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三区革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巾帼风采》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591
颗粒名称: 参加三区革命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别格扎达·阿吾库西,1930年1月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一个叫做萨吾尔地方。那时她家是中等偏富余的牧民家庭。7岁时,父亲打破了旧社会不让女孩子读书的陈规,把她送到本县托斯特小学受启蒙教育,叮瞩她要好好学习,告诉说:“学了文化你的知识面就广了,见识就宽了,就会有好的前途。”别格扎达在托斯特小学读了5年书,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1942年7月的一天,托斯特小学带话让阿吾库西去一趟。

内容

别格扎达·阿吾库西,1930年1月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一个叫做萨吾尔地方。那时她家是中等偏富余的牧民家庭。7岁时,父亲打破了旧社会不让女孩子读书的陈规,把她送到本县托斯特小学受启蒙教育,叮瞩她要好好学习,告诉说:“学了文化你的知识面就广了,见识就宽了,就会有好的前途。”别格扎达在托斯特小学读了5年书,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1942年7月的一天,托斯特小学带话让阿吾库西去一趟。一开始,阿吾库西担心自己的女儿别格扎达在学校闯了什么祸或者出了什么事。到了学校,老师们热情地接待了他。一番问候话语之后,别格扎达的几位老师给阿吾库西说:“你的女儿很聪明,各门功课都几乎是满分,你能不能再让她继续读下去?”阿吾库西对老师们说,我家的经济条件允许她继续读书,但让她到哪里去读书上学呢?托斯特小学的老师们详细地给他讲了当时的情况,介绍别格扎达到当时被看作是阿勒泰的最高学府萨尔松别(现在的阿勒泰市所在地)学校,继续读初中。就在别格扎达在萨尔松别中学读书时,1944年6月中旬,阿勒泰哈萨克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在整个阿勒泰地区开展反对盛世才国民党反动派反动统治的斗争。后来这被称作“三区革命”。700多名游击队员被派往萨尔松别和青河、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等县。盛世才预感到灭亡即将来到,就在萨尔松别加紧迫害有志之士及文化人。一天,那些走狗们闯入萨尔松别中学进行清洗,将抓捕的老师和学生们装进了麻袋进行杀害。在这危险时刻,学校的回族炊事员将别格扎达和另一名女同学藏进了一个做库房的木头房子,救下了她们。后来,三区革命军解放了萨尔松别,给萨尔松别带来了和平。有了这些经历的别格扎达在自己的思想深处对三区革命产生了好感,她热爱三区革命事业,并产生了参加三区革命的愿望。1945年,她参加了三区革命军,认识了三区革命战士谢格尔·赛力米。1946年7月,她与谢格尔相爱结成了终身伴侣。她们的家就安在了婆家所在的青河县。在三区革命军中,别格扎达虽然没有背钢枪跨骏马驰骋在杀敌战场,但她读过书,心明眼亮,正确地选择人生方向,大力支持丈夫,为三区革命出了力。由于别格扎达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开始时她在三区革命军中从事协助书写来往信件等工作,积极热情地参加宣传鼓动工作。后来,别格扎达曾作过一年半文秘工作。1947年10月,别格扎达随婆家离开了青河县搬迁到了木垒县,她自动脱离了三区革命军。

知识出处

巾帼风采

《巾帼风采》

出版者:政协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出版地:2009

本书收集整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最基层的生产队女支书(队长)妇女大队长,公社妇联主任及各行各业的巾帼群体,追寻她们跟党走,不让须眉,一心为人民的历史轨迹,旨在昭示人们,不忘善良、朴实、勤劳和勇敢的广大妇女干部,在木垒60年奋斗史上的辛勤耕耘和不朽贡献。最重要的是她们留给我们的是对党矢志不渝,对人民满腔热情,对工作冲锋陷阵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