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9818
颗粒名称: 塔里木盆地
页数: 2
页码: 10-11
摘要: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地形与周围高山对比,恰似一盆底,为沙漠平原,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性封闭盆地。塔里木盆地大体上地跨东经76°~89°,北纬37°~42°,为巴音郭楞境内。塔里木盆地东西长500千米,南北最宽处420千米。平原地势由南向北缓斜,南部昆仑山脉北缘海拔1400~2200米,北部天山南侧海拔1000米,东部最低的罗布泊海拔778米。盆地周围是山麓带倾斜平原,塔里木河沿天山南麓向东流行,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

内容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地形与周围高山对比,恰似一盆底,为沙漠平原,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性封闭盆地。塔里木盆地大体上地跨东经76°~89°,北纬37°~42°,为巴音郭楞境内。塔里木盆地东西长500千米,南北最宽处420千米。平原地势由南向北缓斜,南部昆仑山脉北缘海拔1400~2200米,北部天山南侧海拔1000米,东部最低的罗布泊海拔778米。盆地周围是山麓带倾斜平原,塔里木河沿天山南麓向东流行,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下游转向东南,注入大西海子水库。塔里木河南广大地区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占据,是连片起伏的沙丘。塔里木盆地东西向,地形西高东低,盆口向东敞开,这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
  远在一亿年前,塔里木盆地还是一块陆台,高距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随着古生代强烈的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去。到了古生代末期,海底部分逐渐隆起变成雄伟的山地,原先的塔里木两个稳定的陆台,反而变成群山包围的大盆地了。在地壳运动造成山地抬升过程中,由于力量不够均衡,便在山中产生了山间盆地。又由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湿润海洋性气流被四周的山体阻隔,因此气候极端干旱,盆地东南部几乎终年无雨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在其中。
  在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数百万年来发源于山地的河水,从山上挟带下来大量的风化物,在山前不断积聚,形成了许多冲积扇和三角洲,连成了广阔的倾斜平原。平原中下部水源丰沛,土壤肥沃,是巴音郭楞各族人民劳动生息的地方。这些美丽的绿洲,由胡杨、榆、柳、枣、杨、桃、杏、李组成平原林,各种草花组成草甸和草原,在这些自然绿洲中发展了城镇和乡村。
  塔里木盆地分为6大平原,3大沙漠,1个绿色走廊,共10个地貌单元。即:天山洪冲积平原、孔雀河冲积平原、塔里木河冲积平原、罗布淖尔湖盆地平原、车尔臣河冲积平源、昆仑山洪冲积平原、库鲁克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里木绿色走廊。其中孔雀河冲积平原、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车尔臣河冲积平原、天山洪冲积平原、塔里木绿色走廊5个单元绿洲阡陌,物产丰富,是人类自古至今的家园,而其他5个地貌单元几乎渺无人烟,人类难以生存。
  自从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已经激活了一片片绿洲,为世人感叹,成为中外游客旅游的一大热点。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巴音郭楞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内容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衣食住行、民族文化、风味特产、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县市风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