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蓝雪》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0107
颗粒名称: 父亲
分类号: I267;G634;G624
页数: 6
页码: 31-36
摘要: 村里有一个年少气盛的少年,他由于耐不住青春的诱惑,只一念之差,就给村里的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孩子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平日里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否则他就不会不听劝阻去丈母娘家会未婚妻了。那时未婚妻的家乡正在闹伤寒。好心的嫂嫂让少年和未婚妻见了面,还让他们俩同床共眠。谁知未婚妻已经得了伤寒,很快把病毒传染给了他。三天之后,病毒传遍了他的血液。回来后,这个还没有享受够天伦之乐的不幸孩子,嘴唇干裂,高烧不退,连夜胡言,两个星期之后就带着一腔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关键词: 小姑娘 未婚妻 男主人 轻轻地 在一起

内容

村里有一个年少气盛的少年,他由于耐不住青春的诱惑,只一念之差,就给村里的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孩子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平日里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否则他就不会不听劝阻去丈母娘家会未婚妻了。那时未婚妻的家乡正在闹伤寒。好心的嫂嫂让少年和未婚妻见了面,还让他们俩同床共眠。谁知未婚妻已经得了伤寒,很快把病毒传染给了他。三天之后,病毒传遍了他的血液。回来后,这个还没有享受够天伦之乐的不幸孩子,嘴唇干裂,高烧不退,连夜胡言,两个星期之后就带着一腔的遗憾离开了人间。紧接他的两个兄弟也相继死亡。又过了一些时间,来参加过他的葬礼的人也都染上恶疾。可怕的病魔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迅速蔓延开来,夺去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人们像遭遇了寒流的苍蝇一样纷纷死去。开始时,还有人为死去的人掉泪,诵经超度,到后来,给死人送葬的人都没有了。活着的人们好像都渐渐地适应了死亡。坟地里的土堆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不是被埋在泥土里,而是被放在土堆下。在一些村落里,干脆找不到一个男人给死人掘墓。真是太惨了。
  死亡降临在人间。死神的影子像乌云一样在大地上横穿而过。在这一片如牛肾一样凹凸不平的山麓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坳里,住着一户几乎被灾难洗劫一空的人家。男主人在先后埋葬了妻子和大女儿不久,自己也患上了可怕的伤寒,卧床不起了。他的身体已经变得瘦骨嶙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他意识到自己迟早也要步妻子和女儿的后尘。他不安地躺在这散发着浊气的屋子里的一块破旧的毡子上,一次又一次地把粘在喉咙里的唾液咽下去,像是在等着什么人能快点到来。
  是的,这是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在他的人生之路就要结束的最后关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他十二岁的小女儿。这孩子天生聪明伶俐,是他最心爱的一个女儿。虽然这孩子长得不像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倒是更像她外公家的人,但她的心却与他紧紧地连在一起。两个星期以前这孩子也得了伤寒,也许是命大,她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父亲躺在那里,长久地注视着这个死里逃生的孩子那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和一张如黄铜一般的脸,心中怅然地升起一股欣慰的情感来,他断定自己死后,身后总算可以留下一个后代了。于是,他就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绝望的心里也豁然亮堂起来。
  这时候,随着一阵寒气从门外涌进,门开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出现在门框里。病人虽然已经不怎么能认人了,但他凭着自己的经验,通过来人的呼吸和脚步声认出他等待已久的人终于来了。他抬起头来,伸长了肌肉松弛的脖子,激动地说: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只是你来得有一点迟了,让我等得好苦……”
  他说话的时候,有一丝微笑惨淡地漾出了脸庞,又很快消失了。
  刚来的一男一女是一对夫妻,家与这里隔了几座山梁,足有好几十里地。那女人是病人的一个远亲,与他有七代的血缘关系,年龄比他小。而她的丈夫尽管比他小足有十二岁,但与他一直相好,是一对好哥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已经病入膏肓,女人的丈夫竟难以自持地掉下了热泪。他极力控制住激动的情绪,轻轻坐到朋友的身边。
  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可是水里火里考验出来的。四年前,一群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曾洗劫了这一带的山庄。这个病人曾为了抢回村里人失去的牲口,与强盗们周旋,结果未得虎子,却掉进了虎口。他的人格受尽凌辱,他的身体受尽摧残。强盗们把两块羊骨头夹在他的太阳穴上,几乎把眼珠子都夹出来了。他不堪忍受这样的折磨,买通了看守,死里逃生了。逃出来后,就是他这位勇敢的好朋友帮了他的大忙,他们一起与强盗搏斗,为村里人报仇雪恨,把属于他们的东西又都抢了回来。
