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焉耆回族自治县概况》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95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自然环境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天山南麓,东经85°13′19″—86°44′,北纬41°45′31″—42°20′45″之间。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面是烟波浩渺的博斯腾湖,南面以哈满沟与库尔勒市为界,东北与和硕县相邻,北面与和静县接壤,西南面以从霍拉山东南往西北走向的分水岭(山脊)与库尔勒和轮台县为界。全县东西长约128千米,南北宽约45千米,总面积2570.88平方千米。这里一直是南北疆交通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内容

焉耆回族自治县位于天山南麓,东经85°13′19″—86°44′,北纬41°45′31″—42°20′45″之间。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面是烟波浩渺的博斯腾湖,南面以哈满沟与库尔勒市为界,东北与和硕县相邻,北面与和静县接壤,西南面以从霍拉山东南往西北走向的分水岭(山脊)与库尔勒和轮台县为界。全县东西长约128千米,南北宽约45千米,总面积2570.88平方千米。这里一直是南北疆交通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焉耆回族自治县是地处中纬度的山间小盆地。因远离海洋,位于欧亚大陆深处,四周高山环抱,具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盆地气候所具有的冷暖悬殊、气温日变化和年度变化大、干燥少雨、光照丰富、蒸发量大等气候特点。焉耆回族自治县年均降水量为64.7毫米;春季降水量为11.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8%;夏季降水量为39.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05%;秋季降水量9.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15%;冬季降水量为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四季,冬春长而夏秋短。春季大致99天,夏季82天,秋季71天,冬季113天。平均无霜期175天。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多变;夏季,气候稳定,炎热而少酷暑,属多阵性降水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秋季,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空气透明度较好,昼夜温差大,降温迅速;冬季漫长寒冷,气温年际间差异非常大,暖冬和冷冬气温悬殊。焉耆盆地年均气温7.9℃,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5.2℃。由于温度日变化较大,升温和降温幅度变化在14℃~17℃之间,因此,焉耆回族自治县的瓜、果比较甜,甜菜的含糖量也比其他地区的高。
  山脉 霍拉山西距县城130千米,位于七个星镇西南面,属于天山支脉,面积1346.13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2.36%,最高处海拔3647米。山坡上生长着云杉、落叶松竺;密林中有黄羊、大头羊、熊、豹等野生动物;清澈的溪流旁,有锦鸡、野鸭;高山上还有雪鸡等飞禽。山谷盆地内水草丰美,是自治县唯一的天然牧场。这里还生长着近百种中草药。
  河流 开都河是新疆八大河流之一,也是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古称“敦薨之水”、“海都河”、“通天河”或“流沙河”,河床多流沙。它发源于天山中部海拔5000余米的萨尔明山的哈尔尕特和扎克斯台沟,总集水面积19000多平方千米,在大珠勒图斯盆地汇合肯特沟及数十条泉沟、溪水形成巨流,穿过峡谷,奔腾东泻,流注坡度平缓的城区,河道曲折、悠缓。开都河全长525千米,流域面积19000多平方千米,经过焉耆盆地的地段110千米。流量最低时约100立方米/秒,最高时达85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达33.4亿立方米,占盆地总水量的85.5%。
  黄水河(亦称黄水沟)是县境内除开都河外的又一条河流,位于县城以北偏东20千米处。黄水河发源于和静县天山查汗努尔地区,全长117千米,在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30多千米,经焉耆回族自治县注入博斯腾湖,年平均径流量2.66亿立方米,系间歇性河流。
  焉耆盆地西北高东南低,开都河横贯全境,西面为冲积平原扇形地带,东面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海拔高度:七个星镇西南部为1150米,扇缘以下至开都河南面由1070米降至湖面1047米,高差23米。

知识出处

焉耆回族自治县概况

《焉耆回族自治县概况》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出版地:2009

本书为记述焉耆回族自治县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焉耆回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