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老风口》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40441
颗粒名称: 下部分
页数: 4
页码: 13-16
摘要: 马指导员讲述他们屯垦戍边的故事,开始的第一句话就是“在那个红柳开花的季节……”云云。可见,马指导员对红柳花印象太深了,我要说的是马指导员和我爹进疆时是在冬季,这个季节在新疆红柳不可能开花。

内容

马指导员讲述他们屯垦戍边的故事,开始的第一句话就是“在那个红柳开花的季节……”云云。可见,马指导员对红柳花印象太深了,我要说的是马指导员和我爹进疆时是在冬季,这个季节在新疆红柳不可能开花。
  红柳在新疆很普遍,也叫柽柳,为落叶小灌木,叶绿花红,夏天开花,秋天落叶。红柳是荒原上最美丽也是最顽强的一种植物,红柳为了汲取水分,它遍地生根,根须可以深到地下30多米。在荒原上只要红柳一长出,无论多么严酷的自然环境,都无法阻止它的生长。风沙会把红柳掩埋,被掩埋的红柳枝干就变成了根须,几天之后新的枝干会从沙层里冒出来。就这样风沙埋一次,红柳长高一次,风停了,沙却被红柳抓住了,天长日久在红柳四周就形成了一个沙包,沙包越大,红柳的根就越粗壮。在红柳火红色的枝条上,春天会发出鹅黄的嫩芽,春风一吹,一片片绿叶就打开了,到了夏天,粉红色的小花在大漠中四处开放,非常美丽,那是大漠披锦绣的季节。当马指导员谈到遥远的姑娘时自然要和美丽的红柳花联系在一起了。后来,马指导员把自己的女儿也取名红柳。
  马指导员太爱那红柳花了,好像没有红柳花的陪衬,所有的故事都会黯然失色。所以,他把部队进疆的季节也说成夏季了,说是在红柳开花的季节就可以理解了。
  解放军进疆后,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改编原国民党和平起义部队。一个部队要接受改编,这当然是痛苦的,在改编的过程中不时发生小规模的兵变。最后,就发生了在新疆影响深远的以乌斯满和尧尔博斯为代表的大叛乱。乌斯满在叛乱前是阿山地区专员,在哈萨克人中极有威望,尧尔博斯是哈密警备司令,人称“哈密之虎”,他们发动的叛乱席卷了阿尔泰到巴里坤大草原的大片土地。
  乌斯满生年没有准确记载,一般认为生于1900年前后,全名叫“乌斯满·斯拉木”,出生于新疆阿尔泰专区的富蕴县,是哈萨克毛勒忽部落的头人,因骁勇善战被称为“巴图鲁”(英雄、勇士)。乌斯满全国成名是在1947年的“北塔山事件”,1947年外蒙军在飞机的掩护下连续向我境内北塔山发动进攻,乌斯满果断参战,率部在北塔山北麓山腰地带与外蒙军骑兵部队激战。当时的新疆警备司令是宋希濂,据宋希濂回忆录记载:战斗中乌斯满“率部百余骑与外蒙军队激战几小时以后,他本人突然单人匹马,风驰电掣般地奔向外蒙军重机枪阵地,挥刀砍死机枪射手两人,夺得重机枪一挺,又迅速地跑回来了”。乌斯满骁勇善战可见一斑。
  后来,国军增援部队赶到,外蒙军始退。北塔山事件后,国内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分别向苏联和蒙古提出严正抗议。国内外新闻记者也云集迪化报道此事,北塔山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当数乌斯满,一方面被媒体当做“守土抗战”的英雄,另一方面又得到了新疆省国民政府的公开支持。于是,乌斯满成了国民政府在新疆能利用的重要力量。
  在新疆和平解放后,进军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十分注意争取这位在新疆哈萨克牧民中颇有影响的人物。王震曾派人携带亲笔信和礼物前往乌斯满的驻地,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王震在信中明确表示只要乌斯满接受人民政府领导仍可担任阿山专员或参加省政府工作。
  乌斯满给王震写了回信,还派了代表。王震接见了乌斯满的代表,并赠送乌斯满许多子弹。半个月后,乌斯满又派遣其弟到迪化商谈,也受到王震和解放军一兵团领导的招待。当时,是与解放军合作还是与解放军对抗,乌斯满犹豫不定。
  在这期间不但解放军和乌斯满有联系,还有一个外国人也在和乌斯满接触,这个人就是美国驻迪化代理领事马克南。
  在陶峙岳宣布和平起义后,马克南携带电台,悄悄离开迪化与乌斯满会面。马克南与乌斯满会谈了三天,表示美国支持乌斯满反共反苏,希望乌斯满暴动,如果暴动失利,可率部南去印度避难,马克南保证美国将给乌斯满援助。
  送走马克南后,乌斯满召集自己手下主要干将开会,决定趁解放军立足未稳,联合当时还担任新疆哈密专区专员的尧尔博斯和骑七师,迅速发动叛乱。乌斯满的意图是以巴里坤为基地,东向哈密切断解放军与内地联系,西向迪化夺取新疆省会。
  尧尔博斯1889年出生在巴楚县的维吾尔族乡村,父亲是当地的“水官”。他是父亲在路上捡来的弃婴,并为他起了个名字“尧尔达巴斯”,意思是“路上捡来的孩子”,他长大成人后,被顺口叫成“尧尔博斯”(意为老虎)。其人有智谋,深工心计,精通汉语。最早做过哈密王的骑兵军长,后为国民党哈密专员。手里握有万余人的部落武装。新疆和平解放后,尧尔博斯对新疆和平通电阳奉阴违,新疆临时政府仍留用其继续担任哈密专员、公署专员,但他却和乌斯满一直在策划叛乱活动,终于在1950年3月和乌斯满一起叛乱。