  男主人躺在地铺上,仿佛又回想起了他们那一段非凡的英雄经历,竟按捺不住一股强劲的热情动了一下身体,然后把目光投向糊着羊皮的窗户。在那里,阳光正穿过薄薄的羊皮,给屋里投进一股柔和的光亮。他叹了一口气,把目光收回来,又用下巴向朋友示意了一下坐在炉子边忙着烧茶的女儿。朋友看见那孩子把一根冒着青烟的松枝送进火炉里,又转身从一个小皮口袋里拿了一些用野山果叶子制成的茶叶,放进了小铜壶里。她好像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这世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朋友向自己的胖夫人示意了一下什么,那女人就走过去,牵着小姑娘的手,来到了父亲的身边坐下。父亲深情地看了一眼女儿,又看了一眼朋友和他的夫人,然后把目光投向了房顶。在那里,一些陈年的灰尘正与蜘蛛网粘在一起,在空气中飘动着。房梁显然是很旧了,已经被烟熏黑了。这一切虽然都该重新收拾一下了,但悲哀的是,此刻男主人却想着自己应该如何留下最后的遗嘱,良久之后,他终于喃喃地说道:
  “我知道,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梦见我死去的祖母让我吃她的奶,她一定不愿意让我去受地狱的苦难,她在保护我。我还梦见我死去的女儿来缠我,我的夫人让我洗清水浴,我们都在一起,只有这个可怜的孩子总是不肯跟我们在一起,她总是在我的梦里站在一边呆呆地看着我们。所以,我想也许我这一辈了还能留下一个后代在这个世界上,我为此而感到安慰。她是我们家里第一个病倒的人,那时候我的身体很好,头脑也清醒。我采来了薄荷叶,裹在她的身上,让她的高烧降温,又用解毒的药给她解了毒。奇迹只在她的身上发生了,她活了下来。也就是说她应该继续活下去……这都是命里注定的事……我将把这可怜的孩子托付给你们,希望你们好好待她。将来,等我们都去那个世界的时候,再请你们把她还给我。”
  说到这里,病人的声音开始颤抖起来,他一次又一次舔着干裂的嘴唇。那长着一头小毛发和一张红脸蛋,像一只雏鸟一样可爱的小女孩儿慌忙起身跑到一边去,端来了一木碗浓茶。这碗茶是她刚才给父亲晾的,父亲接过茶,喝了一口,然后嗽了一下嘴,吐掉,便把头重重地放在松软的枕头上。这时候他的眼里已经开始丧失光芒了。朋友看着他那发黑的眼圈旁的最后一点生命的红晕轻轻地淡去,伤心地闭上了眼睛——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朋友就这么离开自己。于是,他和妻子慢慢地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对这个要死的人说:
  “我们向你发誓,将永远善待你的女儿。”
  病人听到了这句话,又微微睁开了眼睛:
  “就这样吧。我安心了……这可怜的毛丫头归你们了。只是有关她的身份,还请你们多费点心思……如果我让她作你们的养女,我怕太委屈了你们。而且,有朝一口她该出嫁的时候,也许你们会把她当一份财产卖给别人;如果让她作你们家的仆人,她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念在我们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也为了让这孩子能在我们的友谊中得到保护,我必须给她安排一个稳定的归宿,原谅我,你就拿她当你的童养媳吧。她将来长大成人,你们家就娶了她。”
  他说着把目光转向朋友的夫人,继续道:“我这样说,请你千万不要见怪。我们的血缘虽然相隔甚远,但我们毕竟还是亲戚。想必你一定能理解我的苦衷,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会真正善待她。她现在是小了一些,但很快就会长大的,如果将来老天有眼,让她有了孩子,我希望你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你的丈夫一起爱他们……”
  当两个大人专心致志地听父亲讲话的时候,小女孩儿也在一边细心地听着。她虽然并不完全明白他们说的一切将与自己的命运发生什么样的关系,但她明白了女人迟早是要嫁人的。所以也就莫名其妙地服从了这几个大人对自己未来的安排。她轻轻地把手伸向父亲那只青筋凸起的手,她想握住这只手,表明自己会听父亲的话。当她的小手伸向父亲的时候,父亲的手也同时伸向了她。父亲从她纤瘦的中指上取下她母亲死后留给她的白银戒指,把它放在刚才的那个小茶碗里,然后拼着全身气力抬起头,让他们三个人喝了那碗里的茶,以缔结婚约。然后,病人捧起双手,准备为他们三个作祈祷和祝福,但是他已经没有气力支撑自己的身体了。只见他的身子晃了两下,险些躺倒。夫妻俩见事不好,就赶紧用各自的臂膀顶住了病人的身体,并把另一只手捧在面前。于是,病人捧起了手,他的小女儿也捧起了手。病人气息奄奄地祈祷道:
  “无论太阳的光辉永远熄灭,还是天上星辰陨落,
  无论山崩地裂,还是大海燃起冲天的大火
  无论死去的人们怎样奇迹般地复活
  无论坟地的死鬼们怎样从地皮下爬上地面
  无论天堂充满了无限的诱感,还是地狱里充满了邪恶我将永远地为你们祈祷……阿门!”
  听完了病人的祈祷,小姑娘和两个大人在无泪的脸上轻轻地抹了一把,算是祷告结束。
  黄昏已经降临,屋里笼罩着一层黑暗的阴影。病人悄悄地放平了四肢,咽下最后一口气。于是,他的朋友心事重重地合上了他的眼睛,绑了他的下巴,又把他的四肢都固定好捆好。直到这会儿,病人好像终于可以安心地去了。他就像一只被屠宰之后解脱了恐惧的绵羊,安静的闭着那双眼窝凹陷的眼睛。是的,他的确完全解脱了这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他的朋友最后看了一眼死去的人,告别了他,然后把他的被子轻轻地盖在他的脸上。
  父亲死了,身后留下年幼的小姑娘。此刻,她就像一只遭遇猛隼攻击的小鸟一样惨叫着,痛哭着。站在她身旁的男人紧锁眉头,而那胖女人却像一只被猎人豢养的鹰一样,挺着肥硕的身体,瞪着一双充满了愤怒的眼睛,静静地站在一边良久没有说一句话。

知识出处

蓝雪

《蓝雪》

出版者: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地:2001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在新兴事物与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的转变,现代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外来的、封闭的与开放的思想、意识、行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事件、人物性格、思维方式、生活场景等诸多方面,对生命、繁衍、爱情、死亡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并以极强的地域特色和语言的独特韵味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