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乡镇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161
颗粒名称: 四、乡镇概况
分类号: F326;F832;F426
页数: 3
页码: 73-75
摘要: 福海镇 福海镇地处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下游北岸,为乌伦古河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历史上是阿尔泰大草原农业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宋元时期已有村落。清雍正年间,为布伦托海屯田处所。同治年间,设布伦托海台站。同治六年,清廷置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驻此。民国十年(1921)建县,一直为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福海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阿勒泰地区的“南大门”。
关键词: 乌伦古河 福海县 阿尔达 阿热勒 农业总产值

内容

福海镇 福海镇地处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下游北岸,为乌伦古河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历史上是阿尔泰大草原农业开发最早的地方之一,宋元时期已有村落。清雍正年间,为布伦托海屯田处所。同治年间,设布伦托海台站。同治六年,清廷置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驻此。民国十年(1921)建县,一直为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福海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阿勒泰地区的“南大门”。福海镇辖域面积639.69平方公里,城区全面规划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持续投资,升级改造,截至2012年,建成区10平方公里,城区以“十”字交叉的人民路、团结路为骨干框架,另有主干道路8条,巷道30余条,纵横交错,构成城区交通网络。20世纪90年代后,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设施按照城市发展的远景需求逐年完善,城区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与时代同步。至2012年,城区风格各异的楼房300余座,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极大改善。2012年,福海镇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762人。
  福海镇1988年始成立农村信用社机构,即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简称福海县联合社,县联合社设营业部,办理各项经营业务。
  解特阿热勒乡 解特阿热勒乡位于县境西部,东接阔克阿尕什乡、阿尔达乡,南交齐干吉迭乡,西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吉木乃县,北连阿勒泰市,辖域面积3194.22平方公里。乡境南北可分山地和平原两大区域,北部山区为优良夏季牧场,气候凉爽,牧草丰茂,平原区位于乌伦古河下游,乌伦古河尾闾乌伦古湖水面10多万公顷,湖区空气湿润,对周围气候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年降水量12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开发有近200年历史。今乡政府驻地周围是该乡农业主要耕作区,这里属乌伦古河下游的洪积地带,曾经是清代、民国年间的屯垦处所。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1月,县民主建政工作在这里试点,产生全县第一个乡政权,时称下龙口乡,为县直属乡。1956年,县境区乡易名,均冠以地名称之,遂改称解特阿热乡。乡政府驻县城西3千米处的解特阿热勒村。1955年3月,该乡成立全县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解特阿热勒乡一直是全县的农业大乡,1999年,该乡农作物播种面积5.42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8%。2012年,该乡有耕地15.16万亩,2013年耕地增长2.8倍,全部耕地实现有效灌溉。2012年,解特阿热勒乡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4430户13531人,农业总产值2360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7.2%,农牧民人均年收入7889元,名列全县各乡场第一位。
  解特阿热勒乡1955年3月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全县第一个农村信用社。
  阔克阿尕什乡 阔克阿尕什乡位于县境中北部,东、南接齐干吉迭乡,西邻解特阿热勒乡,北连阿勒泰市,东北部与蒙古国交界。辖域面积1148.5平方公里。1953年建乡,当时隶属县二区,1958年4月,撤销二区机构,改称县直属二乡。是年年底,撤销区乡建制,组建人民公社,该乡称灯塔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重新改建为阔克阿尕什乡,乡政府驻县城东南18千米处的阔克阿尕什村。该乡经济以农牧为主,乡境北部山区有优良夏季牧场,额尔齐斯河以南至乌伦古河两岸,地势平坦,为乡境主要农林牧区,土地开发潜力大。1999年有耕地5.3万亩,2012年,耕地增至21.69万亩,增长4倍多,全部实现有效灌溉。2012年,阔克阿尕什乡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2500户8188人,农业总产值34728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3%,农牧民人均年收入7587元。
