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蓝雪》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30099
颗粒名称: 总序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刘宾
  本书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羊皮鼓译丛》中的一本。这套丛书主要是介绍使用母语写作的当代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因此,它们实际上又是一套翻译文学丛书。
  当代中国除汉族之外,有55个少数民族。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少数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绚烂多彩的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共同构建和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整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传统。自古以来,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就以两种基本的形式体现着:一种是少数民族作家学习使用汉语创作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另一种是在同汉语文学和域外文学的交流中,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母语和民族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在若干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还出现了人数不多却意义深远的“双语作家”。
  中国文学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学——这一命题在理论上已经被人们广为认同。对于上文所述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第一种形式,我们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然而,使用母语创作出的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作品,无论是对于广大汉语读者还是对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工作者而言,都还是所知不多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这不能不说同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滞后有直接关系。
  在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民族文学翻译出现过活跃繁荣、硕果累累的局面。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的古代文学遗产和当代文学作品被译成汉语,介绍给国内广大读者,并经由汉译转译为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实现了少数民族作家们所期望的“从小毡房走向大世界”。但是近年以来,情况变得令人忧虑,这当然有多种原因,其中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翻译队伍由于青黄不接而发生的自身萎缩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新疆作家协会和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一些领导同志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他们协商了一些动议,决心做一些实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促进民族文学翻译事业的复苏。1999年夏初,在景色宜人的乌鲁木齐市郊外一处僻静的小山庄,新疆作协召开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会议,参加人数不多,却有万里迢迢从北京赶来的老翻译家。在会上先前协商的动议被提出来讨论,得到了与会者的一片喝彩。这便是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套丛书的由来。
  编辑和出版这套丛书所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却是一件功德无量、功在千秋的伟业。我们理应对促成和参与这套丛书工作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谢意。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大声呼吁更多的文学界有识之士关注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关注西部这块热土上绚烂多彩的文学现象——这里生息着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学是一座闪烁着奇光异彩的大花园。
  2001.5.25

知识出处

蓝雪

《蓝雪》

出版者: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地:2001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在新兴事物与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的转变,现代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外来的、封闭的与开放的思想、意识、行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事件、人物性格、思维方式、生活场景等诸多方面,对生命、繁衍、爱情、死亡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并以极强的地域特色和语言的独特韵味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