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兵团振兴时期的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911
颗粒名称: 三、兵团振兴时期的实践
分类号: F426;F276;F279
页数: 6
页码: 203-208
摘要: 兵团恢复以来,兵团党委率领广大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关于农垦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忠实地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个队的任务,开创了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业 兵团建筑企业 职工工资 邓小平 人均产量

内容

兵团恢复以来,兵团党委率领广大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认真贯彻执行邓小平关于农垦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忠实地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个队的任务,开创了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首先是贯彻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结果,是邓小平农垦思想在兵团的实践所取得的成就。
  1981~1998年,兵团人口从2210183人增加到2407148人。国内生产总值从116144元增到163.49亿元,工农业生产总产值从18.3957亿元增到228.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8.7755亿元增到140.7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9.6202亿元增到88.21亿元。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税金从0.5444亿元增到9.3719亿元,财务盈利从0.2114亿元增到1.6299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从860元增到5639元。
  在农业方面,兵团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粮棉油糖果连年丰收,整个农业取得了空前未有的巨大成就。1981~1998年,兵团耕地面积从90.69万公顷增到102.19万公顷,播种面积从73.617万公顷增到89.2万公顷。农产品产量大量增加,粮食产量从92.3万吨增到137.8983万吨,棉花产量从5.25万吨增到59.7万吨,油料产量从5万吨增到12.43万吨,甜菜产量从24.76万吨增到227.71万吨,西瓜、甜瓜产量从21.55万吨增到27.9万吨,水果产量从3.13万吨增到17.82万吨。农作物单产明显提高,每公顷产粮从2288公斤增到5176公斤,棉花单产从599公斤增到1647公斤,油料单产从627公斤增到1727公斤,甜菜单产从18450公斤增到44658公斤,年末牲畜头数从271.54万头增到417.03万头,肉类产量从3.03万吨增加到9.42万吨。同时,兵团人均占有农产品的数量显著增加,粮食从418公斤增到576公斤,棉花从24公斤增到249公斤,油料从23公斤增到52公斤,糖料从112公斤增到951公斤,肉类从14公斤增到39公斤,水果从14公斤增到74公斤。在全国各省(市、区)中,1996年,兵团粮食总产量占第二十九位,亩产占第十二位,人均产量占第三位;棉花总产量占第六位,亩产占第二位,人均产量占第一位;油料总产量占第二十八位,亩产占第二十三位,人均产量占第四位;糖料总产量占第十一位,亩产占第十七位,人均产量占第一位。
  在工业方面,兵团已经形成包括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建材、纺织、轻工、食品、化工、医药10大类、55个种类,门类较齐全,品种较繁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业为主体,与能源工业、基础工业相配套,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工业体系。1981~1997年,兵团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总数从691个增到2837个,其中国有企业从670个增到1197个,集体企业从21个增到197个,个体企业从无到1407个。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重工业中,1981~1998年,原煤产量从245万吨增到336.2万吨,发电量从24244万千瓦小时增到156839万千瓦小时,钢产量从0.49万吨增到1.489万吨,水泥从14.7万吨增到155.2万吨,油毡从45万卷增到47.19万卷,石棉从0.68万吨增到4.36万吨,化肥从1348吨增到19254吨,塑料制品从无增到51595吨。在轻工业中,棉纱从1万吨增到7.97万吨,布从4870万米增到10667万米,毛线从753吨增到601吨,呢绒从121万米增到259万米,糖产量从4.07万吨增到20.22万吨,味精从87吨增到5219万吨,饮料酒从9417吨增到46472吨,机制纸从1.26万吨增到4.62万吨。
  在建筑业方面,兵团恢复以来,建筑业已形成一个以建筑安装为主,具有勘察设计、技术培训、机械制造、建材生产等部门的门类较齐全的建筑产业。十多年来,他们为兵团各企事业单位建成了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新增了数十亿元的固定资产。1981~1998年,兵团建筑企业中国有独立核算企业从20个增到51个,企业职工从3.24万人增到6万人,建筑业总产值从2.5681亿元增到25.979亿元。建筑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建筑机械设备从1231台增到18362台,总功率从2.85万千瓦增到28.6万千瓦,动力装备率从0.29千瓦/人增到3.63千瓦/人,技术装备率从154元/人增到3332元/人。改革开放以来,兵团承建的建筑工程除以往的土建工程外,高层建筑增多,钢盘混凝土施工增多,预制构件增多,安装工程比过去复杂,装饰等日趋豪华。兵团建筑企业能够承建各类大型民用高层建筑和厂矿企业的骨干工程。
