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寻它千百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倾听叶尔羌》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666
颗粒名称: 苦苦寻它千百度
分类号: I267;G634;G624
页数: 4
页码: 210-213
摘要: 中学毕业后,我告别母校,离开了阿克苏,先在新和后又调到喀什工作。离开了阿克苏,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头小身子大的“新疆鱼”了。后来听说,这种鱼已经极少见到了,原因何在,不得而知。对此,甚感怀念,甚感遗憾。再后来,只要遇到阿克苏的钓鱼爱好者,就会问起阿克苏河中的“新疆鱼”的事,问这种鱼现在到底还有没有,问为什么原来好好的,怎么一下就不见了呢?得到的回答几乎一律相同,“新疆鱼”在阿克苏河里确实极少见到了,至于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楚。
关键词: 叶尔羌河 钓鱼爱好者 阿克苏 为什么 告诉我

内容

中学毕业后,我告别母校,离开了阿克苏,先在新和后又调到喀什工作。离开了阿克苏,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种头小身子大的“新疆鱼”了。后来听说,这种鱼已经极少见到了,原因何在,不得而知。对此,甚感怀念,甚感遗憾。再后来,只要遇到阿克苏的钓鱼爱好者,就会问起阿克苏河中的“新疆鱼”的事,问这种鱼现在到底还有没有,问为什么原来好好的,怎么一下就不见了呢?得到的回答几乎一律相同,“新疆鱼”在阿克苏河里确实极少见到了,至于为什么,没人能说得清楚。于是,在得知“新疆鱼”从人们视野中基本消失了的消息后的二三十年间,我就一直被这件事儿困扰着。以至于后来无论在何处,只要见到钓鱼爱好者,必一如既往地询问是否见到过“新疆鱼”这档子事。结果依然让我继续失望:被问过的百十个好鱼者中,依然没人知道它们的行踪,或摇头直言不知,或张冠李戴,而其中的多数,甚至压根就从没听说过这个劳什子。
  这个存在于塔里木河流水系中的古老土著,仿佛从人间蒸发了。
  前不久,有幸加入庆祝叶河管理局成立五十周年文集——《倾听叶尔羌》的撰文采风活动。我们一行将从叶尔羌河下游逆流而上,对叶河流域的巴楚、图木舒克、麦盖提、泽普、叶城、莎车等县市及中游灌区的若干团场,其中包括小海子、红海、喀拉玛、依干其等水库及江卡、喀群等渠首的水利设施建设、地域风情进行采访。叶河流域的每一条河流及其间的水库,几乎一个不落地要走一遭,接待者陪同者被采访者,一律是与河流水利打交道,对所在水域的鱼类水产知根知底。于是,我寻找“新疆鱼”的希望再次升起。从出发的那天,就开始见缝插针,在采风的同时,开始自己新一轮寻找“新疆鱼”的行动。
  采风小分队于三月三十日从喀什出发,第一站是叶尔羌河下游的巴楚县。一见到巴楚水电局及红海、小海子水库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就迫不及待地问起让我牵肠挂肚的“新疆鱼”的事儿。起初,结果依然让我失望,被问到的各位,依然没人见到或听说过被我称之为“新疆鱼”这东西。说到土著鱼,他们认得和见过的也不过是大头鱼或“白条”或高原黄鱼。直到泽普,寻鱼之事才出现转机。
  该县水利局水管站的帕尔哈提站长出生于管水世家,他父亲曾经也当过水管站站长,帕站长本人在叶河畔长大,从小就爱捕鱼,当了站长后依然不忘捕鱼的嗜好,有空就会一显身手。在我连说带比划地问他是否见过这种“新疆鱼”时,终于听到了让我激动的回答。他告诉我,他见过这种鱼,而且捕捞过一条二十八公斤重,像巴郎子那么高的大家伙。帕站长捕到那条巨大“新疆鱼”的地方在泽普古勒巴格乡地界内提斯那普河红卫渠首附近。由于早听说那里有很大的鱼,很凶猛,而且会叫。去年五月,帕站长去那里捞鱼,为防渔网被大鱼撞破,他们把四张长近八十米的大拉网并在一起。那天运气极好,先是捞到几条一两公斤重的白条,接下来,那条倒霉的大鱼即被围进网中。鱼被拉到岸边时,为防它伤人,帕站长先是用鱼叉刺穿它的身体,助手们随即一拥而上,用木棒在鱼头上猛击几下,大鱼才被制服。由于前面捞到的那几条一两公斤的野生白条很少见,一下被一老板看中,全部买下,连夜上飞机运往乌鲁木齐。随后又告诉我,县上现在有一家叫阿力米扎尔的维族饭馆就有“新疆鱼”吃,老乡捕到“新疆鱼”就送去卖给他们。
  第二天一大早,我打的直奔阿力米扎尔饭馆。进了门,见一维族中年男子坐在柜台后,挑眉大脸,估计他就是老板,便直接问他,你是这里的老板吧?他说我就是老板,你什么事情有?我再问,我听说你们馆子有“新疆鱼”卖,想拍几张照片。然后说,我是给报纸杂志写东西的人。这种“新疆鱼”到处都见不到了,我想帮你们宣传宣传,对你们馆子有好处。老板这才吩咐一伙计把鱼拿来。趁此空闲,我开始刨根问底,问他鱼是哪来的?老板告诉我,是老乡在河里捞到的小鱼,放到池子里养大的。听他这么说,我心里就犯起嘀咕,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问。片刻,那伙计双手托出一条近一米长短,冻得硬邦邦的大鱼。却是圆头,大鳞,不像是我要找的那种尖头细鳞鱼。我说这是草鱼吧,而老板非说不是。这么一来,我还真被他给闹糊涂了,就端起机子,把它当作“新疆鱼”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
  回到宾馆,把刚拍到的那鱼调到屏幕上让大家认,结果遭到一致地否认,都不容置疑地断定,完全是草鱼。这时我再细看,果然处处与草鱼无异,心一下就凉到了冰点。原来自己被人给忽悠了,那位帕站长显然也被人给忽悠了。但那饭馆老板缘何如此?或许,他是为迎合人们更喜欢野味的心理才张冠李戴的,仰或他自己也是被忽悠者。但不管咋说,却可以从中佐证,“新疆鱼”确实是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知道其中的答案,但是没人能告诉我。于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史志专家李主任告诉我,这些疑问,或许他们水管局的水产专家能够解答。

知识出处

倾听叶尔羌

《倾听叶尔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8

本书作为叶尔羌河流域50年建设的一个缩影,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叶尔羌河绿洲开发建设真实的一面,歌颂她、赞美她,让世人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世界了解叶尔羌河流域,让叶尔羌河流域走向世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