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楷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巾帼风采》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587
颗粒名称: 民族团结的楷模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政治的稳定,人民的团结,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繁荣。先母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她作人很亲和,也很乐于帮助他人,所以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她经常教育我们,对任何人都要尊重他,以诚心待他,反过来他也会坦诚待你。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与在木垒县妇联担任过副主任的张桂芳、张淑英、俞淑英等汉族干部团结得象亲姊妹一样。她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互相配合,象一家人一样。

内容

政治的稳定,人民的团结,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繁荣。先母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她作人很亲和,也很乐于帮助他人,所以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她经常教育我们,对任何人都要尊重他,以诚心待他,反过来他也会坦诚待你。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与在木垒县妇联担任过副主任的张桂芳、张淑英、俞淑英等汉族干部团结得象亲姊妹一样。她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互相配合,象一家人一样。她们中现在尚健在的人,还把我们当成她们的女儿看待,逢年过节,经常到我们家来看望我们,并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我们也同样,常常到这些前辈那里去走亲戚。我记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时任中共木垒县委书记张尚德同志被揪斗,参加“学习班”时,看到他常常被殴打、被冻、被折磨,我母亲就找来骆驼绒制缝了一件厚坎肩,派我送到了老书记的手里。我母亲给我们说这个厚坎肩可抵御被打殴时的棍棒和寒冷。我们家在县委大院居住时,与年轻的汉族干部叶平为隔壁邻居。她的妻子杨丽华在县粮食局工作。我们两家相处得很亲密,互相的情谊非常深厚。他们家的3个孩子经常来我家吃饭,我们家的人也经常到他家吃饭。大人们出差或者出外去工作,我们两家的孩子就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睡觉。他们家的大人不在家时,我母亲就让3个孩子到我家吃住,给他们洗衣服、洗澡等。他们都唤我母亲为“哈萨克妈妈”。至今,我们仍然保持着这种亲密关系。
  我母亲除了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外,还在我父亲去世后,因我爷爷、奶奶遇到困难,于1965年将他们一家4口人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搬迁到木垒来,让他们落户雀仁大队。虽然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她还是用一个人的微薄工资接济他们。使我爷爷、奶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并且亲自操办为两个小叔子,也就是我的两个叔叔成了家,帮助他们过上了独立的生活。回忆往昔,在我看来,一个丈夫去世又有子女拖累的孤寡妇女,将远离自己居住的公婆一家迁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并给小叔子们娶妻成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何况她可以远离这样的事,而不会招来闲言碎语。她为什么这样去做呢?这只能看作是我母亲的孝心、善良和她所追求的处身立世准则的高尚。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中华美德。
  我母亲一生和气、助人常常于别人危难之时,伸以援手,这样她才感到无比快乐和满足。她在木垒工作生活的35年中,将那些家庭困难、家住牧区、无条件来到县城读书的牧民家的姑娘,接济在我们家中读书上学,与我们都成了好姐妹。象这样的姑娘有10多个。有的在我们家住了两三年,有的住了5年甚至10年。有的学业完成后,我母亲还象自己的女儿一样将其出嫁,帮其成家立业。她们中间较年长的已在乌鲁木齐、昌吉和木垒县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工作任务,已光荣退休了。现在我们与她们的关系仍然是那样的亲密和谐。她们将我们的家一直当成自己的娘家,常来常往,经常惦记着我母亲。我们也视她们为亲姊妹。
  我的先母马合丽帕身怀多种技艺,不论在家,还是出外工作,不论到了哪里,她都经常用手摇缝纫机给人家缝补衣服,帮助做嫁妆等。我们姊妹俩的衣服,在我们家居住读书的姑娘们的衣服,差不多都是她亲手裁、亲手缝的。甚至下乡回来时还将别人的棉衣带回来,利用工作之余和晚上挑灯夜战,缝好后再送回去。对于哈萨克族各种家用家什和绘制装饰图案、绘画、针织手绣、网眼花边、编织等手工技艺她都比较精通,并无私地传授给了牧区妇女。至今这些技艺仍被木垒牧区的一些妇女传承着。现在我们在昌吉居住,常常碰到木垒的一些熟人。每一次遇到我的人都诉说我母亲的好处,使我们不得不为母亲的为人真切和厚道感叹。也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个为大家做过好事、实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做过贡献的人,是永远会被大家所怀念的。

知识出处

巾帼风采

《巾帼风采》

出版者:政协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

出版地:2009

本书收集整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最基层的生产队女支书(队长)妇女大队长,公社妇联主任及各行各业的巾帼群体,追寻她们跟党走,不让须眉,一心为人民的历史轨迹,旨在昭示人们,不忘善良、朴实、勤劳和勇敢的广大妇女干部,在木垒60年奋斗史上的辛勤耕耘和不朽贡献。最重要的是她们留给我们的是对党矢志不渝,对人民满腔热情,对工作冲锋陷阵的宝贵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