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168
颗粒名称: 三、经济环境
分类号: F812;F127;F323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福海县经济以资源性为显著特征。得天独厚的辽阔草原使几乎是单一的原始畜牧业经济在这块地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目前,丰富的土地资源使种植业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 福海县 农作物 人均纯收入 农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

内容

福海县经济以资源性为显著特征。得天独厚的辽阔草原使几乎是单一的原始畜牧业经济在这块地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目前,丰富的土地资源使种植业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福海县经济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性变化:第一阶段,以“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为主阶段,这一阶段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状况迅速得以改变;第二阶段,农牧并举,同时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这一阶段大体止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三阶段,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福海县提出“强农、重工、兴商”的经济发展方针,在继续加强农、林、牧、渔大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建筑业、社会流通和服务业。县域经济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农村种植业主要是粮食作物,8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培育,农村种植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195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13万亩,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粮)、经济作物(经)、饲草料(草)作物之比为86.91∶9.77∶3.32,196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98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94.14∶5.72∶0.14;197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3.87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57.75∶10.17∶32.08;198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5.65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41.15∶18.21∶40.64;1999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3.36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27.18∶31.59∶41.23;2006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7.21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6.39∶55.35∶38.26;2012年农作物总播面积85.43万亩,粮、经、草三者之比为15.74∶73.15∶11.11。从2006年到2012年,6年中福海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由27.21万亩增至85.43万亩,年均净增近10万亩,表明福海县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开发力度迅猛。种植业结构中经济作物比重的大幅度调整,可见市场经济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应运而生。1959年,福海县工农业总产值401.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56.5万元,占88.89%;196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96.0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61.64万元,占95.68%;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180.4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990.13万元,占83.88%;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6838.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957.96万元,占57.88%;1999年为38307.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1296万元,占55.59%;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4057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37395万元,占33.86%。1959年,福海县财政收入78.9万元,财政支出62.6万元;1969年财政收入31.8万元,支出80.2万元;1979年财政收入132.8万元,财政支出557.8万元;1989年财政收入317.8万元,财政支出1785.6万元;1999年财政收入1362万元,财政支出5603万元;2005年财政收入5210万元,财政支出16587万元;2012年财政收入22660万元,财政支出110450万元。1959年福海县农牧民人均产粮208公斤,人均存栏牲畜15头(只),人均纯收入88.56元;1969年人均产粮289公斤,人均存栏12.5头(只),人均纯收入57.27元;1979年人均产粮368公斤,人均存栏7.9头(只),人均纯收入103.32元;1989年人均产粮422公斤,人均存栏8.7头(只),人均纯收入650.99元;1999年人均产粮602公斤,人均存栏12.2头(只),人均纯收入2185.33元;2005年人均产粮331公斤,人均存栏13.3头(只),人均纯收入3665.2元;2012年人均产粮1226公斤,人均存栏6头(只),人均纯收入7675元。

知识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本书是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第一部志书,记述了几代平凡的福海信合人,通过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中小微企业。志书涵盖福海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