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巡诊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725
颗粒名称: 情洒巡诊路
分类号: R541;R54;R473
页数: 4
页码: 14-17
摘要: 远处的雪峰,逐渐消褪了落日涂抹的玫瑰红光晕,银灰色的暮霭已悄然从四面围拢而来。
关键词: 吴登云 怪不得 牧羊人 沙棘林 柯尔克孜族

内容

天色向晚。
  远处的雪峰,逐渐消褪了落日涂抹的玫瑰红光晕,银灰色的暮霭已悄然从四面围拢而来。
  在一种模糊的寂静中,看见那片稀疏的沙棘林和沙棘林旁那弯干涸的洼地时,催马扬鞭的吴登云,蓦然感到眼熟,不由怔了一下。
  吴登云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这时,坐下的黑马就猛然喷个响鼻,扬蹄踢蹬了一下停住了。
  黑马驻足处,横卧了一条废弃的渠沟。渠沟里有一汪浑浊的积水。
  吴登云脑袋里“嗡”地鸣响了,像什么人在他头顶甩响了牧马鞭。
  这是怎么回事?骑马颠了老半天,咋又转回了原地?
  怪不得看那沙棘林、那洼地那么眼熟呢!怪不得坐下的黑马见了那汪浊水裹足不前呢!
  吴登云意识到迷路了。
  凭经验,他知道在这时候再催马盲目走下去,还会迷失路径,还会折腾一圈再踅回原处。
  柯尔克孜老乡管这叫“鬼打墙”。
  吴登云虽然不相信有什么“鬼打墙”,但这迷路可是实实在在的。这可怎么办?吴登云心里急啊!
  午饭后,一位进城办事的乡亲急匆匆跑来找吴登云,说乔拉斯塔村有位柯尔克孜族妇女难产,“人快不行了,求吴医生快去救救”。
  吴登云一听,抓起药箱,飞跑到医院“养马班”,牵出马就上路了。
  乔拉斯塔,吴登云下乡巡诊时去过的,大约30公里左右。吴登云心想,拍马跑快点,晚饭前后怎么也赶到了。
  快马加鞭,一路飞奔。
  一口气蹿出去有七八公里。
  前面的土路上,突然就见一个黑脸高瘦的牧羊人,扯着一个哭天扯泪的“巴郎”,扑上前来一左一右拦住了马头。牧羊人眼圈红红的,急急诉说家里有病人,一定请“都呼特”(医生)下马去看看。
  这种“拦马求医”的情况,吴登云这些年在牧区山乡巡诊时,是经常遇到的。偏隅远山僻壤的农牧民们,若非家里有了危重或急症的病人,是不轻易横路拦马的。
  马背上的医生或许有不认识的,马背上的红十字药箱却是谁都认识,远远便能认出来的。
  吴登云不敢迟疑,忙忙翻身下马,紧随牧羊人去了毡房。
  病人是位中年妇女,患急性菌痢发烧昏迷,茶饭不进几天了,人就在毡片上蜷缩成了一堆。
  吴登云紧忙着诊了病,打过针留了药后,叮嘱几句注意事项,就谢过主人的一再挽留,又跃身上马急急赶路了。
  走出好远,还听出身后传来一高一低的颤声祝福呢。
  眼见西天血红的夕阳,在远山峰巅乱絮般的云朵霞团中徐徐下沉,吴登云的心也像有什么牵扯着沉下来浮上去,一阵阵发急发紧。
  吴登云策马扬鞭,只顾辨认记忆中恍惚留存的荒径赶路,不意间在岔路纵横的途中转向迷路了……
  迷路,对每年几个月里钻大山走荒原巡诊的吴登云来说,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有一次在去乌鲁克恰提乡远山里的一个牧业点时,山路回环,吴登云撞了半夜还在原地打转转。最后困在卓龙汗苏河附近的一个荒沟里冻了一夜,直到天亮后一个早行的牧羊人给他牵马带路,才走出了“迷魂阵”。
  可这次迷路,让吴登云心急如焚,焦虑万分啊。
  那位在难产中苦苦挣扎的柯尔克孜族姐妹,现在怎么样了?
  在愈来愈浓重的暮色里,吴登云眼前仿佛晃动了一双朝天空痛苦抓挠的手和两只无神无望朝上翻动的垂危眼睛……
  吴登云顾不得什么了,撩了两把渠沟里的浊水,清凉了一下汗烫的头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之后,他快步登上一个高阶,一边搜索着脑海里的记忆,一边睁大了眼睛透过垂暮仔细辨别地形方位,终于认准了远处一座朦胧横卧的山。对,绕过那山去,顺沟直行,就该是乔拉斯塔村了。
  看山跑死马。吴登云盯死了那座山,一路快马加鞭,直跑得马肋津津出汗,直跑得夜空微微转亮,才赶到了乔拉斯塔,寻到了那座焦苦渴盼的毡房。
  毡房里,因为失血过多而心力衰竭的产妇,眼睛直瞪瞪漠视毡房顶,面色如毡房顶洞露的死灰色天幕……
  幸亏早赶了片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吴登云觉得后背上就像骤然滚落了冰凉的山间晨露。
  一阵紧张的忙碌,一场生死的搏斗,毡房里豁亮了婴儿的长啼,在晨光中显得那么清脆动听;毡房外弥漫了大人的愉悦,在朝霞里显得那么舒展明丽。
  而此时的吴登云,已是二十多个小时没沾一口水米了……
  这是70年代初期,乔拉斯塔村一个新鲜美丽的早晨。

知识出处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吴登云的故事(纪实故事)》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9

本书通过40几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使医院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他清正廉洁,他被各族人民盛赞为“白衣圣人”,他本身就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