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哈巴河—阿黑土别克口岸(Z840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29416
颗粒名称: 八、哈巴河—阿黑土别克口岸(Z840线)
分类号: U416;F426;I247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1964年,由兵团农十师工程团(现189团)从哈巴河县城经齐巴尔哈巴河渡口、红旗公社(现库勒拜乡)、塔斯哈拉(原红旗公社社部)、四十一公里、别列孜河、185团团部、到大克孜营口边防站修筑了一条全长93公里的简易公路。在较长的公路线上,对沙窝、下潮、翻浆、渠道等行车困难路段进行重点修筑。“文革”开始后道路停建,但该道路基本上满足了汽车通行。
关键词: 哈巴河县 交通厅 沥青路面 哈巴河 边防站

内容

1964年,由兵团农十师工程团(现189团)从哈巴河县城经齐巴尔哈巴河渡口、红旗公社(现库勒拜乡)、塔斯哈拉(原红旗公社社部)、四十一公里、别列孜河、185团团部、到大克孜营口边防站修筑了一条全长93公里的简易公路。在较长的公路线上,对沙窝、下潮、翻浆、渠道等行车困难路段进行重点修筑。“文革”开始后道路停建,但该道路基本上满足了汽车通行。
  1970年,在齐巴尔乡喀拉塔斯村附近的哈巴河上建起一座双曲拱钢筋混凝土桥,公路随之延长7公里,齐巴尔渡口从此被废止。
  1982年,军分区成立边防三年建设办公室。同年受军分区三年建设办公室委托,由地区公路总段测量队组织对185团团部到阿黑土别克边防站公路的测设。1983年由哈巴河县工交科牵头组织河西二乡(库勒拜乡、萨尔布拉克乡)群众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对185团团部至阿黑吐别克边防站段沿边境公路进行修筑,当年竣工完成。但公路质量较差。1984年又组织两社群众从别列孜河大桥向西南,修筑了到北湾边防站简易公路。以上两线全部由军分区边防三年建设办公室投资。
  1986年布尔津县冲乎尔大桥通车剪彩后,交通厅厅长约里达西·玉素甫应邀携交通厅部分处室领导到哈巴河。在会同县委、政府、驻军、兵团及地区交通处领导实地踏勘了哈巴河沿线地形后,提出以直线修通哈巴河县城至库勒拜乡道路的方案,哈巴河上桥梁架设问题由交通厅负责解决。当年,自治区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外野勘测。1987年9月新疆路桥总公司桥梁工程处三工区进入施工现场开始施工,经过两年的奋战,哈巴河库勒拜东、西两桥于1989年9月竣工。东桥8孔、164.04延米,西桥3孔、64.04延米。在建桥同时,自治区交通厅补助7万元。其他费用由哈巴河县自筹,县交通局组织修筑了跨越坎门尔下潮地至库勒拜乡的7公里路基。哈巴河县至库勒拜乡路、桥的贯通,使此段公路里程缩短23公里。
  1987年县交通局又对库勒拜乡至185团路基进行了整修。
  1995年6月由新疆路桥总公司土木公司承担铺筑县人民医院门前到库勒拜乡公路沥青路面任务。道路长10公里,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原有小桥、涵洞均被利用,总投资100万元,每公里平均10万元,1995年10月底交付使用。
  1996年土木公司继续完成该路剩余路段沥青路面铺设工程,到10月底,全线竣工。库勒拜乡至阿黑土别克口岸段全长99.373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小桥4座30延米,涵洞57道,长85.5延米,道路为四级沥青路面,投资1200万元,每公里造价11.32万元。该路建成后由哈巴河公路段养护。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6

《阿勒泰地区交通志》全面客观地记录了阿勒泰地区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巨大变化。志书中记述的公路交通建设成果,是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续发扬。

阅读