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圣的使命》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454
颗粒名称: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解放军进城那几天,每天都能听到激动人心的口号声、欢呼声。真是家家说解放,人人谈新事。此时不少同学来找我说参军去,我没去。因为我学的是城市建设,我要用技术为新中国出力。

内容

终于盼来了解放。
  解放军进城那几天,每天都能听到激动人心的口号声、欢呼声。真是家家说解放,人人谈新事。此时不少同学来找我说参军去,我没去。因为我学的是城市建设,我要用技术为新中国出力。
  1950年春天,我来到了迪化市工务局,具体工作是负责市政工程设计,道路设施的维修与养护。打这一天起,一直到1983年当政协副主席,我一直与城市建设、规划打交道。
  这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规划修路。那阵子乌鲁木齐太难看了,老百姓说的“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马路不平”是轻的;马路岂止不平,简直就是大坑小洞,说下雨天城门洞子淹死骆驼有些夸张,但淹死毛驴还真有过。修路,是我们的头等大任务,然而修路要钱,哪里去弄钱呢?还是市长饶正锡有办法,提出“筑路捐献”,大家出钱。当时那些个体工商户非常积极,捐钱捐物,人民群众也表现了极大的积极性,纷纷捐款。我们又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工兴建新路。我那时负责设计施工修建的有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北路、东大街、和平路、东风路,还有排水工程。那阵儿忙呀,白天晚上心全在路上,浑身使不完的劲。一是人年轻,有精力;二是当时口号叫“加快建设新中国”,有动力。路,一条又一条地修好了,尽管是碎石路,但平坦整洁,看着一条条新路修好,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那感受比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服还高兴。(说到这,老人站了起来,神情十分激动)1953年工务局改成建设局,我已是建筑管理科科长了。当时乌鲁木齐还没有规划,乱盖乱建的事频频发生。此时我想得有个法规,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草拟《城市建筑管理办法》,详细拟订城市建设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在草拟这个办法时,我找了不少参考资料,照搬苏联的不行,欧美资料几乎没有,我就根据内地一些城市规划资料来搞,先后搞了一个月,又是讨论又是修改,最后交市政府批准,报省政府备案,得以颁布实施。
  这是全疆第一个地方性法规吧。不管它是否成熟,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对旧城区的改造,对市政全局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54年建设局局长调走了,上级任命我当副局长,主要管道路工程和园林绿化。这一时期修建道路工作全面铺开,由我负责主持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工程有光明路、黑龙江路、钱塘江路、长江路、友好路,还开辟了新市区干道——北京路的路基工程。通过这次修路,乌鲁木齐已初具规模,已有现在的模样了。
  接着我们翻修了中山桥、人民桥,修建了南门、北门、小西门街心花园,扩建了人民公园的人工鉴湖,翻修了阅微草堂、朝阳阁、湖心亭,开凿了登红山的台阶路(先是砖砌,后又扩建为石板路),在山顶修了八角亭。那亭子从设计施工到人工背料上山前后花了3个月时间,真是既艰苦又干得有意思。望着渐渐漂亮起来的边城,我对自己的工作总有一种崇高又踏实的感觉。

知识出处

神圣的使命

《神圣的使命》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

出版地:1999

本书为乌鲁木齐市政协编撰的报告文学集《神圣的使命》。本书是描写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在履行自己神圣职责方面出现的许多生动活泼的事迹和人物的系列报告文学集。由于文集篇幅所限,我们无法看到更多政协委员的业绩,但仅凭文集中收入的28位委员的步履就不难看出,他们为乌鲁木齐的建设和发展付出的辛劳,他们没有愧对过去的半个世纪,乌鲁木齐不会忘记他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