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业运输车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90
颗粒名称: 二、专业运输车队
分类号: F426;F832;D92
页数: 5
页码: 242-246
摘要: 地直专业运输企业除交通系统的三个运输公司外,还有地区物资局车队、地区粮食局车队、地区建筑公司车队、地区木材厂车队、地区合作办事处车队、地区石油公司车队、地区商业车队、地区机关车队(以小车为主,主要为地委、行署机关服务)。这些车队属于专业系统垂直领导,地区交通部门只做业务指导。在深入改革的进程中,这些车队已不复存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发展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事业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修理工 运输公司 农十师 汽车队

内容

地直专业运输企业除交通系统的三个运输公司外,还有地区物资局车队、地区粮食局车队、地区建筑公司车队、地区木材厂车队、地区合作办事处车队、地区石油公司车队、地区商业车队、地区机关车队(以小车为主,主要为地委、行署机关服务)。这些车队属于专业系统垂直领导,地区交通部门只做业务指导。在深入改革的进程中,这些车队已不复存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发展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事业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阿勒泰地区粮油车队 粮油车队成立于1981年5月,成立时有货车7辆(地区粮食局4辆,阿勒泰县粮食局并入3辆),总吨位25吨;职工14人。时名阿勒泰地区粮食局汽车队。1982年6月,由后沟迁到县粮食局南侧。次年在车队院内建成修配车间。1990年4月更名阿勒泰地区粮油车队。1992年秋,建成砖混结构新修配车间及附属办公室,时车队有汽车15辆(卡车14辆,小吉普车1辆),总吨位140吨,固定资产总值108.3万元,职工48人。队址:阿勒泰市团结路7号。
  2002年,随着国家粮食体制改革,4月车队解散,资产拍卖,人员分流。
  供销合作办事处车队 供销合作办事处车队成立于1979年底,当时有3辆解放CA—10,1辆日本进口三菱,1辆嗄斯51(2.5吨)均为自治区供销总社下拨。后又添置1辆东风141车。当时车队有10余人,其中修理工4人。主要运输物资是化肥、农药和农资,夏季上山拉运木材,以作为冬季外运货物。
  1986年车队解散。1987年地区供销社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人员转移到劳动服务公司,车辆全部变卖处理。
  木材加工厂车队 木材加工厂车队隶属阿尔泰山林业局,1982年筹建,1983年正式成立,一次接来东风141型货车16辆,1984年又接进了东风141型货车6辆,总数达到22辆。有修理车间1个,全队共计50余人。主要任务是木材运输。
  1990年底木材加工厂车队与福海林场合并,1995年车辆陆续变卖处理,人员大部分并入福海林场。
  地区商业局车队 地区商业局车队最初成立于1961年,当时有嘎斯51型1辆(2.5吨)、吉斯150型4辆,自装木驾驶室拼装解放2辆,共计7辆车。有修理工4人,全车队共16人。商业局车队主要拉运地区所需商品,外出时主要拉运木材、粮食、皮毛等地产物资。
  1966年,地区商业车队发展到13辆汽车。1985年2月1日地区商业处所属百货、纺织、五金、糖烟酒、饮服五大公司和商业汽车队一起下放给阿勒泰市。
  1993年,阿勒泰市商业局车队已资不抵债,亏损23万余元,职工半年未发工资。为此,阿勒泰市领导牵头,1993年11月由阿勒泰市客运公司对其进行兼并。兼并时商业车队有在职职工26人,退休职工12人,有汽车10部,其中东风货车7辆,老解放2辆,北京8座吉普车1辆、拖斗3个,修理间1个,大工房1个,场地3000余平方米。
  石油公司车队 1974年石油公司从地区计委争取到8辆购车指标,随即购进日本产6吨五十铃油罐车6辆,解放3.5吨油罐车1辆,解放货车1辆,共计8辆。当时车队约20人,其中修理工5人。1989年石油公司车辆达到20辆,人员达到60人。1994年底公司将车辆分散到各油库,车队只留下一个修理厂。2005年底修理厂关闭,修理工等分配到各地加油站。
  地区物资局车队 地区物资局车队成立于1978年,成立时购进解放CA—10型车10辆。有修理车间一个,修理工6人,车队一共20余人,主要为物资局拉运物资。1997年物资体制改革,车队解散,人员分流。
  地区建筑公司车队 50年代末,建筑公司有三个基建队,每队有一部汽车和几辆畜力大车,用以保证施工需要。70年代末地区建筑公司将各队的汽车、拖拉机、马车统一集中起来成立副业队,后改名为机耕队。1980年将2辆嘎斯51型、2辆吉斯150型和一部拼装汽车、2部28型拖拉机集中起来,成立地区建筑公司车队。1980年下半年又接4辆解放CA—10型货车,共10部机动车(1部车报废、停驶)。
  1982年接4辆解放,1985年接回1辆8吨吊车(东风底盘改装)。1986年接日产20吨吊车1辆。1987年至1990年先后接东风货车3辆,东风自卸车4辆。车队汽车最多时有21辆。主要运输的物资为木材、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外出长途也运输些木材、粮食、皮毛等,但主要是短途运输较多。
  1980年成立车队时有2名修理工,以后从兵团又调来4名,当时车辆主要是送出修理。1982年以后陆续发展到11名修理工。车队干部、职工最多时有42人。
  1988年,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地区建筑公司改制重组,车辆折价变卖给职工,车队解散,人员分流。
  邮电局北屯邮车站 1959年,布尔津邮车站下放给专区邮电局管理,当时有嘎斯51型汽车4辆。1962年增加到6辆,1975年有汽车10辆。1985年邮车站迁至北屯,全地区邮运汽车达32辆。1998年有邮运汽车58辆,车型也由嘎斯变为厢式邮运车。
