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龙琴师·刀郎麦西来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倾听叶尔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677
颗粒名称: 卡龙琴师·刀郎麦西来甫
分类号: G634;G633;G624
页数: 3
页码: 230-232
摘要: 卡龙琴的琴声很美。那是一种非常抒情的声音。柔和、清脆,而且润泽悠长。卡龙琴是刀郎木卡姆中的主打乐器,是乐队的灵魂。
关键词: 麦西来甫 阿不都 刀郎舞 刀郎木卡姆 刀郎文化

内容

卡龙琴的琴声很美。那是一种非常抒情的声音。柔和、清脆,而且润泽悠长。卡龙琴是刀郎木卡姆中的主打乐器,是乐队的灵魂。
  74岁的阿不都吉力力·肉孜就是刀郎人中最著名的卡龙琴师,在他家里还珍藏了一本1996年出版的《维吾尔刀郎木卡姆》歌词曲谱,这是他和其他几个刀郎艺人参与歌唱、弹奏并审定的,虽然他并不懂得曲谱,也不识字,但他仍很珍惜这本书,他觉得,这可能是传承刀郎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了。由于世代相传的刀郎木卡姆全靠口传心授,凭记忆学习,所以一直没有曲谱,一个艺人去世了,就可能带走一段属于他的文化精髓。在漫长的岁月里,原本12套的刀郎木卡姆已经有3套失传。他以前还常常忧虑,害怕自己死后,子女和徒弟们还没有学全9套刀郎木卡姆。所幸的是现在有了书……
  传说卡龙琴并不是刀郎本地的土产,而是在500年前由一个名叫毛拉的人制作的,这个毛拉不是本地人,他是跟着父亲吾热提·木布瓦依智者来到麦盖提的。定居之后毛拉爱上了村子里的一位姑娘。姑娘很美,追求者也众多,但姑娘谁也没有看上。热爱音乐的毛拉就凭着以前见过的一种乐器形状,用桑木做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箱式琴身,把野兽肠子拧成细弦钉上,用木片弹拨发出了动人的声响。这种乐器轻拨的时候,流出了忧郁缠绵的思绪,用一个铜管按压快拨的时候,又让人感到了急迫热切的爱恋。琴声像鸟儿一样飞进了姑娘的闺房,打动了她的心。
  阿不都吉力力·肉孜有一架百年的卡龙琴,那是他父亲弹奏过的,在他12岁那年,他就是用这架琴开始学习演奏。
  琴已经很老了,阿不都吉力力·肉孜就重新做了一架,但仍然用的是百年前的琴弦。老卡龙琴静静地躺在屋角里,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油漆斑驳,颜色灰暗,只有琴身上当年雕出的花纹依然精致秀美,辨得出主人的细心和喜爱。新卡龙琴要比老琴大一些,杏黄色的琴身,也用小刀精心雕出了一些花纹。卡龙琴的样子像极了汉族古乐器扬琴,所不同的扬琴是敲击乐,而卡龙琴是弹拨乐。虽然卡龙琴的原形是什么已无从知晓,但这种由劳动人民自己发明的乐器却成了刀郎文化中的一个传奇,造就了刀郎木卡姆的与众不同。阿不都吉力力·肉孜盘腿而坐,弹起了卡龙琴,清越的琴声一起,艾介克、刀郎热瓦甫和鼓都仿佛找着了主心骨,纷纷跟随着卡龙琴忽而如轻风漫拂,忽而如急雨乱敲的琴音,或低缓或急切地响了起来,歌手们放开歌喉唱起了情歌。围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被那恢弘的乐曲震撼着,三三两两跨入场中——这场子,也许是一个农家的果园,也许是一片村中的空地,总之,在麦盖提有刀郎人的地方就会有刀郎木卡姆,会有刀郎麦西来甫。
  卡龙琴先是断断续续的,似乎很不经意地弹着,让舞者也都慵懒着,慢慢挥动着双手。在刀郎麦西来甫中,刀郎舞当然是最重要的,几乎每一个人,从百岁老人到三岁稚童,都能舞上一段,那些琴声,那些手鼓,那些直入云霄的情歌,都是为刀郎舞做的铺垫,一开始人们成群结队,在丛林中寻觅着,相互呼应着,然后哄赶着猎物,将其捕获,最后一起狂欢。那舞蹈也是由慢到快。是的,或许不是每一个刀郎人都会奏乐或高歌,但每一个刀郎人都会跳舞,跳那烙着祖先游牧痕迹的刀郎舞。
  卡龙琴的琴声越来越急,如催人的战鼓,铮然有力,舞蹈者在热烈的乐曲中飞速旋转着,旋转中,他们拿出一元、两元、五元的钱币,在琴师乐手的头顶经过之后,放在他们的面前,钱很少,但却是舞蹈者对乐手们的一种尊重和爱戴,感谢他们为欢乐的刀郎麦西来甫奏出了华美的乐章。

知识出处

倾听叶尔羌

《倾听叶尔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作为叶尔羌河流域50年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叶尔羌河绿洲开发建设真实的一面,歌颂她、赞美她,让世人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世界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叶尔羌河流域走向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