、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因此,地方志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追溯地方志发展历程,可认为萌芽于春秋,形成于西汉,成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地方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特点,标志着地方志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熟程度。

知识出处

地方志工作手册

《地方志工作手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地方志工作手册》是面对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针对修志工作和修志队伍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时修志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编著的。它的出版发行,给修志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工作便利,为修志队伍业务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也为提高全疆修志工作质量、提高修志人员的业务素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