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旅客运输站点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52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旅客运输站点建设
分类号: F426;F293;F542
页数: 3
页码: 275-277
摘要: 1954年,省自治区交通厅在阿勒泰地区建立布尔津和乌恰沟2个运输站,1955年,建立阿勒泰、二台、乌尔禾、沙尔布拉克4个运输站,1956年,建立哈巴河、北屯、可可托海、黑山头4个运输站,吉木乃、青河县客运为临时派人跟车前往售票,1958年乌恰沟站搬迁到富蕴县,1979年建立青河运输站,1987年吉木乃县客运改为租借民房,固定售票。50~60年代建设的站点有些是土木结构,有些是干打垒房屋。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客运站 阿勒泰 运输站 交付使用

内容

1954年,省自治区交通厅在阿勒泰地区建立布尔津和乌恰沟2个运输站,1955年,建立阿勒泰、二台、乌尔禾、沙尔布拉克4个运输站,1956年,建立哈巴河、北屯、可可托海、黑山头4个运输站,吉木乃、青河县客运为临时派人跟车前往售票,1958年乌恰沟站搬迁到富蕴县,1979年建立青河运输站,1987年吉木乃县客运改为租借民房,固定售票。50~60年代建设的站点有些是土木结构,有些是干打垒房屋。1984年以后,运输站改为客运站,主要以客运服务为主。
  1986年6月地区交通处办公大楼动工兴建,在设计综合办公楼时将一楼设计为阿勒泰客运站候车大厅,售票厅、餐厅和办公室,二、三、四层一部分设计为客运站旅馆部,1987年竣工交付使用,阿勒泰地区客运站第一次搬进了楼房。1988年吉木乃客运站开工建设,1990年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因施工工艺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候车大厅返工);1989年福海站开工建设,1990年竣工交付使用;1990年哈巴河客运站、北屯客运站开工建设,北屯客运站作为216国道建设的配套工程当年竣工交付使用;哈巴河站1990年竣工;1991年布尔津、富蕴客运站开工建设,1992年竣工交付使用;青河客运站1992年开工,1993年竣工交付使用。阿勒泰客运站建成后,候车、售票大厅不能满足旅客迅猛增长和客运车辆增加的需求,1993年阿勒泰二级站扩建工程又开始动工,新建2004平方米三层售票、候车大厅;收购原三层金河楼改造为旅馆部1140平方米,新建餐厅、伙房280平方米,扩建停车场1140平方米;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至此,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客运站点建设全部完成,共建成2个二级站(阿勒泰市、北屯镇),6个三级站(吉木乃、福海、哈巴河、富蕴、布尔津、青河)。1994年,交通厅在阿勒泰召开了全疆站点建设现场会,表彰和推广了阿勒泰站点建设经验。
  1998年开始乡级客运站点建设,截至2005年底已建成乡级客运站12座,分别是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切尔克齐乡、萨尔胡松乡;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铁列克乡;吉木乃县:喀尔交乡;福海县:喀拉玛盖乡;富蕴县:杜热乡、恰库尔图镇;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塔克什肯镇。在建乡级客运站8座(2006年完工)分别是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布尔津县:阔斯特克、冲乎尔乡;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吉木乃镇;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吐尔洪乡;青河县:萨尔托海乡、阿尕什敖包乡。(附:阿勒泰地区客运站建设概况表)
  1983年以前,站务工作主要任务是为运输公司组织货源,结算运单,代收运费,为司乘人员和旅客提供食宿。1984年以后,站务工作转为以客运为主,为旅客服务,主要是发售客票、检票发车、提供食宿,与运输企业或车主结算运费,临时增发客车等为旅客提供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阿勒泰地区1985年以前各站点由自治区交通厅汽车运输总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收支实行两条线。1985年,下放地方领导后成为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地方企业。全站区当年亏损18.9万元,其中:站务亏损5.9万元,油库亏损10万元(当时全疆要求统一供油价格,而阿勒泰地区运距长,来往车辆加油、造成政策性亏损)。1987年与地区旅客运输公司分离后,当年实现营业额65.2万元,实现利润2.6万元。
  1995年全站区营业收入316.7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2005年全站区完成营业收入970.8万元,实现利润6.1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593元,月平均奖金328元。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