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史话》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534
颗粒名称:
页数: 5
页码: 31-35
摘要: 王震同志从新疆调到中央工作以后,仍心系兵团。无论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副总参谋长,还是在担任农垦部部长,以及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后,王震将军总是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事业同呼吸,与广大军垦战士心连心。

内容

王震同志从新疆调到中央工作以后,仍心系兵团。无论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副总参谋长,还是在担任农垦部部长,以及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后,王震将军总是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事业同呼吸,与广大军垦战士心连心。
  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发展时期,他作为当时的国家农垦部部长,直接领导和指挥了三五九旅的后代开发塔里木的伟大战斗。当时,部队开发荒原需要大批农业机械,他亲自写信,由第一拖拉机厂直接给兵团运来了一批大马力的拖拉机和推土机。当时,部队需要大批新生力量,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王震将军气度恢宏、胸怀宽广,遍招天下英才为兵团所用。在60年代初,几乎每年都有1000多名大学毕业生集合在兵团的大旗下,这些人目前已成为兵团的中坚力量。1962年,他向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请示后,从内地接收了大批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均有年轻的学生投身于兵团这座大熔炉,仅上海一地就来了近10万人之众。为了培养造就革命接班人,王震将军除了把儿媳妇王安延送到塔里木垦区农场劳动锻炼外,还动员张闻天及胡绳同志的子女到塔里木接受锻炼,参加生产建设。1964年以后,王震将军安排了众多的转业官兵来到新疆,使兵团增添了亦兵亦农的军垦色彩。当年的知识青年和转业官兵现已成为兵团农垦事业的骨干力量。
  在人妖颠倒的“文化大革命”中,王震同志遭到诬陷。但是即使他身处逆境,仍心系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许多老同志都不会忘记,他关心保护了兵团第二政治委员张仲瀚同志。他一直肯定兵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到1965年,累计开垦荒地1000多万亩,当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6.6亿元,占全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共7亿元,生产兵团本身积累投资14亿元,上交国家税金8亿元。他不许别有用心之徒对兵团泼脏水。他还保护、关心处于逆境的知识分子,王震与艾青之间的生动故事,至今仍是垦区流传的佳话。
  半个世纪以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长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艰难曲折,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兵团的事业曾一度受到严重的破坏。1975年,兵团解体,王震同志气愤难平。他说:“生产建设兵团怎么能撤销!这是我们国家农垦生产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也是戍边保国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撤销生产建设兵团和下放国营农场的决定是错误的!”
  王震同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魄力,当大事而善任,临大难而无畏。他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关头和关键时刻,胸怀全局,放眼未来,站在历史的高度,洞察风云变化,经过缜密分析,提出创造性的重要见解,并坚韧不拔,一抓到底。出于对巩固祖国统一、维护边境安定团结大局的考虑,他一以贯之地关心着边疆屯垦戍边事业,决心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新扶植起来。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他积极奔走、呼吁。1981年,已是73岁高龄的王震将军,1年内带病先后4次到新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亲切慰问各族人民,传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新疆稳定局势,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为了加强屯垦戍边,落实屯垦戍边的方针,在这几次视察中,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军区的后备军,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生产建设兵团搞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业,办得完全对。”“在建设‘四化’的新长征中,这支军垦部队,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继续发挥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作用,特别要永远是个战斗队。在新疆,我们前有几十万正规军,后有一百多万军事化的产业军,形成两个拳头,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就会迅速、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任何胆敢入侵之敌。”为了进一步稳定新疆局势,王震同志还建议中央派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同志于1981年重返新疆主持工作。
  经过新疆实地考察后,王震同志认为,由于当时新疆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于是他在1981年6月30日,亲自给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写信,再次提出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7月1日,邓小平作出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请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
