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780
颗粒名称: 二、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体系
分类号: A849;F127;F426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邓小平农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邓小平根据新时期农垦工作的新经验和国内外新形势提出的新观点,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系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表明,邓小平农垦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研究邓小平农垦思想,不仅要弄清它的科学涵义,而且要明了它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 农垦事业 新时期 改革开放 科学体系 邓小平

内容

邓小平农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邓小平根据新时期农垦工作的新经验和国内外新形势提出的新观点,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系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这表明,邓小平农垦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研究邓小平农垦思想,不仅要弄清它的科学涵义,而且要明了它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系统地、集中地论述农垦事业的长篇大论不多,但是他在各个不同时期,针对各种问题和情况,就农垦工作发表的许多讲话和作出的许多指示,以及党和国家在他的影响下,先后就农垦工作下发的很多文件,都对我国农垦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系统完整、相互联系、首尾一致,而不是零碎、片面、各自孤立、前后矛盾的。这些理论和观点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垦事业和使农垦事业实现现代化为直接目的,分析解决了新时期我国农垦事业各方面的问题,构成了较完备的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农垦体制改革、农垦经济发展、农垦政治作用、农垦文化建设四方面的理论观点。
  1.关于农垦体制改革的观点。
  主要有:改革是农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垦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特点,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三个有利于”是农垦事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经济责任制,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鼓励先富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场(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2.关于农垦经济发展的观点。
  主要有:农垦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国营农场的基本任务是建成“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农业是农垦事业的基础和根本,大力发展农业是农垦的首要任务;国有农场要保持适度经营规模,注意发挥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国有农场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变成农工商联合企业;国有农场要统一归口领导,加强内部管理,实行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照顾农业生产特点,划小核算单位,提高效益,扭转亏损,充分发挥其优越性等。
  3.关于农垦政治作用的观点。
  主要有:农垦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发展农垦事业,安置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接收改造劳教人员,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化解不稳定因素;做好支边人员的组织、巩固工作,减小社会震荡;屯垦戍边是边疆农垦的神圣使命;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加强边疆垦区武装力量建设,备战防边,巩固国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新贡献等。
  4.关于农垦文化建设的观点。
  主要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大力发展农垦科技,在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发中起带头作用,成为农村农业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中心;优先办好农垦教育,努力提高农垦干部、职工的素质;开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垦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等。
  邓小平农垦思想所包括的上述4个方面的理论观点存在着内在联系,其中关于农垦改革的观点是邓小平农垦思想科学体系的起点。因为邓小平农垦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农垦思想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改革开放,离开了改革开放,就没有邓小平农垦思想;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是邓小平农垦思想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其次,从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看,它是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第三,新时期集中反映邓小平农垦思想并使之系统化的中发[1986]8号文件和国发[1991]42号文件,都是先讲农垦改革,后讲农垦发展的,这无疑昭示了改革是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开端。而农垦经济的发展,既是农垦改革的结果,又为农垦发挥其政治稳定作用和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随改革而来的农垦经济的发展,农垦就难以很好发挥其政治稳定作用,也难以搞好文化建设。当然,农垦政治作用的发挥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对农垦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这样,作为由改革促发展、由发展促政治稳定和文化建设这一客观逻辑的主观反映,邓小平农垦思想从农垦体制改革出发,展开了自己的整个体系。

知识出处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邓小平农垦思想研究》一书准确界定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科学含义,客观描述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历史发展,如实反映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内在逻辑,全面概括了邓小平农垦思想的基本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