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往事》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8593
颗粒名称: 焉耆国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古西域时的焉耆国,在今天焉耆县东面,是当时汉朝通往西域北道的必经之地。《汉书·焉耆国传》记载说,焉耆国都城在员渠城,距离长安约7300里,有4000余户人家,人口约32100人,驻有守兵6000余人。当时焉耆国内设有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等官职。焉耆国西南面距离都护治所乌垒(也就是今轮台县策大雅一带)四百里,南面到尉犁国近百里,北面与乌孙国连接,多水多鱼。

内容

古西域时的焉耆国,在今天焉耆县东面,是当时汉朝通往西域北道的必经之地。《汉书·焉耆国传》记载说,焉耆国都城在员渠城,距离长安约7300里,有4000余户人家,人口约32100人,驻有守兵6000余人。当时焉耆国内设有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等官职。焉耆国西南面距离都护治所乌垒(也就是今轮台县策大雅一带)四百里,南面到尉犁国近百里,北面与乌孙国连接,多水多鱼。可见当时焉耆国是一个人口密集、水草丰茂、商业繁华、粮畜兴旺的好地方。
  焉耆原名焉支、乌耆。传说是《西游记》当中乌鸡国所在地。国内有九城,辖管包括今天焉耆、和硕、库尔勒、尉犁在内的土地。居民大多从事农业、渔业、畜牧。可以说焉耆自古就是商贸繁荣的兴隆之地。清朝初年,燕(河北)、晋(山西)、津(天津)商人联结驼队,从归化城沿蒙古草原运货进入新疆,因路途平坦、旅途安全,耗费较低,商民都有利可图,故商贸往来频繁。18世纪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一批山西商人落脚于喀喇沙尔(焉耆),曾先后开设有“玉生永”、“元生永”、“天元星”、“天元成”、“元生昌”等大商号,另有不少小商号与摊贩。陕西人经营的商号有“天兴丰”、“顺兴号”、“仁和祥”等;甘肃人开设的商号有“恒盛茂”、“信义成”、“庆元兴”、“德聚成”和“德聚堂”药局等,还有从事酿酒批发零售业的徐家、刘保家、何家、刘保仁家、王永茂家等。湖南、湖北商户多为湘军遗留人员及其后裔,大多从事酿酒业、养猪业。清嘉庆六年(1801年),焉耆已有商家1150余户。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往事

《巴音郭楞往事》

出版者: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讲师团

出版地:

本书通过追溯巴州历史长河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传说,用通俗的语言、以简答的形式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巴州往事,反映自古以来巴州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共创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