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农垦企业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791
颗粒名称: 二、改革农垦企业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分类号: C55;A849;D61
页数: 7
页码: 66-72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曾经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由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非发生在西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发生的俄国、中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甚至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条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理论却从斯大林开始,一直到毛泽东都被教条主义地奉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惟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生产力发展 农垦企业 邓小平 生产关系

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曾经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由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非发生在西欧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是发生的俄国、中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甚至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条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理论却从斯大林开始,一直到毛泽东都被教条主义地奉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惟一模式的理论依据。在这种氛围下建立起的中国农垦企业,做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农业,由于被党看成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最高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自然而然也就以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为最佳形式,即使在经济困难条件下出现的集体所有制,也随着经济的稍微好转,被视为是“没有前途的低级形式,迟早要过渡为全民所有制”而急急忙忙地被“过渡”掉,或遭到抑制和排斥。因而,一直到1979年,我国的农垦事业基本上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仅有极少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最基本的规律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客观地说,我国农垦企业大部分实行的是机械化大生产,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与周围农村相比,显得要高得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农垦企业绝大多数地处边疆、沿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行业之间,其生产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既有大面积机械化作业,也有手工劳动。这一切都标志着农垦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不能以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形式大包大揽。正如列宁曾论述的那样:“农业大生产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具有优越性……这些限度在各种农业部门中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下各不相同,这是不言而喻的。”①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一基本规律。早在1962年,为了使“包产到户”合法化,邓小平就曾提出生产关系要有多种形式,哪种形式能调动群众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反复强调,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党的十二大则进一步指出:“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②而中发[1986]8号文件则在肯定农垦企业要办好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地指出:“农垦工业、商业、服务行业要实行‘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在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办集体工业、商业,鼓励和扶持职工个人办厂、设店、开作坊。农场原有的某些小型工、商业,可以承包给职工集体、个人经营。服务行业可由职工家庭自营。”③正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农垦所有制结构逐步进行了改革,冲破了农垦经济只能是全民所有制的“左”倾观念,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部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三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

附注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7版,第10页。;《中共党史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01~602页。;《农垦工作文件资料选编》1983~1990年,第294页。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