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9814
颗粒名称: 概览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音郭楞或巴州。巴音郭楞是祖国西北边疆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位于新疆东南部,总面积48.27万平方千米,占新疆四分之一,相当5个浙江省,称华夏第一州。地处东经82°38′~93°45′,北纬35°33′~43°26′,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北部为邻;东与青海省、甘肃省西部接壤;西与和田、阿克苏地区相依;北与乌鲁木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连。

内容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音郭楞或巴州。巴音郭楞是祖国西北边疆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位于新疆东南部,总面积48.27万平方千米,占新疆四分之一,相当5个浙江省,称华夏第一州。地处东经82°38′~93°45′,北纬35°33′~43°26′,南倚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北部为邻;东与青海省、甘肃省西部接壤;西与和田、阿克苏地区相依;北与乌鲁木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连。
  巴音郭楞地形为一盆两山,自北向南有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3个地貌单元。山地21.11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3.3%,其中最高点昆仑山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沙漠14.96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最低点罗布泊海拔778米,平原10.14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0.1%;台地草原2.57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3%。中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就在其中。全州有可开垦土地430.5万公顷,已垦土地18万公顷,林地57万公顷,天然草场1100万公顷。绿洲草原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各族人民提供了一个极为舒适而又怡人的生存环境。
  巴音郭楞是蒙古语,“富饶的河流”之意。相传蒙古族东归英雄渥巴锡来到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看到一条100多千米长的沟,泉水淙淙,蝶飞鸟唱,湖水荡漾,花鲜草茂,取名叫“巴音郭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之称由此而来。巴音郭楞有大小河流56条,主要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该河自西往东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巴音郭楞有大小湖泊96个,其中中国最大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湖,发源于天山冰川,汇集开都河,流进湖中,又泻入孔雀河,灌溉塔里木绿色走廊。著名的天鹅湖,其“S”之谜,至今仍是世界上未被破译的地理之谜。全州蕴藏着水力资源29.6万立方米,现已建成大小水电站28座,水轮发电机55台,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居新疆首位。
  全州矿产资源众多,现已探明矿床84处,有石油、钾盐、蛭石、玉石、金、铁、钨、锌等29个矿种,其中探明石油储量为205亿吨,为中国最大的后备开采油田;钾盐储量3.2亿吨,为中国第二大钾盐矿;蛭石储量占全国92%;中国稀有矿种5个,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巴音郭楞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塔里木人活动的踪迹。商周时期,吐火罗人由兴都库什山和阿姆河上游东迁至境内。战国时期,大月氏人、龙勒人、羌人从河西走廊西迁至塔里木盆地和焉耆绿洲。西汉初,匈奴进入巴音郭楞境内,攻杀大月氏人,迫使其西迁至伊犁河谷。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联系大月氏人共击匈奴。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被西汉军队打败,匈奴屯牧焉耆。西汉王朝为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在轮台、渠犁置兵屯田,汉族人从此定居巴州。18世纪中叶,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并实行移民屯田的政策,满、蒙、汉、回各族官兵相继进入巴音郭楞境内。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民族英雄渥巴锡的率领下,由俄国东归的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族人迁至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包尔图草原。
  巴音郭楞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聚居地,共有37个民族,人口117.08万人,蒙古族4.99万人,汉族67.85万人,维吾尔族37.7万人,回族5.87万人,哈萨克族0.12万人,其他民族0.55万人。聚居在巴音郭楞的各族人民,有着各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习惯,独特的婚姻风情,绚丽多彩的节庆活动,丰富生动的民风民俗,让渴望欣赏风情者心驰神往,让世界各地旅游者大饱眼福,击节赞叹。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8县1市,以天山为界。南4县1市,即首府库尔勒市、尉犁、若羌、且末、轮台;北4县为焉耆回族自治县、和静、和硕、博湖。全州有70个乡,6个镇,74个农、林、牧、渔场,357个村民委员会。
  巴音郭楞是一个自然奇观遍布的宝地。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四周远离海洋,南有青藏高原,西有帕米尔高原,北有天山,同时阻滞西风携带水分补给南疆,年降雨量很少。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鲁克沙漠三大沙漠年降水量仅为20毫米,有的年份滴水不下,可谓极端干旱地区。北部天山山区的巩乃斯沟,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全州年降水量平均为200毫米。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性资源。
  巴音郭楞美丽的森林、草原、绿洲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有野生动物406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64种,其中野骆驼、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盘羊、黑颈鹤、金雕、黑鹤、大头鱼等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深山密林中,可看到雪豹擒鼠捉兔,盘羊争夺配偶而激烈地碰撞厮打,也可以看到金雕从上空盘旋而下,捉住山鸡飞向高空,还可以看到月光下,野骆驼、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盘羊、马鹿在小河边相聚、相亲、相爱。国家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动物和植物资源,成立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和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在南部昆仑山的发祥地内,草原和森林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一些年轻的植物群落类型。经科学考察,昆仑山地的高等植物达241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强。其中昆仑麻黄、昆仑黄华、三春柳、秀丽水柏是世界上仅有的。这些植物群落,有的老树生花,有的草树成洲,有的独树插天,有的异花相亲,另成一簇,塑造了美丽无比的昆仑山景观。
  在塔里木盆地,第三纪上新世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胡杨、柽柳、梭梭、盐爪爪等,由于昆仑山的冰川逐年演化,气候变暖,从而使几万年的冰川逐渐消失,塔里木盆地日趋干旱,而这些6800万年前的植物群落,却靠着自身抗旱能力的增强,一直在演变伸延至今。胡杨称为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名贵树种。柽柳据科学考证可活600年。
  在北部天山山区,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复杂多样的植物结构景观。林内可见珍贵的雪岭云杉,古老的小叶白腊,几个人合抱难围的几百年的银白榆,100多种植物繁茂生长,形成了一座山地植物天然的基因库。
  巴音郭楞属于温带和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前平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棉粮、菜蔬农作物生长。充足的日照使得瓜果特别甜,粮菜特别有味,棉花质量特别好,无病虫害。著名的库尔勒香梨曾在1924年法国万国博览会上获“世界梨后”之称,论口感和味道远远超过“世界梨王”法国白梨,只因个小形差在世界1432种梨子评比中获第二名。
  巴音郭楞已成为中国旅游热区。近几年,来库尔勒参观旅游的海外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以上,仅1999年国外游客就达十几万人次,国内游客也达百万之多人次。
  巴音郭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巍巍昆仑玉石之路的故乡。
  今天的巴音郭楞正处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几乎时时处处都在上演着震撼中国和世界的活剧,书写着新鲜、生动而又不朽的历史。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风物录

《巴音郭楞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内容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衣食住行、民族文化、风味特产、奇花异木、珍禽异兽、县市风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