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勒泰地区客运总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512
颗粒名称: 三、阿勒泰地区客运总站
分类号: F426;D625;D267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省人民政府鉴于新疆地域辽阔,公路线长,对交通站点建设极为重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1952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6062公里,平均400多公里之间只有1个运输站。公路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戈壁荒漠,气候多变,人员、车辆经常被搁置在荒郊野外,甚至出现伤亡。公路运输部门为解决好远离公司、车队汽车的在途管理、调度、维修、救济、加油、食宿等问题,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派出“三一”站长(“三一”是1名站长,1封介绍信,1台磅秤)到沿线各地建站。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布尔津 运输站 自治区 公路运输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省人民政府鉴于新疆地域辽阔,公路线长,对交通站点建设极为重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1952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6062公里,平均400多公里之间只有1个运输站。公路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戈壁荒漠,气候多变,人员、车辆经常被搁置在荒郊野外,甚至出现伤亡。公路运输部门为解决好远离公司、车队汽车的在途管理、调度、维修、救济、加油、食宿等问题,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派出“三一”站长(“三一”是1名站长,1封介绍信,1台磅秤)到沿线各地建站。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选站址、租民房、就地招工,开办运输站点。1954年,先后在全疆新增10个站点,其中有阿勒泰专区的布尔津站、富蕴站。1955年,建立阿勒泰站、二台站、乌尔禾站、萨尔布拉克食宿站。为加强对分布在公路沿线各站点的管理,经自治区交通厅批准,首先将哈密、焉耆、阿克苏、乌苏、布尔津5个业务量较大的运输站组建为管理本区域范围内各站点和车队的运输总站。1956年3月5日,交通部在京召开全国公路运输会议,在讨论统一体制时,确认全国统一推行“总站制”。自治区交通厅于同年5月推行这一管理体制,先后组建了哈密、焉耆、阿克苏、乌苏、布尔津、伊犁、喀什、和田、吐鲁番9个运输总站,由自治区公路运输管理局直接领导,实行局、总站、站(车队)三级管理体制。各总站既管车又管站,实行经济独立核算。根据各总站管辖范围大小和车辆、站点多少,分为一、二、三等。布尔津运输总站属二等总站。
  布尔津公路运输总站是现地区客运总站的前身,也是当时阿勒泰地区的交通中枢。主要承担可可托海至布尔津港口及吉木乃口岸的外运矿石和进口石油运输任务。管辖范围:东至富蕴、青河,西至吉木乃、哈巴河,北至阿勒泰,南至乌尔禾运输站以北区域的客货运输,公路养护、车辆保养及额尔齐斯河航运。共辖6个运输站、1个车队、103辆汽车和1个保养场、一个航运办事处、一个养路段。有职工800余人,总站属县(处)级单位,设党委,下辖3个党支部。
  1959年11月,布尔津公路运输总站撤销,同时成立布尔津中心运输站,管辖阿勒泰地区各站点(只管站务、不管车队),这是全疆成立的第一个中心运输站。中心站降为乡(科)级企业,原党委降为党总支,下设二个党支部。财务收支属交通厅运输管理局统管。至1966年5月,布尔津中心站有职工120人。
  “文化大革命”中两派群众组织夺权,工作、生产秩序混乱。1967年3月,成立军管会,生产、工作秩序基本恢复正常。1969年12月,布尔津中心运输站成立“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由“三结合”的成员组成。1971年,布尔津中心运输站分别成立两个中心运输站,一个是阿勒泰地区中心运输站,其主要任务负责阿勒泰地区的货物运输计划安排,实行间接管理,地区中心运输站机构人员少,业务量小。另一个为自治区交通厅管辖的布尔津中心运输站,其业务仍是食宿招待、出售客票,收取货物运费,为过往车辆加油等站务工作。1973年2月,经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新疆汽车运输总公司又分别组建乌鲁木齐、乌苏、伊犁、布尔津、大河沿、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9个中心运输站。同年5月后,地区将两个中心运输站合并,恢复为自治区交通厅汽车运输总公司布尔津中心运输站。1984年,由于道路和车辆状况的不断改善,撤销了黑山头运输站和萨尔布拉克运输站。布尔津中心运输站下辖乌尔禾、和什托洛盖、和布克赛尔、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北屯、富蕴、可可托海9个运输站。
  1984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下放公路运输企事业单位交当地管理。至1985年,伊犁、乌苏、布尔津、大河沿、喀什、阿克苏、库尔勒8个中心站全部就地下放各地、州、市管理。布尔津中心运输站所辖的乌尔禾运输站划归克拉玛依市;和什托洛盖、和布克赛尔运输站划归塔城地区管理。1986年7月,布尔津中心运输站与阿勒泰地区第一运输公司合并,成立地区旅客运输公司。1987年1月,原布尔津中心站人员、站点、站务工作又从地区旅客运输公司分出,成立阿勒泰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中心(简称客运中心),办公地点设在阿勒泰市团结路16号交通处联合办公大楼内,业务管理体系仍沿袭原中心站体制。
  2001年1月10日,经地区小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中心更名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客运总站,由小型企业升格为中型企业。地区客运总站下辖阿勒泰、北屯2个二级客运站,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福海、富蕴、青河6个三级客运站和13个乡级客运站。全站区有职工218人,设党总支1个,下属6个党支部,3个联合支部。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