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梁彤瑾作品选》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41674
颗粒名称: 总序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王运华
  《兵团日报》是兵团党委的机关报,它是党委的喉舌,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外界了解兵团的最主要的窗口。
  兵团主要领导在视察兵团日报社时作出了“围绕中心工作,贴近职工群众,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宣传水平”的指示,并要求《兵团日报》进一步提高质量,努力成为兵团乃至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报社党委推出了改进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宣传水平,需要大量的精品力作,而要写出精品力作,则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关键在人。因此,出版《新闻工作者之路丛书》,便成为我们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主旨就是打造出《兵团日报》在兵团、自治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编辑、名记者和著名评论员。
  当然,实现这个目标,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著名史学家吴晗说: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是记录今天的历史。
  荣获过“范长江新闻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对此颇有同感,这位抢发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新闻,采访过尼克松首次访华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田中角荣首次访华恢复中日邦交以及撒切尔夫人访华同我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等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的著名时政记者这样客观地评价自己:“我是一名记者,这就是我的社会位置。无论历史多么恢宏,而我只是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记录者,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真实地、生动地记录历史,这应该就是历史对新闻工作者的终极要求。
  我国新闻事业的改进和创新已持续了20多年。因为无数有勇气、有胆识、有才华的新闻工作者的探索、突破和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趋向人性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我所熟悉的许多新闻工作者,都坚守着这样一个基本信念,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说人民群众的心里话。
  而我以为,即使完全做到这些,还不能满足历史的要求,历史对新闻的要求,一定还包括新闻工作者记录的关于社会状态、生活变迁和人民群众情感的细腻、生动、有血有肉的描述。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很敬佩那些能把新闻写得好看的记者,因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说好看,是因为它归属文学,可以想象,可以挪移,可以杜撰,可以将几年、几十年里发生过的事浓缩在一个时间段里,可以把几人、几十人身上发生过的事黏结在一个人身上。新闻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点想象、挪移、杜撰都将葬送新闻。甲就是甲,乙就是乙;甲说了什么,乙干了什么,都必须实事求是,这就是客观、真实,这就是新闻的生命。
  但新闻完全可以在不违背本质和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借鉴文学的手法来表现,比如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等等,这样写出来的新闻肯定会好看一些,肯定会有长过“一天”的生命力,阅读的过程也肯定会是愉悦的。
  好看的新闻大都是新闻的精品。
  “精品”这个词汇是当今时代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因为各行各业都在说着这么一句时髦的话,叫作“打造精品”。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不管你是生产什么的,拿不出精品,就意味着下课,意味着被淘汰出局。
  应该说新闻媒体也是在生产产品,或者生产报纸,或者生产广播、电视节目。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就会在“传播市场”上反映出来,那就是报纸的销量如何,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如何。因此似乎可以这样说,是市场经济迫使新闻媒体进入了一个推崇精品、追求精品的时代。
  新闻精品是经典的,完美的,不同凡响的,它应该是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在它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精细的策划和深刻的思考,既有高屋建瓴的气魄,又有撼天动地的激情。追求精品,打造精品,对党报而言尤为重要。一家党报的知名度如何,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跟它有没有层出不穷的新闻精品有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精品是办好党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名编辑、名记者和著名评论员也需要大量的新闻精品来支撑。
  《兵团日报》优秀编辑、记者的作品我基本都认真读过,其中不乏精品。他们的新闻实践和成果告诉我们:仅仅在写作上精雕细刻,还远不能成就新闻精品。新闻精品的本质取决于深入实际挖掘新闻事实的多少,尽管从事新闻工作需要具备这个职业所特有的敏锐和悟性,需要激情和才华,但这些都无法替代深入实际挖掘新闻事实的艰辛劳动。所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群众,才是新闻精品之源。
  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努力、艰辛,分享他们的收获、快乐!
  2007年10月于乌鲁木齐

知识出处

梁彤瑾作品选

《梁彤瑾作品选》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这本作品选的文章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浮光掠影”,是从作者已经出版的《黑色将军戈壁》《紫色博格达峰》《青色乌伦古湖》《红色玛纳斯河》四本散文特写集子里遴选出来的。第二部分“片石碎花”,是作者2004年至今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散文随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