  在交通运输方面,兵团恢复以来,公路运输发展迅速,民用车辆、客货运输、运输收入全面增长,公路建设四通八达,路政管理日益健全。1981~1988年,兵团民用汽车数从7530辆增到29375辆,货运量从607.96万吨增到3817.1万吨,客运量从61.41万人增到3822.3万人,货物周转量从64372.22万吨公里增到308590.6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从9641.66万人公里增到198387.4万人公里。在铁路建设方面,兵团工一师职工参加了修建南疆铁路、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工程的建设。兵团还有4条短途铁路专用线,总长6.87公里,专为发送、购销各种物资使用。
  在商业贸易方面,兵团商业部门通过改革,建立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的流通体制,并适应了对外开放的形势,使兵团商贸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1981~1998年,兵团商业购销存总额成倍增加,商品购进总额从5.234亿元增到176.06亿元,销售总额从5.8809亿元增到195.31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1835亿元增到46.0943亿元。1985~1988年,兵团外贸发展迅猛,进出口总额从241.6万美元增到28560万美元,出口总额从26.6万美元增到10247万美元,进口总额从215万美元增到18313万美元。1985~1997年,兵团共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在财务方面,1981~1998年,兵团国有企业生产销售收入从21.8198亿元增到374.4763亿元。
  兵团恢复以来,科教文卫事业也进入了振兴时期。在科技方面,科技队伍发展壮大,科研机构日益健全,科研成果大量增加。1981~1996年,兵团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8.2996万人增到14.0251万人。兵团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科技人员从587人增到1508人,这是全国的3倍。1978~1995年,兵团荣获国家部委、自治区和兵团奖励的科研成果有794项,其中一等奖68项,二等奖201项,三等奖525项,四等奖74项。
  在教育方面,兵团恢复以来,已形成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多门类、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较为完整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农垦教育体系。1982~1997年,兵团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普通高校生从2650人增到8927人,成人高校生从420人增到8217人,普通中专生从375人增到5619人,成人中专生从1406人增到12887人,农业和职业中学生从5125人增到8719人,幼儿园生从3.3492万人增到6.3545万人。
  在文艺事业方面,兵团文学艺术、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均已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繁荣兴旺景象。
  在卫生事业方面,兵团恢复以后,卫生机构逐年增加,医生队伍日益壮大,健全了卫生行政、医疗、防疫体系,加快了各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增加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1981~1998年,卫生机构从508个增到628个,其中医院从23家增到222家,卫生人员从2.5674万人增到2.889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2.0233万人增到2.3305万人,床位从19791张调整到18049张。
  在职工生活方面,兵团恢复以来,随着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就业条件的改善,职工工资成倍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1~1998年,兵团国有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从871元增到5639元,其中农业职工工资从845元增到5205元,工业职工工资从1030元增到5652元,建筑业职工工资从981元增到5800元,运输业职工工资从1147元增到5195元,商业职工工资从1079元增到6538元,金融业职工工资从无增到12071元,科技职工工资从903元增到8143元,文教职工工资从992元增到7429元,卫生职工工资从1001元增到8901元,党政机关干部工资从1142元增到8602元。
  此外,兵团的城镇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农垦新城进一步发展,各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也初具规模。它们在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