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出处: |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
| 唯一号: | 320020020210032807 |
| 颗粒名称: | 一、要发挥国营农场的优越性 |
| 分类号: | A849;F426;D61 |
| 页数: | 3 |
| 页码: | 98-100 |
| 摘要: |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借鉴我国历代屯垦的经验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国家投资的形式,在我国建立起了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国营农场。到60年代初,农垦企业的主体——国营农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据统计,到1961年底,我国共有2249个国营农牧场,拥有耕地面积335.53万公顷、职工262.6万人,同时还拥有拖拉机14646台、联合收割机3684台、载重汽车5854辆,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6亿元。 |
| 关键词: | 国营农场 农垦企业 邓小平 我国农业 优越性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