  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运输企业 1959年,二十八团汽车排交农十师,成立汽车队,有车31辆。60年代中期,各农牧团场相继成立汽车排。1969年7月27日,师汽车队改名汽车营,下设汽车一连、汽车二连、修理排。同年12月,兵团司令部一次性拨给50辆罗马尼亚产“布切奇”汽车,全师汽车达到169辆。1975年6月,随着兵团体制的变更师汽车营移交阿勒泰地区工交局管理,改编为阿勒泰地区三车队、四车队,修理排并入地区二车队。1982年11月兵地分设,地区三、四车队重归农十师。在此基础上农十师组建师汽车运输公司,三、四车队改为汽车一队、二队,各农牧团场汽车排改称汽车队。1984年农十师运输公司更名为农十师第一运输公司,各农牧团场、工矿企业车队统编为农十师第二运输公司。第二运输公司不属建制单位,不实行统一管理和经济核算,所编13个车队仍隶属原单位。1989年,第一运输公司所属一、二车队分立,分别命名农十师第一运输公司和第三运输公司。
  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第一运输公司 其前身为师汽车营所属汽车二连。1975年兵地合并为阿勒泰地区三车队,1978年11月以后属阿勒泰地区工交局和农垦局双重领导。1982年,改属农十师运输公司,编为一车队,1984年更名为农十师运输公司一车队。1989年,一运司一、二车队分立,一车队编为农十师第一运输公司。1995年,有职工123人,汽车67辆,固定资产原值613万元。
  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第三运输公司 其前身为师汽车营汽车一连。1975年,兵地合并,改编为阿勒泰地区四车队,1978年以后隶属阿勒泰工交局和农垦局双重领导。1982年11月改属农十师汽车运输公司,编为二车队。1984年更名为农十师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二队。1989年一运司汽车一、二队分立,二队编为农十师第三运输公司。1995年,有职工175人,汽车59辆,固定资产1065万元。
  1998年7月,农十师第一、三运输公司合并,成立北屯运输有限公司,车辆、机具、场地属农十师所有,只是机构上的合并。2000年下半年开始至2001年公司内部进行改革,将车辆出售给运输公司职工,但公司仍属国营企业。
  2003年公司更名为北屯旅客运输有限公司。现有客车14辆,其中30座以上大客车8辆,其余为中客;大货车70辆。二类定点维修修理厂1个,客运站1座。全公司2005年底有职工18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20人。
  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第二汽车运输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1984年,下设13个车队:一车队(181团汽车队)、二车队(182团汽车队)、三车队(183团汽车队)、四车队(184团车队)、五车队(185团汽车队)、六车队(186团汽车)、七车队(187团车队)、八车队(188团车队)、九车队(云母一矿、兵团渔场2个车队)、十车队(云母二矿、工程团2个汽车队)、十一车队(云母三矿、独立营2个车队)、十二车队(云母四矿、毛纺厂车队)、十三车队(师煤矿汽车队)。第二运输公司不属建制单位,不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各车队仍隶属原单位。1995年有职工428人,汽车162辆。2005年来,农十师第二汽车运输公司,除二车队还存在外,其他车队都已解散。二车队仍为独立核算运输企业,拥有汽车14辆,职工27人。
  新疆第三汽车运输公司第四车队 1956年6月1日,可可托海矿务局和苏联联营在布尔津建立的修理厂和车队全部移交给中国,交通厅派人抵布尔津接收保养厂和车队。保养厂接收后改名为自治区运输局第十四车队,驻布尔津。车队共有汽车47辆,其中羊毛车8辆,吉斯150型车34辆,10轮卡车2辆,小汽车2辆,消防车1辆,全部是苏联汽车。车队成立后,第一批司机中,从朝鲜转业回国的湖南、河南籍汽车兵占总人数60%,新疆转业的汽车兵占20%,地方培训招收的占20%。其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均由布尔津公路运输总站主管。
  苏联移交十四车队的汽车全是破旧车辆,1954年7月,车队将这批车送乌鲁木齐大修厂全部换成吉斯150型车。1963年运输局第十四车队划归新疆第三运输公司编为第四车队,1986年归属伊犁州交通局管辖,四车队改名为伊犁州第三运输公司第四分公司。至2000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2000年9月,通过伊犁州交通局、体改委、国资局、劳动局等部门对第三运输公司第四分公司实施破产重组。周立云等19名职工集体以50万元资金进行了买断,成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买断时总资产616万元,净资产295万元,资产负债率52.2%,当时有大中客车16辆,职工135人。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走强强联合发展企业的道路,2001年12月,第三运输公司四分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身份加入新疆泰运运输(集团)公司,成为12个联合企业的一员。现名称为新疆泰运运输(集团)公司布尔津县二分公司,企业法人周立云。
  新疆第三运输公司第四车队虽然是自治区运输局原下属单位,但也是阿勒泰地区最早的国营运输企业。在为阿勒泰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功不可没,因此在书写阿勒泰交通志时简单书写此一笔。另外在阿勒泰地区还有诸多驻阿单位,其中车辆较多的有自治区地质局驻阿地质四大队、新疆有色公司驻阿706队和有色金属三矿,但由于这些单位车辆流动性较大,又是自治区驻阿单位,在此未作记述。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