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战略的伟大创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兵团史话》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7528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战略的伟大创举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走过了80年的奋斗历程,在这8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有过许多扭转乾坤、推动历史进步的重大举措,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其中,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作出的英明决策。它为国家的安全、边防的巩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疆的发展与繁荣找到了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

内容

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走过了80年的奋斗历程,在这8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有过许多扭转乾坤、推动历史进步的重大举措,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其中,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作出的英明决策。它为国家的安全、边防的巩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疆的发展与繁荣找到了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王震部越过祁连山,横扫河西走廊,解放了酒泉,叩开了新疆的大门,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新疆一解放,首先遇到的就是粮食短缺,物价暴涨。当时,进疆部队既要建党建政和改造起义部队,巩固新生政权,又要消灭土匪,平息叛乱,保卫边疆,稳定社会。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新疆部队大量缩编,将会影响保卫边疆任务的完成;而继续保持部队编制,新疆财政困难的情况又较严重。是让战士退伍回家,还是发扬南泥湾精神,让部队整建制地参加开荒,进行屯垦戍边?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鉴于屯垦戍边的长期思考,从稳定新疆的大局出发,决定安排驻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1949年12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的光荣传统,开展大生产运动。于是,在天山南北,按照师团布点,驻疆部队分别进入能够开垦的军事要地,既驻防,又屯垦,就地取食。1952年3月,毛泽东又发布《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31个师几十万军队转为建设师,其中参加农业生产建设的15个师,仅新疆就有11个,十余万人。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宣布成立。兵团成立时,总人口为17.5万人,以后每年都有一批转业军人、内地支边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兵团。1955年11月,刘少奇、周恩来指示,要新疆安置两万名复员军人参加生产,在新疆安家。1956年到1960年,国家又先后从河南、江苏、湖北等省动员12万青壮年进疆参加兵团建设。这期间,经国务院批准,兵团还安置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万自愿支边人员。从1963年到1966年“文革”前,国家又从上海、天津、北京、武汉、浙江、江苏等省市动员十多万城镇知识青年,支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58年以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先后安置了解放军八万多官兵转业到兵团。这样,兵团的总人口迅速发展到148万人,耕地面积由成立时的115万亩发展到1212万亩,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局势、保卫祖国、防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走过了半个世纪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兵团开垦荒原,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生产,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把大片荒漠改造成了良田,开创了新疆的工业,促进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各族群众的友谊和团结;同时在对外御敌,对内维护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六十年代,兵团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以及农区“好条田、好林带、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点”的建设经验,曾在自治区大力推广,对新疆的农牧业发展起到过示范带动作用。在新疆的许多重大工程中,如横穿高山、戈壁的铁路、公路大动脉及城镇规划、大型工矿等工程建设中,兵团都勇挑重担,不畏艰难,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兵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几十年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援各族人民的生产建设,帮助地方群众规划土地、修建渠道、防病治病,并派优秀干部帮助地方发展经济,与各族人民群众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凝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关系,使新时期的屯垦戍边事业不仅在数量上创造了历史的空前,而且内容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开发建设我国西部边疆,保持边疆的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
  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创业,兵团人用血汗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屯垦戍边的历史丰碑。兵团创业初期,坚持边开荒,边生产,边积累,进军塔里木,开发准噶尔,在瀚海戈壁大兴水利,开渠引水,垦荒造田,植树造林,架桥修路,办厂经商,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八万多公里,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兵团建成了一个阡陌纵横、渠系配套、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网络;建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兵团形成了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兵团的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为繁荣市场、发展边疆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兵团的文化、教育、卫生、科研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在“十年动乱”中,兵团事业遭受破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75年兵团建制被撤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兵团得到恢复,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兵团现已拥有耕地面积102.19万公顷,人口242.9万人,在岗从业人员98.52万人,辖有14个师,174个团场,598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兵团现已形成农林牧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垦区区域,有自成体系的公检法司监机构和武警部队,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及中小学校,还有众多的医疗、科研、勘测设计机构和文化艺术单位。
  新疆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兵团始终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打击一切破坏活动的最前沿,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兵团时刻牢记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坚持劳武结合,卫土守边,在新疆历次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都发挥了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962年“伊塔事件”后,兵团迅速集结部队赶赴边境地区,维护边境秩序,并根据中央军委、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建立了边境农场带;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兵团积极支前,担负了西线的运输任务;1968年,当霸权主义侵犯新疆巴尔鲁克山时,兵团边境团场的民兵挺身而出,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兵团的建立,是我党屯垦戍边战略的伟大创举。兵团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的失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是百万军垦战士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改造自然、征服万古荒原的史诗;是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与新疆各族人民携手奋斗、共同发展的颂歌;是坚持党政军企合一,走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综合经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
  (刊于《兵团建设》2001年第7期)

知识出处

兵团史话

《兵团史话》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07

《兵团史话》在对历史的回眸中展现了兵团的发展历程。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兵团人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兵团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