  阔克阿尕什乡1956年1月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齐干吉迭乡 齐干吉迭乡位于县境中部,东邻喀拉玛盖乡,南接昌吉回族自治州,西部交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西北部连解特阿热勒乡、阔克阿尕什乡,辖域面积6519.01平方公里。1953年建乡,当时隶属县二区。1958年4月,撤销二区机构,改称县直属三乡。1959年6月,该乡成立公私合营大尾羊种羊场。1966年,与灯塔人民公社合并建福海牧场。1972年,福海牧场撤销,恢复种羊场建制。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权。是年年底,种羊场改建为齐干吉迭乡,对外仍保留种羊场名称。乡政府驻县城东南30千米处的齐干吉迭村。该乡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乡境北部山区有优良夏季牧场,平原区位于额尔齐斯河以南至乌伦古河两岸,乡境南部荒漠区地域辽阔,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60%,该区域地下石油资源蕴藏丰富,国家石油勘探开发正在向此地延伸。齐干吉迭乡历史上作为种羊场曾经是自治区培育种羊的牧场之一,这里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原产地,历年为自治区、地区提供种羊8万头(只),种公羊最大体重142公斤。2012年,齐干吉迭乡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177户4821人,牧民已实现高标准定居,农业总产值2093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2%,其中,畜牧业产值5196万元,占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4.8%,农牧民人均年收入7686元。
  齐干吉迭乡1974年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喀拉玛盖乡 喀拉玛盖乡位于县境东部,东邻富蕴县,南接昌吉回族自治州,西连齐干吉迭乡,北与蒙古国交界,辖域总面积20179.7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1953年建乡,时称沙尔塔拉乡,当时隶属县一区。1958年底,撤销区、乡建制,在一区基础上组建成跃进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改建为喀拉玛盖乡,乡政府驻县城东南67千米处的喀拉玛盖村,是距县城最远的乡。乡境地形北高南低,有北而南依次可分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沙漠区。山区海拔1400~2300米,气候凉爽、牧草丰茂,是优良夏季牧场,山前丘陵区为春秋过路牧场,平原区位于额尔齐斯河以南至乌伦古河两岸,为乡境主要农牧林区,南部沙漠区局部可用作冬季牧场,该区域地下石油资源丰富,国家石油开发正在向此地延伸。乡经济以农、牧为主,1999年,农业有耕地6.2万亩,2012年增至11.25万亩,全部实现有效灌溉。有天然草场2.3万亩,人工草场2万亩,2012年,牲畜年末存栏13.56万头(只),占全县牲畜年末存栏总数的32.54%。农业总产值23826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36%,在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畜牧业产值11727万元,占49.22%,种植业产值10416万元,占43.72%。2012年,喀拉玛盖乡下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2728户10305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7532元。
  喀拉玛盖乡1956年1月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阿尔达乡 阿尔达乡成立于1984年12月,其前身为福海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业队(当时为公社级单位),人员多为修建福海水库留下的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组建时全乡544户2098人,除居住在阿克哲拉的一个农业队外,其余全部聚居在原水库后勤部所在地阿尔达,由原工程队、采金队、车队、木工房、农专队等16个单位压缩组建为7个村,此地域属县城规划区,没有耕地,村民多利用紧靠县城的地缘优势自谋生计。1991年,阿尔达乡建制正式获自治区批准,划定辖域面积96.78平方公里,辖区位于县城东北10千米外的阿克达拉戈壁,乡政府驻地遂由阿尔达迁至行政区内距县城15千米处的大坡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阿尔达乡依据居民分布状况可分为三大片区:阿克哲拉农业区、大坡农业新开发区、阿尔达多种经营区。1992年,在辖域内开发土地1.4万亩,县政府号召该乡无土地的村逐渐向新开发区搬迁,经过多年的投入建设,新开发区的大农业呈稳定发展态势。2012年,阿尔达乡有耕地4.6万亩,农业总产值8617万元,其中种植业4819万元,占总数的55.92%;畜牧业3631万元,占总数的42.14%。2012年,阿尔达乡下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042户3156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7565元。
  阿尔达乡1994年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时为县联社阿尔达乡分社。
  一农场 一农场位于县境乌伦古河和额尔齐斯河之间的阶地平原区,辖域面积276.04平方公里。场部驻县城东南40千米处的哈什温。该场前身为国营哈巴河农场,1956年10月由自治区农业厅组建,职工主要来自山东、河南赴新疆工作队,1959年有江苏、湖北支边青年和部分当地少数民族来此。1960年,该场奉地区决定迁至县境,改称“阿勒泰专区国营福海农场”,受阿勒泰行署和自治区农业厅双重领导。1970年6月,该场交福海县管理,改称福海县国营农场。1974年1月,复归阿勒泰地区管理,称阿勒泰地区一农场。1976年12月,该场又划归福海县管理。改称国营福海县一农场。1978年9月,划归阿勒泰地区农垦局。1979年11月,复归阿勒泰行署领导,称阿勒泰地区一农场。2005年,阿勒泰行署决定,地区农牧团场实行属地管理,一农场再次交福海县管理。一农场在数十年的发展中,由于体制多变,很多年份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连年亏损。1976年,粮食产量仅36万斤,1980年,经营亏损高达128万元。1984年始,农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逐年得到恢复和发展。2012年,一农场有耕地8.57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92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5562万元,占总产值的84.38%。2012年,一农场下辖8个分场,总人口1034户2887人。

知识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本书是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第一部志书,记述了几代平凡的福海信合人,通过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中小微企业。志书涵盖福海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