  是年8月13日至14日,邓小平携王震、王任重来到新疆,视察了石河子垦区,接见了团以上干部和老红军、劳动模范代表。邓小平在听取了新疆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对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后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当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党中央在决定中充分肯定:“生产建设兵团在过去的长期的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2年6月1日,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王震同志出访罗马尼亚归来,不顾旅途劳累,专程赶来出席了庆祝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兴奋地说:“党中央令我在新疆参加庆祝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会。”“我和大家一样十分高兴,一致热烈拥护党中央作出的这一正确决定。”他还说:“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产业大军,是一支有组织、有训练的强大的警备新疆的国防军的后备力量。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决贯彻‘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方针,随时保持高度警惕,防御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武装侵略和颠覆破坏。”“为保卫祖国边疆,保卫社会主义的‘四化’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履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义务”,生产建设兵团“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为恢复和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农垦事业,为繁荣新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事业而努力奋斗。”
  45年来,王震将军十余次到兵团视察,即使在担任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以后,仍把兵团的事业系于心怀。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兵团事业和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王震同志更加关心生产建设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1981年1月12日至13日,王震同志来新疆视察期间,先后接见石河子垦区、奎屯垦区、新湖垦区和二十九团场负责人。听取汇报后,要求积极推广地膜棉。同年5月,王震同志又来到石河子垦区视察,亲自召集科技人员和团场领导座谈,推广地膜植棉新技术。在回到北京后,他又亲自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给新疆垦区安排了农用薄膜。同年8月,当邓小平同志来到石河子垦区农场看到白花花的万顷棉田时高兴地叫着“王胡子”,称赞他“你到新疆带了个头,把地膜棉推开了。”第二年,王震将军听取了两个试验点的情况汇报后,又指示要扩大面积,并亲自落实种植计划。短短几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膜植棉规模和水平,就达到了全国领先的水平。
  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力度,1984年,王震同志又亲自陪同日本访华团到兵团五家渠垦区参观访问,把日本商界朋友介绍给兵团。同时指示兵团“搞家庭农场是改革的方向”,“巩固边疆,兵团有重大意义。只有兵团富了,增强了经济实力,才能鼓舞人民。”为兵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以后多次接见兵团领导同志时,他总是关心地询问兵团的生产情况,要求兵团要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生产,搞好庭院经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和管理经验,深化改革,搞综合经营;不要怕职工富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要采取自建公助的形式,建好职工住宅,安了家,才能扎下根,肩上必须有枪,手中必须有粮,才能落实好屯垦戍边;兵团对知识分子和有才能的专业干部要团结教育他们,让这些同志扎根边疆,为边疆建设服务。随后,王震同志把兵团的有关领导同志召到珠海,由他做“红娘”,介绍兵团与珠海经济特区携手合作。王老深情地说:“珠海是经济特区,你们兵团眼光要放远,要搞好改革开放,要加强与珠海的合作。”不久,在他的直接关怀下,获国家批准,兵团成立了进出口总公司,开展国内外贸易,搞活兵团经济。为了兵团的经济起飞、巩固和发展屯垦戍边事业,王震同志曾两次向江泽民、李鹏同志签呈,要求国家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促使了兵团广大干部职工这一愿望的实现,改善了兵团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1988年4月,王震担任国家副主席后,心系全国人民,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但他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仍一往情深。1991年8月,83岁高龄的王震将军,再度回到他亲自选址、亲手审定规划建设起来的戈壁明珠——军垦新城石河子。他亲切地会见兵团历届领导干部,看望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八路、老劳模、老知识分子,同他们握手,合影留念。他深情地同军垦第二代、第三代座谈,勉励他们像父辈那样永远扎根边疆,把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保卫好祖国边疆。每到一处,王老都把党中央对兵团人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军垦战士的心上。在这次视察中,他深情无限地对兵团老领导说:“新疆是个好地方,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怀着深深的感情,我的心和广大军垦战士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我在1980年曾经说过,现在我重申,如果去见马克思,我已委托战友和亲属,将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同各族人民守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西北边疆。希望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要离开新疆。”
  1993年春,王震将军走完了他85岁的壮阔人生,告别了人间。没有留下墓地,没有留下墓碑和碑文。他的骨灰撒在了新疆,魂归天山。他的丰碑永远留在新疆百万军垦战士的心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王震将军离我们而去了。他不仅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和护卫者。他的战略思想、远大眼光和创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认真学习和发扬光大。
  5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推动新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建设兵团对于发展、开发我国西部边疆,建设新疆,保持边疆的长治久安,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
  (刊于《兵团建设》1999年第5期)

知识出处

兵团史话

《兵团史话》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兵团史话》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兵团人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兵团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