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团大发展时期的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909
颗粒名称: 一、兵团大发展时期的实践
分类号: A849;F426;K825
页数: 6
页码: 194-199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促进新疆的开发建设,维护边疆的长治久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就给驻新疆的解放军提出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解放军 毛泽东 新疆军区 邓小平 生产建设兵团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为了促进新疆的开发建设,维护边疆的长治久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就给驻新疆的解放军提出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任务。
  1952年2月2日,毛泽东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一文中,强调人民解放军转业改编的经济建设部队,要担负生产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他说:“我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师的改编计划,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①
  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改编命令,1953年6月5日,驻新疆解放军一兵团第二军、第六军和第五军的大部,第二十二兵团的全部集体就地转业,编为新疆军区生产部队,主要从事工农业生产建设。6月18日,成立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专门管理生产部队的生产建设工作。
  195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政委王恩茂多次和王震商议新疆生产部队的前途问题,他们认为应该建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专门领导新疆生产部队屯垦戍边的事业,于是他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了这个建议。7月15日,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向西北军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正式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请示。8月6日,经毛泽东亲自批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命令》,这标志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标志着新疆农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由解放军部队创办军垦农场的阶段进入了农垦职工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阶段,由军队的自给性生产变成了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企业化生产阶段。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兄弟民族相互支援的一种组织形式。这既有利于新疆的经济建设,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富强;既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1955~1957年,兵团成立后,即全力以赴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制定农场规划,实行企业化管理,贯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扩大职工队伍,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1958~1966年,是兵团的大发展时期,也是兵团历史上辉煌的黄金时期,屯垦戍边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大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兵团现有的规模和战略布局。1957~1966年,兵团国营农牧场从59个增加到158个,耕地从22.48万公顷增加到80.857万公顷,人口从311470人增到1485378万人,职工从178667人增加到808564人。1958~1966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从2.614亿元增到6.2899亿元,国民收入从2.387亿元增到5.6686亿元,社会总产值从6.023亿元增到14.397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3.2601亿元增到9.7669亿元,当年盈利从5833万元增到1.1294亿元。
  同时,兵团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急剧上升。1957~1965年,兵团人口在新疆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5.58%增到16.39%,职工从占36.35%增到48.36%,工农业总产值从14.38%升到24.38%,耕地从11.51%升到24.2%,粮食产量从8.7%升到21.44%,棉花产量从30.53%升到37%,油料产量从4.16%升到16.93%,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从4.34%升到7.79%。
  到1966年,兵团在全国农垦事业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年,兵团有农牧场158个,占全国农垦总数1748个的9%;兵团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08个,占全国农垦总数151个的71.52%;兵团有独立核算建筑企业24个,占全国农垦总数25个的96%;兵团有独立核算运输企业21个,占全国农垦总数24个的87.5%;兵团有独立核算商业企业50个,占全国农垦总数62个的80.64%;兵团有人口148.54万人,占全国农垦人口总数700万人的21.22%;兵团职工78.88万人,占全国农垦职工总数258.09万人的30.56%;兵团农垦耕地80.857万公顷,占全国农垦总数271.87万公顷的29.74%。兵团在全国农垦中工农业总产值占27.14%,其中农业总产值占12.76%,工业总产值占71%,粮食产量占15.66%,棉花产量占39.63%,糖料产量占26.87%,年末存栏牲畜占18.91%,盈利占71.18%。由此可见,到1965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已具有较雄厚的实力。
  1958~1966年,中国正面临着紧张的国际形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保卫祖国边疆的战略预备队,是驻疆解放军坚强的后备力量。兵团职工身处边疆,心怀祖国,以劳养武,劳武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一手拿锨,一手拿枪,平时生产,战时参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们在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统一、平定武装叛乱、保卫西北边防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了战斗队的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赞歌。1958年6月~1959年6月,兵团农七师的武装连队参加了平息哈力曼、加米西提汗、达列力汗在富蕴县发动的武装叛乱。1962年4~5月,农四师民兵平息了“伊塔事件”和伊宁暴乱。1962年10~11月,兵团组织民兵和职工1125人,支援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2~1971年,兵团边境农场的民兵和职工为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展开了反对外敌蚕食我国边境领土的斗争。
  需要指出的是,兵团事业的大发展与贯彻邓小平的指示、实践邓小平的农垦思想有密切关系。1962年5月,在“伊塔事件”中,邓小平陪同周恩来召见了兵团副政委张仲瀚,指示兵团要承担维持治安、劝阻边民外逃的任务。对边民外逃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要实行代耕、代牧、代管,即“三代”工作,并要求兵团沿中苏边界建立国营农、牧、林场带。周恩来对张仲瀚说:“当前有些问题,你们兵团去处理比较合适。”邓小平强调:兵团值班连队“上去了就不要下来”①。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决定,5月11日,兵团党委决定:从农四师、五师、六师、七师、八师、九师、十师和兵团直属单位抽调干部810名、职工16750万人,组成“三代”工作队,带着自备的汽车39辆,拖拉机和康拜因45台,在半个月内,雷厉风行地奔赴塔城、裕民、额敏、霍城4个县12个公社6个牧场,执行“三代”任务。他们赶往出事地点后,阻止了边民外逃,重建了基层政权,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1962年8月,兵团“三代”工作队圆满地完成任务,把代耕的土地、代管的财物、代牧的牲畜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和群众,受到各族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8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建设边境农场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此后至1972年,兵团在伊犁、塔城、博乐、阿勒泰四地州边境纵深10~30公里地带,建成了边境农场58个,总人口34.15万人,耕地达25.53万公顷。其中一线边境农场38个,人口20多万人。他们形成了一道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在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兵团不仅贯彻了邓小平关于维护边疆稳定的指示,而且贯彻了他关于加强国营农场管理的指示。1962年5月,邓小平指出,国营农场是有优越性的,有发展前途的,非办不可。就是没有管好,要加强管理。要搞多种经营,必须有几定,要实行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才算办企业,要自负盈亏,扭转亏损局面。遵照邓小平的指示,兵团大搞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经济建设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此外,兵团还贯彻了邓小平关于抽调军队干部、用部队形式将支边青年组织起来,使他们在边疆安家落户的指示,动员、接收、安置了大批内地支边青年。1958年8月,中央作出了动员内地青年支边的决定。邓小平指示,要从现有军垦区抽调一批军队转业干部为骨干,用军队的形式把支边青年组织起来。他说:“将童男童女分别组织部队,生产打下了基础,劳动熟练了,有对象结婚,就在边疆安家。”①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兵团采取生产兵的形式,在老屯垦部队安置了大批上海等大城市的支边青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当兵团事业蓬勃发展之时,“文化大革命”来临了。1966年5月~1976年10月,兵团和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空前的大动乱、大灾难、大悲剧。兵团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由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大肆破坏,兵团各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已濒于崩溃边缘。
  1967~1975年9年中,兵团6年亏损6.746亿元。兵团从全国农垦系统的盈利大户变成了亏损大户,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直接导致1975年3月25日新疆的兵团体制被撤销。

附注

《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46~47页。;《兵团日报》,1998年8月27日第1版。;《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638页。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