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米泉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45400 |
颗粒名称: | 概述 |
页数: | 8 |
页码: | 2-9 |
摘要: | 一;米泉,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广袤大地上。;二;米泉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为丘陵山区,面积7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5%;中部为冲洪积平原,面积1186平方公里,占12.39%;北部为沙漠地带,面积7623平方公里,占79.66%。县境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由南向北形成高寒带、中温带两个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7~600毫米,平均气温7.3℃,无霜期165天。;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米泉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全县国民经济有很大发展。1985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32451.4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比1949年增长13.5倍,年均递增7.7%;工农业总产值70290.88万元,比1950年增长3.7倍,年均递增4.4%。;四;米泉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并肩开发建设,共御外侮。早在唐贞观年间,各族军民就在这一带屯垦戍边。清乾隆年间,关内人民大量移居这里。清同治年间,汉、回军民在古牧地一带联合抗击阿古柏侵略军。民国22年(1933)马仲英部围攻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米泉汉、回人民唇齿相依,互为依托,涌现出许多回帮汉、汉助回的好人好事,县长马徵履(回族)掩护汉族民众的事迹至今仍被各族群众传为佳话。;五;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上,米泉县各族人民同堪共苦、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但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和不利因素,主要是:第一、县内自然环境逐步恶化,地下水位以平均年4.22厘米的速度下降,60~70年代建设的机井多数报废;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是来自县外的工业污染,使得境内大气、水源、土壤中有害物质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