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首任司令员陶峙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史话》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536
颗粒名称: 兵团首任司令员陶峙岳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1985年10月,一个金秋艳阳天。兵团机关大院政要云集,簇拥着一位端坐轮椅之上的93岁高龄老人。院内路边站满了热烈鼓掌的人群。一名战士轻推轮椅,徐徐前行。老人深情地环视着大院每一处细节,不时地与身边随行的领导欣然对话。岁月未留住老人当年魁梧的体魄,但那挺括的深色中山装、那炯炯的目光,那稳如泰山的气质,仍透射着军人的威武、将领的大气,令人肃然起敬。

内容

王黎
  1985年10月,一个金秋艳阳天。兵团机关大院政要云集,簇拥着一位端坐轮椅之上的93岁高龄老人。院内路边站满了热烈鼓掌的人群。一名战士轻推轮椅,徐徐前行。老人深情地环视着大院每一处细节,不时地与身边随行的领导欣然对话。岁月未留住老人当年魁梧的体魄,但那挺括的深色中山装、那炯炯的目光,那稳如泰山的气质,仍透射着军人的威武、将领的大气,令人肃然起敬。
  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首任司令员陶峙岳,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赴疆参加自治区30年大庆的中央代表团副团长。此行是陶老最后一次来新疆,来兵团。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病逝于长沙,享年96岁。他为后人留下了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流芳千古的历史功绩。
  陶峙岳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1949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胜券在握。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审时度势,以庞大的军费计划塞责南京李宗仁的东调电令,多方周旋,力阻战乱。同年夏,解放军鏖战大西北,节节取胜,新疆孤悬塞外。陶峙岳不动声色,却心明如镜。他深明大义,一面以“保国安边”的思想和口号稳定军心,一面同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国民党联勤总部第8补给区司令曾震五互通密电密函,按中共中央的周密部署运筹和平起义。9月20日夜,主战顽固派叶成、马呈祥、罗恕人阴谋捕杀主和派要员,绑架陶峙岳。陶峙岳得报后临危不惧,当夜召见叶、马、罗,晓以利害,动之以情。第二天又独闯老满城骑一师师部,对正在聚会的叶、马、罗慷慨陈词“……我决不离开新疆,要与全省老百姓、与全体将士及其家属共存之。”叶、马、罗终于被说服,交出部队,遁离新疆。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军、政先后通电起义,新疆胜利和平解放。起义部队遂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和上将军衔。
  十万将士归向人民阵营后,陶峙岳带头洗心革面,与共产党人肝胆相照。他坦诚欢迎一兵团派来的一千两百余名各级军政干部和六百多名学生作为政治主力,在二十二兵团建立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工作机构,制定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各级军政委员会和军政小组,以广泛深入的民主诉苦运动为第一课,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起义部队改造运动。面貌一新的二十二兵团奋力投入开荒生产,在准噶尔戈壁荒滩风餐露宿,艰苦奋战,4年垦荒15330余公顷,超额完成新疆军区下达的任务。开荒第一年,喜获粮、菜、肉大丰收,初步实现自给。1950年和1952年,二十二兵团先后召开两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评选各级功臣和劳动英雄、模范319名,还派员出席了西北军区和全国的英模代表大会,比学赶帮蔚然成风。
  二十二兵团成立后,陶峙岳的心和王震紧紧贴在一起。他们求贤若渴,对专家、人才尊重信任,爱护倍至,与他们亲密无间,共同勘察、研定开发水利、植树造林、栽培棉花、创建新城的长远规划。1950年至1954年,二十二兵团完成了巴音沟河、玛纳斯河、金沟河等大型水利工程,挖修各级渠道12500多公里、大小水库11座,筑建了著名的卵石铺砌的永久性大渠——玛河西岸大渠;在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前沿植树200余万株,使戈壁荒原绿树成荫;在玛纳斯河流域创下了棉花大面积单产全国最高纪录。陶峙岳与王震踌躇满志,携专门人才反复勘测地形,精心拟制了石河子新城规划图。1952年,一座军垦大楼在石河子拔地而起,按地球经纬方位设计的城市道路初成模式,各种房屋坐北面南,宽阔的棋盘格局几乎天衣无缝地吻合石河子新城后来的现代化发展。
  1954年,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新成立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首任司令员。从此,他和张仲瀚政委朝夕相处,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呕心沥血、精诚合作,传为佳活。天山南北星罗棋布的兵团农牧团场,处处留下他们的汗水和足迹。他们共谋兵团大略,身先士卒参加生产劳动,在全疆广建引水、灌溉、蓄水、发电等水电枢纽工程,大力推进机械化大生产,扩大开荒面积,倡导科学种田,大规模创建现代化国营农场,使兵团迅速发展壮大。陶峙岳积极主动向党委提出草田轮作、农作物示范栽培模式,并满身泥土亲身实践,成效显著,在兵团常年推广。1962年“伊塔事件”后,陶峙岳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决定,亲临边境督建农场,落实“代管、代耕、代牧”,虽年趋七十,仍不顾路途颠簸和天气骤变,47天行程六千多公里,白天逐地察看现场,夜间研究部署工作,每天忙到深夜。
  陶峙岳把新疆兵团事业视为自己一生美好理想的全部归宿,他立足高远,举措细微,甚至捐出自己多年积蓄的1000元现大洋和数只金条,为新疆军垦事业购买机器,却从不提任何特权要求。他积大半生沧桑阅历,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1965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文革”浩劫,陶峙岳遭到不公正待遇,入党亦被耽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峙岳再次提出入党请求。1982年,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90岁的陶峙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刊于《兵团建设》2002年第3期)

知识出处

兵团史话

《兵团史话》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兵团史话》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兵团人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兵团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