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往事》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8595
颗粒名称: 若羌国
页数: 2
页码: 11-12
摘要: 早期的婼羌国,原址位于巴州若羌县境内。《汉书·西域传》记载,婼羌国离阳关1800里,西与且末接连、西北至鄯善,约有450户、1750人,驻有守兵约500人。《十三州志》说,婼羌国在今新疆昆仑山一带,西有葱岭(帕米尔高原),高原上生活着一些少数民族,有的叫虏人、有的称羌人。

内容

早期的婼羌国,原址位于巴州若羌县境内。《汉书·西域传》记载,婼羌国离阳关1800里,西与且末接连、西北至鄯善,约有450户、1750人,驻有守兵约500人。《十三州志》说,婼羌国在今新疆昆仑山一带,西有葱岭(帕米尔高原),高原上生活着一些少数民族,有的叫虏人、有的称羌人。
  当时的婼羌国民不种田,属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依赖鄯善、且末两国的谷物生活。国内出产铁,国民会铸造刀、剑、甲、矛、弓等兵器。依据西域传的记载,婼羌行国的地域,已不在昆仑山区,而是移到了今新疆东南的阿尔金山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地域,婼羌行国的中心地,应在今若羌县南山区一带。此区域以外的婼羌人有的成为他国之民,偏远山区还处在部落阶段。楼兰国强盛后,在汉昭帝时期被改名鄯善,并在南边设立了伊循城,也就是现今的若羌县米兰镇。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往事

《巴音郭楞往事》

出版者: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讲师团

出版地:

本书通过追溯巴州历史长河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传说,用通俗的语言、以简答的形式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巴州往事,反映自古以来巴州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共创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