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209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居民个人存款业务始办于1957年。至1979年,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加之县境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存款业务冷清,存款额长期在很低的水平徘徊。1979年,全辖4个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94万元,其中个人存款24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逐步打破旧体制的藩篱,农村生产力空前活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逐步攀升,农牧民收入逐年增长,信用社储蓄存款业务大增。
关键词: 福海县 农村信用社 联合社 单位存款 信用社

内容

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居民个人存款业务始办于1957年。至1979年,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加之县境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存款业务冷清,存款额长期在很低的水平徘徊。1979年,全辖4个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94万元,其中个人存款24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逐步打破旧体制的藩篱,农村生产力空前活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逐步攀升,农牧民收入逐年增长,信用社储蓄存款业务大增。1988年,居民个人存款余额达324万元,10年增长10倍多。
  1988年县联合社的成立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此始,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的地位功能增强,辖内金融行业储蓄存款业务竞争日显激烈。信用社感受到生存的压力,采取多种举措揽储、吸储,开始探索责任制的经营机制,引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20世纪90年代后,城乡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日渐增多,资金来源增加,信用社适时发挥根植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不断改进经营策略,至1996年,居民个人储蓄年末余额达1322万元,较1988年增长3倍多,占信用社年末存款余额总额的93.49%,成为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历史上个人储蓄所占份额最多的年份。1997年行、社脱钩后,信用社成为完全独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始与多家商业银行平等竞争,县信用社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与市场共发展,大力开拓储蓄新业务。至2006年,信用社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亿元,达10890万元,单位存款余额5531万元,较1996年增长59倍。2006年后,县联社在自治区联社领导下,强化优质服务,开辟存款市场,2007—2012年,每年秋收旺季,开展“大干百天劳动竞赛”,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失时机吸收存款,对竞赛中涌现的揽储能手予以重奖,全社上下,努力拼搏,多措并举,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了储蓄存款的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信用社居民个人储蓄突破2亿元,2010年,实现年增居民存款1亿元的目标。2012年,居民存款年末余额达61239万元,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占县域4家金融机构居民个人存款总额的42.43%。
  单位存款是信用社筹措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50多年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单位存款对象不断变化。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单位存款始于1960年,首笔存款7.1万元,存款单位为跃进人民公社。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地域经济低水平的总体制约,单位存款增速缓慢,1979年,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单位存款余额68万元。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单位存款对象逐年增多,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90年代中期,单位存款余额一直增幅不大。1997年行、社脱钩后,信用社单位存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是年,单位存款余额260万元,2002年增至468万元。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福海县支行裁撤,县联合社接收原建设银行业务,原建设银行6766万元存款注入信用社,是年,信用社单位存款余额猛增至2843万元。原建设银行存款的注入等于为信用社拓展了一大批存款对象,县信用社单位存款业务由此迎来一个重大转机。2004年,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改革又为信用社拓展存款源带来一次机遇。县联合社不失时机主动与县委、县政府沟通联系,赢得理解和支持,使得又一批单位与信用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财政涉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管理”的文件又为信用社对公存款带来大好机遇。经县委、县政府协调,县财政预算内、预算外93家账户落户信用社。是年,信用社对公存款突破1亿元。此外,县联社还紧紧抓住县域重大项目投资的机遇拓展存款对象。2012年,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单位存款余额78448万元。较2002年增长167倍多,占县域4家金融机构单位存款总额的61.05%。
  1984年,县农村信用社开始执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至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数次调整,比率最高年份为30%,最低年份为10%。
  福海县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对股金的吸纳管理一向重视。信用社成立伊始,贯彻“自愿两利”政策,农牧民积极入股,保证了信用社的顺利发展。之后,经历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十年动乱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县农村信用社股金几乎没有发展。1963年,人民银行曾对县内两个农村信用社股金进行清理整顿。20世纪80年代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逐渐深入。1984年,信用社对入社股金进行了清理,扩大了社员入股面。是年末,股金余额5.57万元,较1979年增长了3倍。1993年,信用社增资扩股,贯彻上级指示,实施存款转股金措施,是年末,股金余额305.96万元。此后几年依此办理,至1997年,辖内股金达到343.89万元。1998年,县联合社规范股金管理,原“存款化股金”数额全部剔除,当年股金额回落至23.15万元,此后,县信用社遵照上级指示,采取新举措实现扩股目标。2001年,增资扩股进一步加大力度,县联合社将扩股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员工,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员工工资挂钩。是年末,辖内股金余额增至130.01万元。2005年,县联合社启动股权改造工作,逐步取消资格股,壮大投资股,至2011年,资格股全部取消。2012年,县联社有股东4437户,股金总额6256.08万元,其中,自然人股4432户,持股金额4826.08万元,法人股5户,持股金额1430万元。
  福海县信用社成立伊始曾进行股金分红,其后几度中断。1979年,执行上级文件,股金分红改为按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股息。1984年恢复股金分红制度。1996年,上级就股金分红作出新规定。2002年,福海县联合社对股金分红实行新老划段政策,2007年后,随着经营效益的提高,股金分红比例也逐年提高,2012年提红比例15%,分配红利938.4万元。

知识出处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本书是福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第一部志书,记述了几代平凡的福海信合人,通过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中小微企业。志书涵盖福海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县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