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女孩和她的汉族父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生命浇铸团结情》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3023
颗粒名称: 维吾尔族女孩和她的汉族父母
分类号: R544;R473;R737
页数: 3
页码: 86-88
摘要: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关键词: 库尔勒市 维护民族团结 维吾尔族 大眼睛 圣诞老人

内容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23年前的一个夏天,上苍给张友福、李秀夫妇送来了一个有着一头乌黑的卷发、大眼睛、高鼻梁的维吾尔族女婴。
  1986年6月28日上午,刚结婚不久的李秀走进轧花维修车间,有同事告诉她:“听说王大妈家门口有一个弃婴,走,看看去。”出于好奇,李秀跟上前去。当看到啼哭不止、胎血未干、光着身子躺在一个小纸盒里的维吾尔族女婴时,李秀的心被触动了。她和姐姐商量,决定把女婴抱回家。
  姐妹俩抱回女婴,给孩子洗澡,为她准备水和米粥,李秀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孩子。
  李秀的丈夫张友福下班回家,了解了女婴的情况后,也接纳了这个维吾尔族女婴,夫妻俩给女婴取名张倩。
  从此,小张倩穿的、盖的都由李秀的姐姐亲手缝制;李秀怕孩子喝凉牛奶拉肚子,专门买了一个酒精炉,随时给孩子热牛奶。那几年,每天清晨6点钟,张友福都会准时守候在牛奶销售点,等着排队买牛奶,风雨无阻。
  日子过得很快,小张倩长成了一个漂亮、聪明、懂事、孝顺的孩子。小时候,每逢听妈妈讲爸爸买牛奶回家像圣诞老人一样给她送礼物时,小张倩都会“咯咯咯”地笑。可自懂事后,再听到妈妈偶尔给小自己4岁的汉族妹妹张娟讲“圣诞老人送牛奶”的故事时,她便会依偎到父亲的身边,学着妈妈的模样,给爸爸端盆热水泡脚。
  1993年10月,张倩已经上了二年级。一天晚上,张倩因发烧住进了医院。谁知,发烧导致双眼角膜发炎,由于被医院误诊,她几乎双目失明。当时交通十分不便,张友福驮着李秀和张倩连夜骑自行车赶了15公里路,赶到库尔勒市273医院做手术,才算保住了张倩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1995年5月的一天,9岁的张倩与一位同学一起在家里做作业,因一件小事,两个小伙伴发生了争执,这位同学信口说:“你是捡来的孩子,根本不是你妈亲生的。”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张倩气红了双眼,把同学赶出了家门,独自在家生闷气。
  当天吃过晚饭后,爸爸和妹妹出门散步,见妈妈在为自己缝补书包,张倩犹豫了一下后,十分认真地问道
  “妈妈,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母亲目光坦然地回应着女儿:“你说呢?”母女目光对峙了几秒钟后,张倩一下子扑进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抱着母亲,大声哭喊着“妈妈,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自从领养张倩后,张友福夫妇并不想回避和隐瞒女儿的身世,他们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自己感悟亲情,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1988年至今,李秀所在单位一年开工3个月,工人计件取酬,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为了补贴家用,李秀每天外出打工。
  1999年1月,张倩上初二了。而李秀由于长期劳累,加之营养不良,患子宫肌瘤,住院做了子宫切除术。
  2001年对张倩一家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张倩以全校第五名的成绩考取了库尔勒市重点高中——华山中学,忧的是张友福高血压、心脏病加重,又因治疗不及时引发尿毒症,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一晴天霹雳几乎击垮了李秀母女3人。所幸的是,在医院的努力救治下,张友福病危3天后脱离了危险。
  因为住院,50多天都没见到张倩的张友福十分惦念女儿,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去华山中学看女儿。可张友福夫妇在学校找了一圈都没看到女儿的身影,向其他同学打听方知:张倩由于第一次出远门,还掌握“经济大权”,每星期的50元生活费仅一两天就花光了。她知道家里困难就向姨妈伸手要,向同学借钱,还请假、旷课去市区闲逛。
  听到这个消息,张友福夫妇震惊极了。两人把女儿找回家后,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此后,张倩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努力学习、发愤图强。
  2004年,张倩顺利考入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4年大学生活,使她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她在心灵深处默默地许下承诺:“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为我付出了大半生心血,我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你们。”
  如今,23岁的张倩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名人民教师。她把汉族父母对她的疼爱、为她付出的艰辛铭记心间,用自己的经历教育、感染身边的师生,教育各族同学要维护民族团结,珍惜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热爱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
  (《兵团日报》2009年8月7日)

知识出处

生命浇铸团结情

《生命浇铸团结情》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记录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实践中所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