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产阶级洋书本要批判,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色尖兵》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4307
颗粒名称: “对资产阶级洋书本要批判,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在虹口区中心医院进修期间,韩玉芬对她所学习的每一个课题,都认真进行思索,看看是否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决不盲从。

内容

在虹口区中心医院进修期间,韩玉芬对她所学习的每一个课题,都认真进行思索,看看是否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决不盲从。
  一次作腹腔手术,带学的医生叫韩玉芬把手伸进病人肚里摸摸五脏,并且告诉她:熟悉人体内部结构,是外科医生的基础课,这样摸得多了,就能提高业务水平。
  “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韩玉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仔细想了想,她问医生:“这样伸手去摸,病人难受吗?”医生回答说:“可能有点难受。”韩玉芬又问:“接触过病体的手,会不会把病菌带到病人的其他部位上去?”医生停了一下,回答说:“也有可能。”但马上又说:“过去学校都是这样教的。”
  医生的话,激起了韩玉芬对资产阶级教学方法的强烈仇恨,她坚决拒绝摸病人的内脏,并对医生说:“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不顾劳动人民的死活,拿病人当教具;我们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不能照搬资产阶级那一套!我们要时刻想到,手术台上躺的是我们的阶级兄弟,阶级姐妹。”老医生听了心头一震,激动地说:“韩医生,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习开刀,首先遇到的是手术切口问题。韩玉芬发现,同样的手术,有的刀口大,有的刀口小。为什么?开刀切口大的医生告诉她:“刀口大,看得清楚,拿得彻底,手术好做。”还说他是按书本文献上的“规格”做的。例如切阑尾,外国就有个什么“麦氏规格”,“有据可查”。而开刀切口小的医生却对韩玉芬说:“刀口小,病人身上组织破坏得少,愈合就快些,病人痛苦就会小些。”并且说他是根据需要做的,需要大就大些,能小则小,也不是一律都小。两个回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出发点。韩玉芬感到,刀口大小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思想感情问题。她坚决抵制了前一种做法,虚心向开刀切口小的医生学习,并说:这样做就叫对人民负责,要坚持下去。
  韩玉芬对于外国医学科学上的东西也认真研究,但她从不盲目地崇拜洋人。有一次,她给一个病人切阑尾,有意改变了过去的洋“规格”,她先给病人作了仔细检查,在病人阑尾部位最痛的地方,用龙胆紫点上一个记号,消毒麻醉后,就在有记号的地方划一个很小的刀口,一切开,就看到了阑尾。
  一个老医生见了说:“怎么开这么一个‘小眼睛’?开大点嘛!刀口大点,手术好做,书本上是有根据的。”
  韩玉芬坚定地回答:“那些书本是资产阶级写的,我们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走自己的道路!”
  按洋书本上的“规格”,开阑尾的刀口一般要缝六针,经韩玉芬改进过的切口,只缝两三针就可以了。切口小,愈合快,病人痛苦大大减少。韩玉芬经常对外科的医生、护士们说:“我们是革命医务工作者,我们的笔尖和刀尖都要充满无产阶级感情!”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这个医院的外科在开刀切口上,在预防感染上,在麻醉和用药上,都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进行了改革,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韩玉芬在医院学习期间,先后作了大小手术二百六十多次,她给工人开刀,想的是让他早日回到工厂去,为革命生产更多更好的工业产品;她给公社社员开刀,想的是让他早日回到农村去,用勤劳的双手,为革命生产更多的粮食;她给解放军战士开刀,想的是让他早日回到战斗岗位,更好地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韩玉芬把做手术当作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非常认真、负责、细致,从没有发生过事故。

知识出处

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色尖兵

《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色尖兵》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71

本书收录多篇优先共产党员、战士的先进事迹。记述了他们对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理解和执行的先进事迹和学习体会,体现了他们对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