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兵团恢复时期的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910
颗粒名称: 二、兵团恢复时期的实践
分类号: F426;A849;D64
页数: 5
页码: 199-203
摘要: 新疆撤销兵团后,1975年5月24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规定农垦总局的任务是调查研究,反映问题,无权处理下属农垦单位的具体问题;自治区和地州各厅局对农垦单位实行多头领导,不利于农垦事业的发展;物资供应和基建投资大量减少,农垦机械、运输、科研力量削弱;政治思想工作削弱,严重影响了屯垦戍边任务的完成;生产下降,亏损严重。
关键词: 农垦总局 农垦部 自治区 生产建设兵团 邓小平

内容

新疆撤销兵团后,1975年5月24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规定农垦总局的任务是调查研究,反映问题,无权处理下属农垦单位的具体问题;自治区和地州各厅局对农垦单位实行多头领导,不利于农垦事业的发展;物资供应和基建投资大量减少,农垦机械、运输、科研力量削弱;政治思想工作削弱,严重影响了屯垦戍边任务的完成;生产下降,亏损严重。1975~1977年,3年共亏损6.6337亿元,占全国农垦亏损的一半,成了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多的3年。
  为了改变新疆农垦的混乱局面,1978年2月,国务院决定把新疆垦区改为由国家农垦总局和自治区双重领导,垦区需要的基建投资和国家统配、部管的物资列入国家计划,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直接供应。此后,新疆农垦事业逐渐恢复,农垦管理体制逐步加强。
  1978年9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发出通知,规定新疆农垦总局统一主管全疆国营农场的各项工作,地州市农垦局直接管理所属国营农场。原兵团所属农牧场和原自治区农垦厅的44个地方国营农场划归农垦总局统一管理。原兵团各师的工矿企业,除51个大型企业划给地方外,其余75个中小型工矿企业交回农垦部门管理。原兵团汽车运输单位,统归农垦部门管理。到1978年9月,新疆农垦总局所属农牧场增加到192个,包括原兵团所属农牧场148个,原自治区所属地方国营农场44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新疆农垦也面临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但由于新疆农垦总局对所属农场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不能统一管理,农工商不能协调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农垦经济的振兴,更无法充分发挥边疆农垦战略预备队的作用。实践证明,单纯的农垦总局体制起不到半军事化的新疆兵团的作用,难以完成中央赋予兵团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1981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维护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加快新疆经济建设的步伐,指派熟悉新疆和兵团情况的王震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身份,照管新疆工作,为此王震这年多次视察新疆。2月,他视察新疆时,在自治区厅、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生产建设兵团搞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业,他们办得完全对。”他强调:“解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完全错误的。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军区的后备军,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5月15~24日,王震任团长,率领中央巡视团视察新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5月21日,他在石河子讲:“在新疆,我们前有几十万正规军,后有一百多万半军事化的产业军,形成两个拳头,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就会迅速、彻底、全部、干净地消灭任何胆敢入侵之敌。”6月30日,王震给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写信,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8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①8月10~19日,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等中央领导视察了新疆石河子垦区、乌鲁木齐南山牧场和吐鲁番地区。在石河子,邓小平接见了垦区团以上干部、老红军和劳动模范代表。他对新疆农垦总局局长谢高忠说:“请你转告石河子和原生产建设兵团所有的军垦将士,他们在新疆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请你代表我向大家问好,他们辛苦啦!”他还指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新贡献。”①
  邓小平回北京不久,在中南海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相结合。”1981年10月,新任新疆党政军主要领导的王恩茂赴新疆前向邓小平请示工作,邓小平给他作了五项指示,其中一项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名称,也是邓小平亲自决定的,它和1975年撤销前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不同。为什么要改动名称,邓小平视察新疆时解释说:“生产兵团恢复起来,这是稳定的力量。不如用解放军的名义……解放军不要搞得太复杂了。要用解放的名义,搞军衔就要轮到它,几万人不好办。”③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9月22日,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给中央写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建议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报告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恢复兵团体制有三大好处,一有利于巩固国防,二有利于加快新疆的建设,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即中发[1981]45号文件。决定指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义是:“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任务是:“兵团要实行企业管理,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整顿和发展各项生产事业,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大力兴修水利、灌溉和水力发电,大力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搞好农业机械化,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民兵武装值班连队的军事建设,搞好边防。”中央希望兵团总结历史经验,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出新的贡献。
  中央决定的附件规定了恢复兵团的具体办法。(1)恢复兵团和师的体制。兵团恢复后,各地州农垦局恢复原农业师的体制。原兵团和各师交出的企业,哪些应该收回;现农垦总局所属工商企业、农牧场、农垦院校,哪些留归地方,由自治区和农垦部商定。(2)兵团的领导管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自治区和农垦部双重领导。兵团的农垦事业是自治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公检法及其他政权工作,受自治区领导;业务工作作为农垦部的直属企业,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的国民经济计划,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干部工作归兵团统一管理,按中央干部管理的权限报批;军事工作归乌鲁木齐军区领导。(3)兵团和各师领导机关的设置,应本着精简原则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要求,以现有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地州农垦局为基础,调整充实,由区党委统一安排。(4)由中央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协助自治区解决有关兵团的交接事宜。(5)要尽量动员驻疆部队的复员、转业军人在新疆就地安置。(6)兵团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办好大中小各类学校,采用生产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水平。(7)兵团应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搞好民族团结和兵地团结。自治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关心和支援兵团建设。
  1982年6月1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庆祝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会,王震出席了大会,作了重要讲话。至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完全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是贯彻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结果,是邓小平新时期农垦思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最重要实践。兵团恢复后,遵照邓小平和中央的指示,实行党政军结合的体制,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制,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但是,由于兵团管理体制不顺,外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渠道不通,流通不畅;内部观念陈旧,改革滞后,经营机制不活,所有制形式单一;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后劲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差,不少企业负债经营,自我改造能力较弱,兵团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为了帮助兵团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兵团在屯垦戍边、稳定全局中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到兵团视察访问,特别是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充分肯定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采取了以批准兵团实行计划单列为主要内容的种种措施,大力加强兵团工作,为兵团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继承,是邓小平农垦思想在兵团实践的继续。

附注

《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4页。;《兵团日报》,1998年8月27日第1版。;《兵团日报》,1998年8月27日第1版。;《兵团日报》,1998年8月27日第1版。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