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三团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679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5
页码: 1-5

内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创建于1956年3月12日。1955年10月,农一师在喀拉库勒设立“建场指挥部”,调1660人到喀拉库勒开荒。1955年11月又从农一团、前进农场各调来两个连参加建场生产。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胜利二场”。1959年1月,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第一总场胜利七场”。1969年7月更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第三团”。1975年6月改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农垦三团”。1982年6月恢复农一师建制,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
  建场初期,开拓者们在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洪积平原及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冲积三角洲下游喀拉库勒开荒建场。他们战胜各种困难、风餐露宿,凭着一把坎土曼、一条扁担和两只红柳筐,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开荒造田、修渠引水、筑路修房。1956年底,全场总人口3427人,组建基层单位16个,开荒造田3937.4公顷(59061亩),播种面积1654公顷(24810.4亩),国民生产总值114万元,财务利润0.5万元,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盈利。1956年至1966年,三团按照客观实际实施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团场经济快速提升: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11.3%,棉花总产量年均递增12.4%。从1959年到1964年,连续六年获兵团“先进农场”称号。1966年职工总数7512人,播种总面积达到5294公顷(79411亩),国民生产总值527万元。11年间财务累计赢利562.18万元,农机总动力1764.85千瓦,固定资产总投资426.81万元。团场各行各业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场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生产水平直线下降,经济效益不佳,有5年吃国家返销粮,使发展中的农垦事业遭到严重损失。1967年至1976年间,累计亏损达1391.7万元,粮食亩产徘徊在70千克左右,棉花籽棉亩产在150千克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场经济逐步从徘徊中走向发展,1982年开始扭亏为盈。
  从1982年开始,三团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济责任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改建耕地,实施以治理沙漠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扩大耕地面积,全面推广地膜植棉、化学除草等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扶持职工开办家庭农场,发展庭院经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使团场经济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三团还进行人事制度、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险统筹、医疗卫生、住房等制度的改革,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至“九五”期末,播种总面积达10033公顷(150495亩),固定资产达3.2亿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3台,各类农机总动力17924千瓦,林业面积达4866.6公顷(7.3万亩),牲畜存栏数30110头(只),职工人均收入13450元,自营经济有较大发展,形成了农、林、牧的新格局。
  “十五”期间,三团党委确立了“棉花稳团、科技强团、结构调整富团”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引进高新技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兵团“1+3”、“1+8”文件精神,深化经营体制改革,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森林、草原保护为主的生态建设,向集水产、养殖、生态观光、饮食服务为一体的观光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团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持续发展。2006年,总播种面积10627公顷(159405亩),皮棉总产达23720吨,粮食总产10650吨,国民生产总值30414万元,财务赢利1010万元,职均收入3.5万元。
  三团的开发与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51年的历程,这51年的历史是实践“屯垦戍边”战略、充分发挥“三个队”、“四个力量”作用的历史;是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历史;是挑战自然、征服自然、战天斗地的奋斗史;是与阿克苏各族人民携手奋斗,共同发展的历史;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农垦人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终身、甚至自己的子女都献给了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书写着历史的新篇章,为后人留下了“特别能苦干、特别能作战、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发展”的三团精神。
  《三团简史》满怀激情地讴歌三团人艰苦创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生动地记述了三团广大农垦职工开垦荒原、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土治碱、献身农垦事业的感人事迹,也展示了农垦职工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风貌,以丰富和翔实的史料认真总结三团发展的成功经验,用客观公正的笔触分析了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使成绩得到发扬、失误不再重演。
  《三团简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垦人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历史,是三团人51年来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也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科书。
  “红柳筐挑平千里沙,坎土曼甩出万顷田”,展现了三团创业时期三团人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谋发展,科技创新铸辉煌”则是现在三团人的真实写照。今天的三团人依靠党的政策,坚持科技创新,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富裕和谐的社会迈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那个创业年代的那种精神和那些为之苦战、奋斗的人们,继续艰苦创业,再创三团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 者
  2007年10月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三团简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三团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7

《三团简史》满怀激情地讴歌三团人艰苦创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生动地记述了三团广大农垦职工开垦荒原、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土治碱、献身农垦事业的感人事迹,也展示了农垦职工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风貌,以丰富和翔实的史料认真总结三团发展的成功经验,用客观公正的笔触分析了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使成绩得到发扬、失误不再重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