  1950年3月乌斯满公开反对新疆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在台湾的蒋介石委任乌斯满为“新疆反共总司令”。为了稳定新疆的社会秩序,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指示,新疆军区迅速组织了剿匪指挥部,由王震亲自担任总指挥。由此,乌斯满和尧尔博斯的被剿灭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乌斯满和尧尔博斯在新疆曾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现在的老一辈人都认为他们是站错队了,坏就坏在他们身边的女人身上。如果没有身边的女人,他们根本不会和解放军对抗,民间的红颜祸水说影响深远。没想到马指导员给我讲到乌斯满和尧尔博斯土匪时,也提到了他们身边的女人。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对乌斯满和尧尔博斯身边的女人进行了解。
  马指导员说在乌斯满和尧尔博斯身边都有一个女特务,通过有关资料,我发现在乌斯满和尧尔博斯身边确实有汉族的女人。尧尔博斯反共倒是老资格,他曾经在哈密和红军西路军对抗,不敌红军遂撤出哈密,留部分亲信看家,自己去了重庆。尧尔博斯抗战期间一直在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一颗重要棋子。特别是戴笠的军统系统,为了掌握新疆的情报,对尧尔博斯比较重视,戴笠认为尧尔博斯迟早要成事,于是,介绍军统女特务廖咏秋给尧尔博斯认识。尧尔博斯相貌英俊,一口流利汉语,廖咏秋年轻漂亮,是学报务的,两人相遇后一见钟情,遂在重庆结婚。抗战胜利后尧尔博斯带廖咏秋回到哈密。
  乌斯满投靠国民党比较晚,但北塔山事件让他一举成名。为了加强对他的控制,国民党方面派保密局女特务徐媚(代号须眉)到了乌斯满身边,徐媚毕业于军统青浦训练班,能文能武,善于骑马征战,骑术枪法不在乌斯满之下,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所以代号须眉。须眉貌美性烈为乌斯满喜爱,她还是乌斯满的电台总报务员。在北塔山事件中,徐媚经常和乌斯满同时出阵,凶猛异常,有一次曾将落马的乌斯满提上马背,二人骑一马突出重围,让蒙古骑兵大惊失色。
  马指导员所说的乌斯满和尧尔博斯身边的女特务能文能武只说对了一半,乌斯满身边的女特务徐媚确实能文能武,因为她是军统青浦训练班的,而廖咏秋却只是个一般的报务员,根本不会骑马打枪,廖咏秋不会骑马居然随尧尔博斯出逃到了台湾,一路上是用匹白布将廖咏秋绑在马上,才突围成功的。在乌斯满叛乱中,却没有徐媚的线索。据传,乌斯满的大老婆是个醋坛子,她嫉妒徐媚与乌斯满关系太好,指使自己的儿子,打了徐媚的黑枪。
  能文能武的死于非命,不善骑射的却逃到了台湾,真是造化弄人呀。
  乌斯满和尧尔博斯在新疆影响确实很大,马指导员肯定后来听到了不少传言,这些传言马指导员说成是他们在行军的路上得到的消息,这和时间不符合。解放军在1949年底到达了指定位置,乌斯满叛乱是在1950年3月。看来马指导员把后来听到的传言,都嫁接到了行军的路上了。
  马指导员他们发现那牧羊姑娘好像也在进军的路上,这显得十分有传奇性。事实上,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接下来主要是勘察,马指导员他们是前卫连,勘察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们身上。马指导员他们最有可能是在部队勘察时发现牧羊女的,而不是行军的过程中。还有那个小山包,那个小山包后来兵团人发现完全是用羊粪堆积起来的,维吾尔人叫“麻牙勒克”,也就是“羊粪坡”。
  据传,在很久以前羊粪坡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都是美丽的草原,是蒙古人的牧场。在离羊粪坡往南不远的沙漠里还有一座被废弃的古城。那时的羊粪坡水草丰肥,蒙古部落首领居住在古城里,蒙古人的羊群如天上的白云,日久天长堆积起来的羊粪就形成了小山包。
  马指导员进驻羊粪坡后,那地方后来成了兵团26连驻地,羊粪坡四周被开垦成了良田。而我就出生在羊粪坡所在的兵团26连。
  站在那羊粪坡上向北望,远处是洁白的雪山,雪山高高耸立着就像挂在天边的一幅画,在雪山四周有群山环绕,从东向西山连着山,把整个北方的天空完全填满了。那就是天山。不过,在正北方的山势却突然被斩断,连绵的群山被分割成了两大部分。顺着那斩断的山口,扑面而来的是被洪水漫过的坡地,形成了广阔的戈壁滩。戈壁滩呈扇形顺着山坡铺展开来,像一幅大自然的洪荒奔流图。在羊粪坡的南面,就是那片枯死的胡杨林。在枯死的胡杨林外没有任何植被,也没有任何遮拦,赤裸裸的,是连绵起伏的沙漠,那就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知识出处

老风口

《老风口》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打到新疆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一支部队喊着高昂的口号,带着渴望和激情,鼓励着自己徒步向新疆开进。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其前身就是当年名噪一时的“三五九旅”。没有人烟,没有绿树,也没有白色的水井……面对茫茫大漠这支平均年龄在38岁以上,95%都是光棍的部队要扎根新疆,要屯垦戍边。几十年之后,沙漠变成了绿洲,荒原变成了良田,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发展成了有百万之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汉人和少数民族,他们在荒漠中的经历让人匪夷所思;爱与恨,歌与哭,青春与激情,在那遥远的地方总是发生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